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湾逸谷·农创田园综合体 景观规划设计


也许是因为不管什么我都必须自己做一遍,不能单纯相信言语,用自己的身体真实体验到的才可相信。

--《小森林》

总体鸟瞰图


实景鸟瞰 鹿柴山集


缘起 How we get started


渔湾逸谷田园综合体位于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城关镇渔湾村,整个项目占地约700亩,是秦岭地区典型的空心村,大量土地撂荒,房屋废弃,村上仅剩60余个村民在此生活。然而可喜的是,宁陕县是中国朱鹮首批野化放飞基地,渔湾村就有四只朱鹮栖息。


因为朱鹮的存在,更加坚定了我们恢复稻田与村里生态的决心。因此我们确立了以生态农业、自然教育、民宿度假为主导产业的渔湾村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联合村民以及村里的经济合作社,与当地政府开始了乡村社区营造的创新实践。


区位分析


渔湾逸谷距离西安市车程约为 2 小时,其次是汉中市和安康市,多条高速公路及国道直达,交通通达性将为未来乡村形成强有力的吸引力,提升乡村内生能力,带动原住民发展创收。


渔湾由于其独特的八卦风貌,将其特色稻田景观放到最大化,于山上远观眺望,自然肌理尽收眼底。

地形分析


2020年9月,利用村口废弃的水电站,改造成了渔湾村的生态社区中心——天空下自然书店、鹿柴咖啡以及放电美术馆这里将是老村民与新村民融合生活的第一个场景。

效果图

鹿柴山集

夜景 鹿柴山集

夜景 鹿柴山集

夜景 鹿柴山集

夜景 鹿柴山集

夜景 鹿柴山集

夜景 鹿柴山集

夜景 鹿柴山集




下沉一层是天空下自然书店,二十余件古董正品椅柜沙发等家居陈设,上千册自然/人文/美学主题精品藏书,上百张黑胶唱片,以及数十种自然文创/山货风物。不仅以书籍承载自然乡村文化精神,同时也是美式复古工业风格与中古家具陈列美学空间。

鹿柴山集

鹿柴山集

主创设计师杨利伟与项目业主老胡合影

杨利伟

鹿柴山集

鹿柴山集

鹿柴山集

鹿柴山集

二层是鹿柴咖啡,是公共休憩空间,也是鹿柴山集民宿接待中心。清水混凝土、钢板、玻璃幕墙、露天平台。共同构成现代先锋风格,将视觉让渡给室外山色水景。

鹿柴山集

鹿柴山集

三楼的放电美术馆,则是承担影视音频传播、自然美育、艺术策展、文化交流等的公共艺术空间。美术馆由当地建筑队自主施工,并沿用村里老屋上的榆木,自然延伸出本土建筑特色。在这里,在地文化得到进一步融合和浸染。

鹿柴山集

鹿柴山集

鹿柴山集

鹿柴山集


今年夏天,代表鹿柴山集精神的精品民宿终于落成。如同酿酒,如同耕种,“集自然之灵,造乡村美学”的心愿,终于得到了回响。

鹿柴山集—国内首个能看见野生朱鹮的精品民宿

鹿柴山集

鹿柴山集

鹿柴山集


原地生长,汲取大自然的偶然

从起初的一座村中空置老屋,经过保护性设计改造,修旧如旧。把对中国土地之美的心意,落在一砖一瓦。

鹿柴山集

鹿柴山集


在外观设计上,摒弃过多的修饰,与村落中灰瓦白墙的陕南民居景观呼应,融入村落的人文脉络。

鹿柴山集


鹿柴山集的建造,就地采用村中的砖瓦、老木料,中庭内部壁炉,由山中老石头垒成。处处细节,都存留着渔湾村的在地记忆。

鹿柴山集


依势而成的三层庭院中,有南方珍贵树木——香橼树、柿子树和榔树守护相伴,成片厚绒绒的苔藓则在树荫下纳凉。

鹿柴山集


庭院中蹲着一只丑萌的小石狮,是偶然从山中荒野捡到的;门口的鹅卵石则取自山脚下的长安河中,更添自然本真。

鹿柴山集


星空露营,天空下的桃源生活

体验格兰篷带来的天空下自然生活方式

用一场别样的小叛逃

在时间里找缝隙

在欢笑中找回最初的自己

鸟瞰 鹿柴山集

设计上推崇露营的美学和仪式感。采用欧式风格,纯天然进口原木及帆布材料搭建,提供户外生活美学场景,打造温馨、便捷、高颜值的露营基地。旨在还原自然风情,让客人完全融入这个纯自然空间。

鹿柴山集


格兰篷帐篷营地不仅在“野”,更在于“奢”。配备有星级酒店布草(包含防潮垫、气垫床、枕头被褥)、户外休闲椅、餐桌、铝箱、营地灯等,高品质的设施与贴心的服务,让你无需拥有露营经验,只需“拎包入住”就能轻松收获野外露营的乐趣。


