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德辉~宁静致远神木二郎山:一山藏百庙 一庙藏古今

早闻陕西省神木县有一座山顶天宫,其险不亚于华山,灵秀可与峨眉媲美,百座庙宇建造于悬崖峭壁之上,犹如人间仙境。可谓“一山藏百庙,一庙藏古今”。窟野河、秃尾河汇于山前,雄伟的长城穿行于后,美妙绝伦。

又闻此地山势蜿蜒跌宕,巍峨险峻,享有“陕北小华山”之美誉,最令人惊奇叫绝的是,这座山之巅矗立着上百座寺庙,历经500余年之风吹雨打,却依然屹立于山脊之上,犹如凌霄宝殿之玉宇琼楼,坚挺不倒,雄奇壮观。

这一座山,就是藏于陕西神木古道仙山的二郎山。这一群庙,就是集释、儒、道三教合一的古建群。

己亥之年,仲春时节。相伴好友,慕其名而走进神木县,寻幽探访二郎山。赏景悟道,随撰文分享。

—— 题 记

二郎山,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城西一公里处。神木二郎山,麟州胜景,古属羌山,俗称“西山”,因山体中部有两处凸起,状如骆驼双峰,又名“驼峰山”。其海拔高度为1082米,据《榆林地区志》记载:建筑群创建于元代。现存多为明清建筑,据清道光21年《榆林府志》载:“驼山寺在神木县驼峰山,元至正中(1341-1368)建......”传说,明正德13年(1518)武宗皇帝来此,观其山形似笔架,赐名“笔架山”。清道光21年(1841),民国30年(1941),1961年及1981年至1985年均有维修。”从现存重修诸神庙梁上题记:“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重修中可知至少470余年。按其创建于元代计算,距今至少有650余年历史。历史上,二郎山,素有“陕北小华山”之美称,是神木标志性建筑景观。凭借险峻雄奇的秀美风光和深邃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名声远扬,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跋涉于高山巅,漫步于众寺庙,综观二郎山风景区,这里不仅有重峦叠嶂、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而且有青灯古刹、雕梁画栋的古典建筑。触目所见,其山势蜿蜒跌宕,巍蜒险峻。俯视山下,秀美的窟野河、芹河汇流于前,雄伟的万里长城穿行于后。西边是沙后石相间,一片密林;东边是石壁陡峭,松柏挺立。而在前后相距一公里的山脊之上,由南向北,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布局着百余座庙、殿、亭、阁。观之疏密相间,形态各异。赏之精妙绝伦,虽险若固。这里至今保存有完整的石刻照壁、藻井、石碑坊等珍贵的文物遗迹、壁画、雕刻等内涵丰富、题材各异、形象生动,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我站在山下仰视,亦或置身山上俯视,但见二郎山整体呈南北走向,山势蜿蜒,巍峨险峻。山之造型既像一座骆驼峰,又像一座笔架山,赏心悦目,美轮美奂。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相距一公里的山脊之上,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布局着从山脚的石窟地藏阁起,一直到北山顶的山神庙止,大约有古庙群建筑100多座殿、庙、亭、阁。具了解,这里的主要寺庙有:地藏洞、八仙洞、浩然亭、二郎庙、关帝庙、诸神殿、三教殿、祖师庙、圣母殿、倒座观音殿、山神庙,等等。在此,我对一些主要寺庙作一简介,以便我们更好地解读:

  【地藏洞】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座佛庙,主要祀奉地藏王菩萨,配祀十殿阎君。旧时民间为亡魂超度的各种道场均在此进行。洞内藻井石雕为道家的八卦符号为中心,以龙凤为主图案,外围衬以佛座莲花,造型生动逼真,手法细腻,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八仙洞】明代建设,坐北向南,位于地藏洞上方半山腰处,利用自然山洞凿而成,通面阔3间8.9米,通进深4米。门楣上方建有雨檐,外有平台和栏墙。

