北斗文创 - 日均调用2100亿次,北斗导航系统再创新纪录


斗文创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北斗科技文化研究推广专业委员会指导,乾鹏印象国际文化传媒 (北京)有限公司研发并独家运营,通过对北斗历史、科技人文、工程项目等进行故事化转译,艺术化加工,个性化应用,不断丰富北斗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讲好中国北斗故事,共创赋有深层底蕴的民族品牌。

日均调用2100亿次,北斗导航系统再创新纪录


作为主流智能手机的标配,GNNS的竞争一直暗流涌动。本着用户至上的原则,多数手机厂商都同时支持北斗、GPS等主流定位系统,择优而用。在这场暗流涌动的竞争中,GPS一直借助先发优势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近日,北斗办官方发文称,北斗系统每天被高德地图调用的次数已经达到2100亿次,还在平均单次定位调用卫星数量、民用定位精度等多个维度超越GPS,正式实现了对国内导航应用定位的全面主导。


(图片来源:腾讯网)


大多用户通常不感兴趣定位信号来自哪个系统,但对北斗而言,这无疑是里程碑式的成功。这意味着北斗从GNNS的参与者变为主导者,也标志着这项耗时26年、总投入超120亿美元,累计超30万人参与的宏大工程,通过了市场的检验。而在当下特殊的国际竞争局势之下,类似北斗这种自研技术的崛起,也在传递着无比珍贵的信心,这关乎当下,更关乎未来。


当今社会最普及的电子设备——手机,就见证并参与了北斗系统从“辅助”成为“主导”的全过程。2013年以前,全国没有手机使用北斗导航。直到2014年,三星正式宣布将在国行版的两个型号中支持北斗系统,正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支持三大定位系统的手机产品,几乎同期,华为也相继推出了支持北斗系统的国产手机。2015年,华为推出的麒麟930芯片开始支持北斗,北斗手机芯片正式实现了国产化。此后,国内主流手机品牌陆续接入北斗系统。到2020年为止,80%的手机芯片都已支持北斗,主流手机厂商仅有苹果仍在“抵抗”。不过迫于用户和市场的压力,2020年10月苹果发行的iPhone12正式配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截至2022年上半年,新进网手机中有128款支持北斗,出货量合计1.32亿部,占比达98.5%。短短六年,北斗在手机中的占比增长超过4倍。


(图片来源:西部网)


北斗系统的崛起,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作为北斗系统在手机和汽车上最直接的应用,导航 App 可谓是北斗技术最大的受益者。从第一批智能手机接入北斗系统开始,高德地图等国内导航 App 就开始积极使用北斗系统。相较于GPS,北斗系统采用的定位技术更先进,卫星数量更多,能够显著提高定位精度。2021年10月,高德地图推出了“车道级导航”,即在北斗系统的加持下,将原本5-10米的道路级精度提升到了1米以内的车道级别。通过这一功能,高德用户得以在立交桥、多车道路等一些传统导航难以驾驭的路况下得到更精准的引导服务。


人造卫星的定位能力离不开计量时间的原子钟。在北斗身上,时间转化为空间定位,定位能力最终又从空间转化为时间回馈给用户。高德利用北斗的定位和计算能力,推出了红绿灯倒计时功能,在一些视线受阻的情况下,更有效地帮助用户预判下一步动向。此外,高德还基于北斗系统推出了位置共享、骑步行精准定位、AR实景导航等创新功能。目前高德地图每日提供的海量导航服务中,已有一多半是通过北斗系统主导实现的。诸如此类的技术反哺,也进一步夯实了北斗系统的全球领先地位,为北斗的长期竞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北斗在民用领域成为主导,这是整个项目成功的关键里程碑,传递出我国自研技术的信心。80年代中期,铱星计划曾是全球卫星商业史上最宏伟的计划之一。1998年,铱星计划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由66颗近地卫星组成,总造价高达34亿美元。然而,如此浩大的工程却并不受市场认可。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手机还未大规模普及,而到了1998年,手机市场虽规模大幅扩大,“铱星手机”缺只在没信号的区域才有用武之地。而相比普通手机,其价格过于昂贵,话费也是普通手机的10倍以上,对于普通消费者显然毫无吸引力。于是,在投入使用半年后的1999年,铱星计划便宣布破产。耗费数十亿美元构建的巨大工程,因为没有通过市场的检验,而彻底沦为尘埃。


相比前者,北斗系统虽在早期技术攻坚阶段步履艰难,但35颗卫星完成组网的那一刻,一张庞大的、会不断生长的产业网图已经基本成型。国内拥有丰富的产业,从电子科技、互联网、农林牧渔到汽车工业,这些都是北斗系统可以大展身手的应用场景。在科技发展史上,强者通过技术卡脖子来压制对手的案例屡见不鲜。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但对于北斗系统而言,日均2100亿次的调用,在国内导航定位领域实现北斗主导,也只是新故事的开始。


(图片来源:网易)


北斗系统在导航领域中已站稳脚跟,在生活中的其他领域也正逐步渗透,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同样也离不开文化的推动。北斗文创深度贯彻理解新时代北斗精神,致力于对北斗科技和文化进行宣传推广,通过将北斗元素融入文创产品、连载故事、主题展览等方式,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北斗科技文化,向大众普及北斗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向青少年传递自信强国的认同感,向世界展示大国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


— 往期回顾 —

北斗文创 | IP形象“北斗家族”正式上线

北斗文创 | 古往今来,“北斗”一直默默守护渔民平安归家

北斗文创 | 新式放牧取代传统制度与方式,牧民足不出户解放双手



航天强国、制造强国、数字中国



微信公众号:@北斗文创速递

微博账号:@北斗文创官方

小红书账号:@北斗文创官方


#北斗家族的故事

#北斗文创

#我和我的北斗宣推计划

#筑梦北斗领航前行

#中国北斗志愿者宣讲行动


// 关于【北斗文创】 //

【北斗文创】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北斗科技文化研究推广专业委员会指导,乾鹏印象国际文化传媒 (HL京)有限公司研发并独家运营,通过对北斗历史、科技人文、工程项目等进行故事化转译,艺术化加工,个性化应用,不断丰富北斗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讲好中国北斗故事,共创赋有深层底蕴的民族品牌。

北斗文创IP可应用于图书出版、影像记录、主题产品创作、科技展览展示空间、学校科普角、少年宫专题展览青少年科普教育内容影音视频图书娱教玩具、实体亲子IP展、主题餐厅、主题咖啡厅、主题商城、主题巡展展览馆布展、科技园区布景、产业园空间设计等。通过北斗文创IP的广泛应用,向大众普及中国北斗是世界公认领先的导航系统,向年轻一代传递自信强国的感知认同,向世界输出大国精神的

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三星   北斗   铱星   日均   中国   导航系统   主导   新纪录   正式   文化   系统   手机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