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少念人过,多记人好!


《道德经》有言:善人之宝。


善良,是人世间最珍贵的宝物,是一个人身上最可贵的品质。


善良,是黑夜的月光,给夜行的人照亮前行的路;善良是寒冬的暖阳,给寒冷的人带来温暖的光;善良,是酷暑的微风,给闷热的人一丝期待的凉。


而善良的人都明白:做人要心胸宽广,少念人过;懂得感恩,多记人好。


吃亏是福,知足常乐。



1

少记人过,欢笑就多了


古训说: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即可养德,又能远害。


人和人相处久了,难免产生矛盾。


如果心怀怨恨,不仅人际关系遭损害,内心也会受折磨。


若想与他人友好交往,不仅需要内在的反省,还要有外在的宽容。


苏东坡和章惇,年轻时两人因才华相交,志同道合,关系融洽。


章惇做副宰相后,成了“熙宁变法”的改革派,而苏东坡则成了反对派。


宋哲宗时期,章惇任宰相,以推行新法为由,对以前反对变法的官员报复。


章惇对苏东坡不念旧情,把他先贬惠州,再贬海南。


宋徽宗上位后,章惇失宠,被贬到了雷州,饱受了流放的苦头。


苏轼获赦后,没有借机报复,仍把章惇当好友,托人转告他保重身体。


既然往事无法挽回,想过舒心的日子,最明智的办法,就是不计前嫌。


常言道: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得理也饶人,做人有分寸,不计较仇恨,足以消除无穷灾悔。


不计较仇恨,不是懦弱和无能,而是智慧和勇气。


有句老话说得好:相逢一笑泯怨仇,度尽余波皆兄弟。


人与人之间,很少有不共戴天的仇。如果不是原则性的大事,得过且过又何妨?


耿耿于怀,只会让心里的苦变得更苦;苦苦纠缠,只会让生活的难变得更难。


既往不咎,学会自我和解,释放心灵的痛苦,生活才会有欢笑。



2

多记人好,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周易》有云:施人之事,不记于心;受人之恩,铭记于心。


对别人做了好事,不必放在心上;受了别人的恩惠,要没齿难忘。


重情重义的人,感恩生命给予的一切,就会地利人和,积德多福。


三国时期,有个叫蒋琬的零陵湘乡人,刘备入蜀后,给了他一个广都县令的职位。


他做事公正,勤恳,受到了同僚和当地百姓的拥戴,同时,也引起了诸葛亮的关注。


一次,刘备因事来到了广都县,蒋琬因醉酒而未出现欢迎,刘备大怒,要判其死罪。


诸葛亮得知,火速赶来,为其求情,刘备才收回了成命,但罢免了他的官职。


不久后,诸葛亮又将他扶持起来。后来,蒋琬做到了尚书郎,诸葛亮出征时,总是让蒋琬负责军需保障。


而蒋琬也总能做到兵足食足的供给,解决了诸葛亮的后顾之忧。


多年后,诸葛亮六出祁山病危,特地给刘禅写信,提议在自己死后,让蒋琬接替自己的位置。


刘禅遵照诸葛亮的遗嘱,任命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此后,蒋琬终于成为蜀汉政权的中坚人物。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有言: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拥有好的德行之人,自然也会得到德行的帮助,而懂得感恩之人,别人也愿意一直帮助他。


这世间,本没有什么理所当然,别人帮助你,或是看在情分上,或是举手之劳,一时发的善心,但若把别人的帮助看成想当然,就是会寒了人心,失了根本,再遇到困难之时别人只会袖手旁观。


人活一世,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时时刻刻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好,适时地给予一些回报,哪怕只是一句“谢谢你”也会温暖他人的心,今后若再遇磨难,才能再次获取他人的帮助。



3

吃亏是福,知足常乐


洪应明曾说:人之过宜恕,而在己则不可;已之困辱可忍,而在人则不可。


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


村里有一个曾老头在自己家门前开了一个杂货铺,他年纪大了,地里的活就都交给孩子们去做了,他就在家卖点东西什么的,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既方便了邻居,自己又赚了点钱,但是最近他的儿子却不想让曾老头继续卖了。


原来是因为曾老头常常赊东西给邻居,这个邻家几块钱,那个邻居几块钱的,后来算下来这个小杂货铺还在亏钱呢。


其实曾老头是一个不会算账的人,但是只要邻居一说自己没有带够钱,或是说最近手头紧,曾老头就不会为难人家。


可是,虽然小杂货铺亏了钱,但是曾老头和村里人的关系却是越来越好,大家有事没事就来找曾老头说说笑笑,曾老头的日子也过得乐乐呵呵的。


有一天,曾老头的家里忽然冒出了滚滚黑烟,原来曾老头家里着火了。


村里人都各自拿着自己家的盆啊桶啊的跑道曾老头家救火去了。


还好有大家的帮忙,家里东西没有什么损失,曾老头的儿子奇怪了,他问曾老头说:“爸爸,怎么村里人都跑来帮助我们家了?很多人都不认识啊。”


曾老头说:“很多我也不认识,不过我记得都是到我们杂货铺买过东西。”


大家都说曾老头是一个有福的人,村里人都愿意帮助他。


大家都说应该帮曾老头,因为曾老头平时的言行换来了大家对曾老头的爱护。


曾老头其实是一个懂得福报的人,人们都说吃亏是福,其实福就是对他人的宽容,因为不计较,所以心情更加清净了。


《道德经》有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能吃亏,主动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是处世的一种睿智,是生活的一种哲学。



4


正所谓:看人短,天下无人可交;看人长,世间一切都可为师。


人若想安稳和顺地生存下去,就要懂得并且效法天地的自然法则,而天地间的法则总是偏向于善良的人的。


所以,做人要懂得释怀,少念人过;懂得感恩,常记人好;不计得失,与人为善。


愿世间之人都能做个心胸开阔,常念人好,不斤斤计较之人,多些宽容,少些埋怨,少些计较,使日子过的更舒坦,生活过的更愉快。


作者 | 一诚善语

简介 | 表里如一,诚心诚意

图片 |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道德经   知足常乐   杂货铺   村里   吃亏   老头   邻居   宽容   善良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