【浩然亭】始建于1937年,当时东北军骑二军团团长何柱国将军邀集热血志士在该亭前会笔盟志,并亲题写了“天地正气”四个字作为亭额,强化了浩然亭的主题。亭内的诗文很多,有寄意神木人民抗日情怀的、有奉劝人们如何做人的、有描述神木八景的。

【二郎庙】始建于明正统年间,经明万历、清乾隆、道光年间相继补修,由正殿、耳房、东西庑殿、大门、钟鼓楼等组成。正殿三架梁带前廊,硬山顶,东、西墙壁均有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所绘传统工笔画“矣云轶事图”,正壁有14小幅国事“山水图”。山门前石照壁正面雕刻“虎啸图”,背面雕“九龙治水图”,反应了民众的治水理念与愿望。二郎庙主奉赵昱,以镇水患。

【诸神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经历代多次修葺。殿内祀奉如来佛、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等菩萨。现存有正殿、东西厅房(左设长老殿,右设孤魂殿)。门楼下为山门,上为魁星阁,又名为文魁阁,原有水窖,牌坊等。

【三教殿】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道光年间曾改为护国寺,民国23年重修为三教殿,期间多次修套,20世纪80年代完全修复。此庙群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为二郎山中心庙群,正殿内祀奉佛、需、道三教鼻祖释加牟尼、孔子、老子。殿内东西两壁用工笔重彩精绘原二郎山、东山庙群全景图。另有西配殿供奉日月神,西庑殿自北向南为财神、观音、五行、大圣等庙殿。东庑殿祀金火炉神、黑虎灵官、药王等神仙。前院西为禅房,东为大仙庙。

【祖师庙】修建年代不详。据碑文记载,明万历年间它的前身为青龙宫,后改为祖师庙。内祀真武大帝,下设十大元帅,道观。真武祖师是人们对天体中的玄武星的崇拜并将它人格化后而形成的。由于他的传说故事很多,在民间的影响甚广,因此他的威望很高。二郎山上每年的正月初八、四月初八是其传统庙会。

【圣母殿】始建于清代,坐北面南,建造在自然山石平台上。殿前石牌楼为明崇祯元年所建,额枋浮雕二龙戏珠,正面额题:“壁霞行宫”,北刻“圣母元君”。殿后为明代建筑诸神殿。

【倒座观音殿】亦称白衣观音殿,因其坐南向北而建,故称为“倒坐”。此庙于明嘉靖年间伊功德创建,后历代修葺,现庙观为1986年重修。殿内祀奉观音菩萨。观世音为佛教大乘菩萨之一,因其慈悲为怀,救苦敷难而深得民心。殿内另设南大殿、东西配殿、韦驮楼、山门等。

【山神庙】始建于明代,位于“二郎山”山脊最后,占地10.45平方米,硬山式砖木结构,面阔1间3.8米,进深2.75米,廊深2米,柱高2.2米。

  二郎山古寺庙是集释、儒、道三教合一的古建群,这里的宗教氛围十分浓厚,历来为晋、陕、蒙等地毗邻省区游客游览的热点。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四月初八传统庙会,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这座神秘的仙山天宫,走进寺庙虔诚跪拜,香火缭绕,钟磬时鸣,香火鼎盛,商贾云集,游人涌动,场面极为壮观,也许这就是属于这片土地人民的仪式感。而每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阳光穿过庙宇旁边的霞光闪耀,让人认不清天上人间。中华建筑之奇妙绝伦,使得二郎神凭借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无数香客前来观光,在此朝拜。她的魅力在于山势的险、峻、奇与释、儒、道三教合一的宗教景观浑然一体,使其不仅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震撼世界的景观之一。

