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实现大气压强下的最高超导温度,为寻找高温超导体提供新思路

1911 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末林·昂纳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发现,金属汞的电阻在 4.2K 的低温条件下会突然消失,后凭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百多年来,各类超导材料陆续被发现,为基础研究和科技应用带来了巨大革新。然而,如何持续提高超导材料的转变温度,一直是领域内的热点问题。


这里要提一下美剧《生活大爆炸》,主角谢尔顿的姓氏库珀(Cooper)取自美国物理学家利昂·库珀(Leon Cooper)。


图 |《生活大爆炸》中的主角谢尔顿·库珀(Sheldon Cooper)(来源:YouTube 视频截图)


利昂·库珀最出名的成就,便是联合另两位美国物理学家约翰·巴丁(John Bardeen)、以及约翰·罗伯特·施里弗(John Robert Schrieffer),提出了 BCS 理论(Bardeen–Cooper–Schrieffer theory),核心内容是原子质量轻的元素具有较高的德拜频率,是实现高温超导的理想候选元素。


由于氢是元素周期表中最轻的元素,它一旦成为导电的金属,人们普遍预测其超导温度会超过室温。尽管氢在常压时是不导电的绝缘体,但在高压强环境下将逐渐转变成具有导电性质的金属。


令人遗憾的是,在实验室的高压强条件(小于 500 万大气压)下,人们至今仍未观察到金属氢的确切证据。


为此,科学家便将目光转移到富氢化合物,其在较低压强下就可以被获得。在这些超导材料中,非氢元素的电子会转移到氢,氢会发生解离、并成为类原子氢,从而产生导电能力。


发现优化高温超导材料的有效方法


基于该思路,吉林大学物理学院马琰铭教授团队,曾利用自主研发的 Calypso 材料设计方法,首次预言了具有氢笼结构特点的高温超导体 CaH6。


图 | 刘广韬(来源:刘广韬)


后又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团队中的刘广韬和同事终于在 170 万大气压下成功制备出超导材料 CaH6,并观察到 215K 的超导电性。


同时,稀土族富氢超导材料,也在高压强下被成功制备。以 LaH10为代表的高温超导材料的转变温度已达 250K,并展示出接近室温的优异超导性质,这激发了人们在这类材料中寻找高温超导的热情。


目前,已被发现的高温超导富氢材料,主要集中在稀土族富氢材料。相比金属氢,尽管这类高温超导材料所需的合成压强已被大幅降低,但是依然普遍超过 150 万大气压。


这种较为苛刻的制备条件,导致合成的样品量非常少,这让人们在围绕超导性质开展其他方面的实验表征和潜在应用时,遇到了较大阻碍。


而在当下,高压强下的高温超导研究,已经迈入新阶段:即如何优化富氢超导材料,兼顾高温超导电性和制备需要的压强条件,成为一项新挑战。


另据悉,引入其他额外元素,可以提高体系的自由度,这为超导富氢材料的筛选,提供了种类更丰富、数量更多的结构原型。


近期的一些理论工作已经表明,适当地调控多元富氢材料中的金属元素组合,可以实现更优异的超导性质。


在已知的二元超导笼型氢化物中,CeH9 最容易被制备。可是,由于 Ce(铈)元素含有 4f 电子,因此不利于超导,这导致 CeH9 的超导温度偏低。


刘广韬猜想:如果使用其他没有 4f 电子的稀土元素比如 La(镧),来取代 CeH9 中部分 Ce,并确保 CeH9 中对超导起决定性作用的氢笼的结构不变,或许有望大幅度提高体系的超导温度。


在稀土金属元素中,它们具有高度相似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非常倾向于形成无序的固溶体合金,并基本保持相似的结构。这些性质为以 CeH9 为模板去构建三元富氢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行途径。


故此,对于在实验中探索三元超导体系,从而验证经由该团队优化之后的高温超导材料,可谓十分值得期待。


研究中,课题组使用等摩尔比的 La-Ce 合金作为前驱物,在百万大气压附近制备出稳定的新型富氢材料(La,Ce)H9,利用高亮度的同步辐射 X 射线光源,确定了材料的晶体结构。


期间,利用电磁学设备,该团队测到了所期待的高温超导电性。与二元 CeH9相比,三元(La,Ce)H9 的超导转变温度被大幅提高约 80%,达到了 148-178 K。在百万大气压强下,这一转变温度是所有氢笼合物材料的最高超导温度。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可以说,该成果充分地表明:多元素协同调控,是优化高温超导材料的一种有效且有前途的方法,这为继续寻觅室温超导体提供了可行的探索思路和实验基础。


近日,相关论文以《替代合金氢化物(La,Ce)H9 中超导临界温度的大幅提高》(Giant enhancement of superconducting critical temperature in substitutional alloy (La,Ce)H9)为题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 [1]。


毕敬凯是第一作者,刘广韬教授、刘寒雨教授、马琰铭教授、和王洪波教授担任共同通讯作者。


图 | 相关论文(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将推动高温超导材料的潜在应用


课题组表示:“审稿人高度赞扬了我们合成(La,Ce)H9 的实验,并评价该工作在较低压强条件下所观察到的高温超导,可能是高温超导研究的里程碑之一。并认为我们的晶体结构表征和材料的体积压缩行为,清晰地阐明了三元体系的合成,证实了 CeH9 中的部分 Ce 原子被 La 取代。”


同时,通过可靠的电学实验数据,研究人员观察到:该材料在转变温度以下会变为完全的零电阻,而在磁场下转变温度的变化行为,可以很好的被 Ginzburg-Landau 和 Werthamer-Helfand-Hohenberg 超导理论模型所解释,借此充分地阐明了材料的超导性质。