鸟瞰 鹿柴山集

鹿柴山集

鹿柴山集

鹿柴山集

鹿柴山集

鹿柴山集

鹿柴山集

夜景 鹿柴山集

夜景 鹿柴山集

设计策略丨Design strategy


01

依托于渔湾大环境的自然教室

寓教于乐的自然教具

Relying on the environment of

the fishing bay nature classroom

Natural teaching AIDS that teach

through fun


鹿柴山集


渔湾村丰富的生态资源是天然的自然学堂,孩子可以在此进行从插秧、务农、捉鱼、牧场体验、看朱鹮等方面进行多层次体验。与学校及相关教育机构合作,成为自然教育基地,打造渔湾自然教育产业。



鹿柴山集


鹿柴山集


边使用变打造的自然教室在安全可控范围内,利用来自大自然的材料(竹、树枝、木桩、木屑、稻草、松果、石块等),大部分空间节点有将来的使用者(学生,老师、村名、志愿者等)一起亲手打造,每个人群诉求不一,如果能从理解相同点出发,从而引导他们接纳彼此之间的不同之处不也很重要吗 ?自然教育从不灌输知识,而是亲力亲为的体验,开启感受,引发思考和行动,同时助力解决地方社会问题,扎根地方社区,构筑地方社会。

鸟瞰图


教学意义观察两栖类动物,认识两栖类与爬行类的特征与区别,同时学习两栖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生存关系。孩子们对新鲜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与探知欲望,在老师的带动下,他们可深入观察实时生活,并结合学习的内容和实践来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阶段称为“卵”正常蝴蝶要经过一周的时间才能破卵而出,破卵而出后第一口就是自己破卵而出留下来的壳。

第二个阶段称为“幼虫”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毛毛虫,这个阶段毛毛虫只有进食和休息,因为他们要在几周时间内存够化蛹是的营养。

第三阶段称为“蛹”毛毛虫一旦化蛹之后会在蛹里待很长时间,发育完成毛毛虫就要破蛹而出化成蝴蝶。

第四阶段称为“羽化”这个时候蝴蝶刚刚破蛹而出,蝴蝶要进一切努力展开翅膀。成为正真的蝴蝶。


分析图


教学意义:了解昆虫住的地方,同时也为提高昆虫的数量创造了可能。孩子们很擅长收集材料,并且喜欢目不转睛地观察这些旅馆。昆虫旅馆能够为食肉昆虫提供住所,由此可以达到保护花园的目的,同时还有授粉昆虫,它们可以帮助鲜花和果树授粉。

鸟瞰图

效果图


02

渔湾生活

重新连接人与大地

原始美学实践

Yu wan life

Reconnect man with earth Primitive aesthetic practice


恢復土地原始的样貌,一直是践行渔湾模式的关键。通过逐一修复稻田、湿地、桑园、河滩等等,迎回生态的多样性,将舒适的栖息地还给动物昆虫们,同时为大地艺术营造良好的自然背景。这片土地将开启一连串人与人、人与自然更紧密的关系。

卷起衣袖!一起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展开我们的田生活吧!

以自然肌理为基础,融入在地文化,通过沉浸式体验,一步步打造在地生活美学的实验平台。


效果图

效果图

效果图

效果图

效果图




鸟瞰

效果图


由企业调动城市资源,推动乡村产业从一产向三产转型。通过艺术化、创意化的手段,将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和农耕活动,以及文化艺术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形成资源价值叠加,实现土地产值溢价。


鸟瞰


03

重建人们对于村落

的共同想象

乡村共生

激活村庄公共空间

Rebuild people's common

imagination of the village

Rural symbiosis

Activate the village public space



鸟瞰图


效果图


通过引进植株

与渔湾本土植物的共性与个性

让渔湾村水电站的建筑语言

更加丰满 更有灵性

建筑因地制宜

而不是自顾自地表达自己

被自然包裹着

也为自然所染

鹿柴山集

在渔湾村景观规划里

水电站的960株植物

是村子里的新参者

但我们为它们预留下了足够的生长空间

期待它们在渔湾的水土滋养下

成长繁茂

落户扎根

鹿柴山集

设计师亲临现场

指导、铲土、种植

将中国田园的真实记录

大山与河流之间

城市与乡村之间

植物填满了缝隙

鹿柴山集


再造乡村 重建社区 复兴邻里

以低视角、协作者的身份进入,与村民共建共营。

尊重曾经承载村名生活的一砖一瓦,借助村庄原有废弃空间,因地制宜,通过设计手法令其重新活化,变废为宝地继续为村庄服务。

结合村民生活耕作习惯及地形地貌,在合适的地方,增加诸如平台栈道等公共空间,让社区形成多层次的生活场所,并以此唤醒乡土感动,文化自信和来自人间大地的艺术生命力。


隐身秦岭的宫崎骏童话灵境:萤火虫星海、野生朱鹮、稻田帐篷……

总平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渔湾逸谷农创田园综合体景观规划设计

项目地址:陕西安康·宁陕县城关镇渔湾村

项目业主:西安海和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规划用地面积:289000

总体规划设计:生生景观规划设计

设计师:杨利伟、郑周燕、金笑君

建筑改造:裴钊

1号民宿及室内设计:侯雯翊楠

设计时间:2020年1月


注:本项目总体规划设计为生生景观设计作品,实景图片及部分文字来源鹿柴山集,绿水青山大数据推荐发布


我们的小目标

2年内,分享1001份乡愁

完成:9/100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鹿柴   鸟瞰图   综合体   鸟瞰   昆虫   美学   效果图   夜景   田园   村民   乡村   景观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