  走进二郎山,我不仅观赏了古寺庙建筑群,探寻了厚重历史文化,而且还聆听了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故事。据当地一位老者讲述,自古以来,二郎山流传有神奇的传说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天神杨戬奉玉帝之命,从陕西出发肩挑两座大山,星夜兼程地赶路。这次的任务是,他要把这两座大山分别安放在神木的城西和城北,以此作为屏障,进而遮挡大漠之风沙。一日,当二郎神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地跨过了黄河。在一小山丘休息时,抬头仰望,但见太阳快要落山了,然后接续前行。途中碰到了一位老大娘,他原本指望从老大娘口里接个好口气,随近前问道:“你老人家说说,我赶太阳落山前能到神木城吗?”结果,老大娘随口道:“唉!远着哩,你到不了啦!”二郎神气急之下便道:“即使我人到不了,我的头也要到!”于是,他停下前行步伐,立地弓步,聚神运气,使出浑身解数,须臾之间,只见他的头腾空而起飞到了神木城西北造就了一座山,他的身躯就化作了一座台,造就了今日之二郎山和天台山。

诚然,这故事是古代文人凭借丰富奔放、瑰奇多彩的想像而编撰的故事,但这是对自然事物形象化之幻想,它与历代作家的艺术虚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手方的形成有着直接的渊源。自古以来,神话与原始宗教都是原始思维的产物。神话中的“神”,本来就是先民信仰与崇拜的对象,而通过神话借助想象以征服和支配自然力,这与原始宗教借助巫术控制自然可谓同出一源。神话中含有浓厚的宗教因素,故易为宗教所利用。这些故事用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通过创造出来的神话英雄人物和富有想像力的情节,来表现古人对世界的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认知和理解,反映了人们对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战胜邪恶势力,创造美好生活之愿望、追求和信心。

  登顶二郎山,俯视眼前,脚下是悬崖绝壁,窟野河、秃尾河从前缓缓地流过。极目远眺,神木县城高楼林立,欣欣向荣。环顾四周山梁,沟壑纵横,豪气一派。纵横四野,凝思神木悠远灿烂的文明,一种逼人的英气,一种诱人的神秘,沐浴心神,浸润河川;伫立山头,回望二郎山山脊,注视跌宕起伏的身躯,一种摄人的雄浑,一种撼人的气概,迎头袭来,跨越历史,流经岁月,心旷神怡。漫步于座座古寺庙,观赏品读间,感悟领悟中,这“一山藏百庙,一庙藏古今”的神秘之地,看似一种束缚、一种框架,亦或是一种象征,其实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宣告,它所昭示的也只是一种特有的三教合一的文化,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文化。

走近二郎山,赏景悟道,探寻其前世今生所倾注的沧桑历史,寻觅其古建筑古寺庙留给我们的历史记忆。此行,赋予我最大人生感悟是:庙,亦如人生。其实,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是自己赋予的,心之所至,就是人生的方向。在平淡生活中坚持梦想,追寻人生的诗和远方;在岁月中跋涉,每个座庙都有它的故事。光阴流转,时不再来,如今的二郎山虽复原了当年的模样,但凄凉的美感和如影随形的沧桑,依然震撼人心,神话故事依然感动我心。花已谢,草已枯,山依然,庙依存,烟雨仍蒙蒙,人事却变迁。盛世繁华,我走进二郎山,看沧桑巨变,品今日华章。

【本文参阅资料】《榆林府志》《榆林地区》《神木县志》以及散见于网络中有关二郎山的一些图文资料,等等。

  【作者简介】解德辉,1962年生,交口县康城镇解家坪村人。网名“宁静致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协会理事、汾州文化研究会会员、《萧乡文学社》作家、国际摄影协会会员、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武当山文化研究会顾问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秉承“在题材选择上挖掘历史厚度,在红色文化中寻找精神高度,在现实生活中探求艺术鲜活度”之“三个度”;坚持在行走大美吕梁中,传承历史人文。1989年以来,在《学习与研究》(中央)《光明日报》《中国乡镇论坛》《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山西农经》《政府法制》《山西法制报》《吕梁文学》《百年红印》(灵石)、《吕梁日报》《吕梁晚报》《文化晋中》《掌上吕梁》《吕梁发布》等报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个人出版《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其中《红色吕梁》一书收藏于《晋绥兵民博物馆》里;《云梦风雅》一书(新华出版社)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表320余篇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神木   神木县   吕梁   榆林   殿内   宁静致远   山脊   协会会员   寺庙   古今   年间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