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人活得越具体,就越自由、越快乐

Jan.

3

灼见(ID:penetratingview)

与其不在乎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不如尝试把自己的形象变得更具体,在社会对你的规训之外,活得更舒展些,活出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

作者 | 豆瓣@一阕声长

最近我发现一个规律:弱者的形象是抽象的,强者的形象是具体的。

我觉得这是因为,与强者相比,弱者处于一种被压抑的地位,缺乏自由,也更加承担不起试错成本,因此只能努力地迎合外界设定的标准,把自己装进一些标准的模型里,因此他们的形象就一步步地抽象化。

强者往往活得很具体,而弱者活得很抽象,但是这不意味着弱者只能安于现状。在宏观社会层面,或许我们暂时无法打破这种让我们变得抽象的规训力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尽量活得更具体。

努力地活得更具体一点,就能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因为一个人形象的抽象程度和这个人在别人心中的重要程度,也是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

当一个人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变得具体的时候,ta在别人心中的分量就提升了。

比如你家楼下便利店的店员,她在你心中的形象,本来和其他任何便利店的店员没有区别。

后来你经常去买东西,你们偶尔会聊两句,于是你知道了她的名字,她的家乡,她的经历,她最近的开心和烦恼。

假如有一天,这个店员和其他任何一个便利店的店员发生了争执,在你心里或许就会下意识地偏向认识的这个店员。

你会如此选择,正是因为她在你心中的形象变了,不再是一个可以用“店员”两个字简单概括的抽象的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具体的人。

所以,这个规律可以带给我们一点启示:想要提升自己在别人心中的重要性,可以试着把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形象变得更“具体”。

比如,你想和自己的一位同学成为朋友,那么你就可以适当地在对方面前进行更多的“自我披露”,多分享自己的爱好、想法,展现自己的性格、喜恶。

而不是一味地压抑自己,讨好别人,把自己装进一个名为“好人”的套子里,变成一个死气沉沉的抽象的人。别人说起你时,只记得你是“一个同学”,记不起来你的任何个人特点。

又比如,如果你想获得老师、领导的关注,除了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展示自己的优势之外,还可以适当展现一些个人特色,让自己的形象更鲜活。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警惕自身的“自我抽象化”倾向。把自己变成抽象的人,不仅压抑自己的个性,还会降低自己在别人心中的重要性,对自己来说没有任何好处。“讨好型人格”就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抽象化。

迎合外界审美标准,宁愿牺牲自己的健康和舒适,也要费尽心思把自己套进抽象的“美女”壳子里,也是一种自我抽象化。

在工作中丝毫不敢展露自己的个性,只会埋头工作,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也是一种自我抽象化。

“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这种话我们每个人都听过很多遍,但实施起来非常困难。我觉得人作为社会性动物,是不可能完全不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的,这种在乎是刻在DNA里的。

所以我认为,与其不在乎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不如尝试把自己的形象变得更具体,在社会对你的规训之外,活得更舒展些,活出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

如果说人生一定要有一个目标的话,我觉得应该是努力把自己活得越来越具体,做一个更加丰富更加鲜活的人,而不是一味顺从外界的要求压抑自己。

活得越具体,我们就活得越自由,越快乐。

— THE END —

本文选自豆瓣小组“我发现个规律”,作者:豆瓣用户@一阕声长 。灼见经授权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装进   灼见   店员   弱者   豆瓣   强者   抽象   心中   形象   自我   自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