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区锦帆路

锦帆路位于十梓街西段北侧,南出十梓街,北至干将东路,长约470米。此处原名“锦帆泾”“锦泛泾”,相传吴王与宫女乘锦帆之舟游乐于此,故名。

· 安静的锦帆路


“锦帆”二字的来源,其实有两种说法。一是在民间传说中,吴王夫差常常与西施在此乘船出游,他们所乘的船,船帆用锦缎做成,十分华丽,而常常停着锦帆之舟的地方,就被称作“锦帆泾”


另有一说此地河边种植桃树,春日花开,落红飘于河面,如锦一般,故称“锦泛泾”


元末,张士诚焚毁子城后,锦帆泾被填埋,之后成为荒地,后有人在此搭棚居住,渐成为巷。1931年填泾筑路,即名”锦帆路”

· 谁能想到这条道路曾经是条河


锦帆泾上原有夏侯桥、金姆桥、竹隔桥等。据传明代诗人高启住在夏侯桥处。明洪武年间,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殿废基上修造府治,因高启所作上梁文中有“龙盘虎踞”四字而惹了圣怒,朱元璋认为文章有“谋反”之意,一怒之下,由此获罪,与魏观同斩于南京。


明书法家李应桢则住在金姆桥附近。李应祯(1431—1493),字贞伯,号范庵,明代官员、书法家。南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景泰四年举人,选授中书舍人,迁南兵部郎中,以南京太仆少卿致仕,人称李少卿。书宗欧阳询,平正婉和,清润端方,自成一家。著有《苏州府志稿》100卷、《李氏遗集》等。

· 4号兰石小筑


文人墨客们的踪迹已寻不见,这里的老宅却别有特色。


锦帆路4号为兰石小筑,有着民国时期建筑风格。


锦帆路38号为章太炎故居,也称“章园”。章太炎(1869-1936),名炳,一名绛,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姚人,早年参加维新运动,与蔡元培共组中国教育会,设立爱国学社,之后因《苏报》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同盟会迎至日本,主编《民报》,于1911年回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章太炎任总统府枢密顾问,后为袁世凯禁锢,袁死后获释。1917年他参加护法运动,任护法军政府秘书长。九一八事变后访问张学良,主张抗日救国。章太炎在为民族大义奔走呼号的革命生涯中,数度身陷囹圄,却依然矢志不渝。

· 38号章太炎故居


民国二十一年(1932),章太炎应邀到苏州讲学,他和夫人汤国梨路过锦帆路,看到正在兴建行将落成的西式楼房,很感兴趣,进去一问,原来是一官员所建,但即将赴陕西任职,有低价出售此房之意,章太炎便当即买了下来,并在苏州定居,“章氏国学讲习会”也就是在这里开始办学,专门培养攻读中国经典文学的学生。

· 章太炎


1936年,章太炎病逝于苏州锦帆路的寓所,但他赤诚坚贞的爱国之心和不遗余力的报国之行,却永远青史留名,激励着后人。


历经岁月变迁的章太炎故居仍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中西合璧式建筑,清水砖墙,青平瓦屋面,大门柱子仿罗马式,木门窗既有苏州传统建筑风味,又有国外洋房气息。

· 中西合璧的章太炎故居


逛锦帆路,一定要走南段,这里高树浓荫,只觉平静祥和,静静矗立两旁的建筑,默默地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绝代风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章太炎   吴王   同盟会   姑苏   中西合璧   爱国   苏州   书法家   护法   南京   故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