在实验中,大幅提升超导温度的这一亮点,得到了另一位审稿人的认可,其还认为由于这一超导性质可以保持到百万大气压,因此有望促进中子衍射研究等其他表征技术的开展。


据悉,超导体的主要的两个特征是: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即温度降低至临界温度以下,电阻会突然地完全消失;以及在磁场强度低于临界值情况下,磁力线无法穿过超导体,这时超导体内部会出现磁场为零的现象。


凭借这些特性,超导材料已被用于输电、通信、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点突破领域之一。


目前,超导电缆和各类超导磁体,是超导材料被使用最多地方。在这类场景中,超导材料可以实现普通导体无法达到的电流密度,从而产生均匀的高磁场强度,如今在医疗诊断仪器、加速器、对撞机等大科学前沿装置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同时,学界也在全力寻找性质更为优异的新型超导材料,通过不断降低超导材料工作的门槛,来实现更为广泛的应用。


而此次研究正是针对超导领域中的前沿热点——富氢化物,通过多元素调控实现了超导性质的大幅改进。这一成果或能成为超导研究中的一次有效的基础积累,可以推动高温超导材料的潜在应用,并有望改变大众生产和生活方式。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人类的百年梦想:实现高温超导


事实上,自 20 世纪初超导现象被发现以来,超导材料的转变温度纪录不断被刷新,而实现高温超导也是人类的百年梦想。


十余年来,该课题组在马琰铭教授的领导下,利用自主发展的功能材料预测方法,所设计的遵循 BCS 理论的高温富氢超导体,不断被国内外的实验团队证实,并创造了 250K 的新超导纪录。


尽管如此,目前在高压强下的超导氢化物,特别是多元体系的调控效应,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故仍有大量开放性问题等待解决。


因此,该团队聚焦于具有巨大研究潜力的富氢化合物体系,来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他们发现在稀土族金属元素中,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差异较小,所形成的氢化物有着相似的氢笼结构。但是,由于 4f 价电子的细微差别,导致它们的超导电性完全不同。


为此,课题组通过金属元素的适当组合,来改变体系的电子,进而调控氢化物的超导性质。


根据基本的热力学原理,等摩尔比的元素组合具有最大的混合熵,这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体系的能量,提高产物的稳定性。


基于此,他们采用 1:1 摩尔比的 La-Ce 合金作为前驱物,并使用氨硼烷作为合成新型材料的前驱物。


期间,其利用氨硼烷受热分解成氢气的化学性质、以及立方氮化硼具备稳定的化学性质的特点,不仅获得了氢源,也在高温高压的合成过程中,让氮化硼起到了热绝缘的效果。


同时,微观的晶体结构是决定材料性能的本质原因,也是理解材料性质的基础和关键关键。


为此,他们又与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的团队合作,利用中国的上海光源(一台高性能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以及日本大型同步辐射设施 SPring-8 光源的高亮度 X 射线源,对所制备的氢化物材料开展了结构解析。


令人兴奋的是,课题组采集到的数据表明:所制备富氢化合物,与预期的结构完全一致,这意味着其获得了含有类原子氢的材料。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当下,通过现有理论可以阐明的是:类原子氢在费米能级处,有着较高的态密度,故对超导电性有着实质性贡献,因此它应该有着较高温度的超导电性。


确定结构基础之后,研究团队又开展了多轮电学实验,在高压强和低温条件下,观察到了所期待的超导零电阻现象。


为了排除可能的温致相变所产生的电阻陡降,他们又开展了低温强磁场条件下的测试。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超导温度逐渐降低,这说明超导电性可以被外加磁场抑制,进而让材料超导性质得以确认,也给实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不过,超高压强的实验产生设备,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大型设备。实际上,整个装置的尺寸比人的拳头还要小一些。


实验中,他们通过减小样品尺寸来实现超高压的压强。可以说,高压强实验是一项极为精细的操作,因此设备也往往是又小、又精密的仪器。


课题组表示:“我们所有的操作都要在几百倍的显微镜下进行,有些样品的尺寸甚至比头发丝还要细,直径只有 30 微米左右(1 米=1 百万微米)。”


实验时,不仅需把样品精确地放在直径几十微米的样品腔中心位置,还要在这样一个微小区域内,精确地手动连接 4 根直径只有几微米粗的金属导线,以让它们作为彼此完全独立的电极。


其操作精度,比生活中常见的微雕要难得多,需要极高的精细操作天赋和长时间不断练习才能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用于压缩样品的压头材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硬度最高的金刚石,也就是女士们非常喜爱的钻石。


而为了保障实验的成功率,研究人员必须筛选出没有任何缺陷和杂质的钻石,这比商场里售卖的普通首饰钻品质要高的多。


由于对钻石的损耗和消耗较大,开展高压强实验的费用也十分高昂。他们干脆在实验室里自主搭建了钻石加工设备,节约了一定的材料费和加工费,真正做到把科研经费“花在刀刃上”。


同时,此次成果也意味着课题组在多元超导氢化物体系的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下一步,其将继续通过筛选金属元素的数量和类型,来优化氢化物的超导性质,希望有一天可以实现超导温度纪录的突破。


另一方面,该团队还打算发展新的实验表征方法,比如高压强下的迈斯纳效应、超导能隙测量和核磁共振谱测量技术等,借此从不同角度系统地探索超导材料、以及尚存的争议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物理认知。


参考资料:

1.Bi, J., Nakamoto, Y., Zhang, P. et al. Giant enhancement of superconducting critical temperature in substitutional alloy (La,Ce)H9. Nat Commun 13, 5952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3743-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超导体   压强   超导   高温   氢化物   温度   超导电性   新思路   大气   性质   结构   材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