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产”变金融活水 赢“专精特新”未来

“我们为北斗导航系统生产的‘北斗芯’,应用于众多国家基础命脉行业,是不可或缺的‘工业粮食’。”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北斗卫星导航芯片设计、研发及应用,副总经理李勇说,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企业并不能从资本市场里找到与科研实力相匹配的“江湖地位”。

芯片行业研发投入大、资金流转周期长,企业对资金的渴求非常迫切。直到2019年,从建设银行获得的一笔30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一解泰斗微电子的资金之渴。

在制造业“提档升级”的过程中,“专精特新”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在制造业发展中担负着补短板、填空白的任务,对于补链强链、解决“卡脖子”难题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且能够及时对接和适应新技术及其应用,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百舸争流,方兴未艾。针对“专精特新”企业轻资产、重科研的特性,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让“专精特新”企业变“知产”为“资产”,化“专利”为发展“红利”,为其乘风破浪保驾护航。

摆脱融资强抵押依赖

化“知产”富矿为资产

佛山高明,汇百盛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陈列着几台进口的激光发射器,提醒着那段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的历史。该公司总经理梁建冬介绍道:“过去,国内企业往往需要进口设备,一些高精尖科技或涉密行业会受到很大制约。”

为了攻下“卡脖子”核心技术,汇百盛激光从2004年开始专注研发激光设备,“现在我们的产品可以替代传统冲床,实现‘豆腐雕花’般切割钢板,不仅可以服务企业工业4.0转型,还远销海外。”梁建冬说。

以汇百盛为代表的企业掌握着工业4.0升级的命脉。在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超级光网络通信技术、智能芯片、生物医药等领域,掌握新兴技术的企业不断涌现,它们之中不乏“明星企业”。但在做大做强之前,企业需要经历漫长的技术研发、应用验证、市场化的道路,资金缺口巨大,迫切地需要用手里掌握的资产“富矿”换成发展所需的资产。

一个多月前,汇百盛激光佛山总部增资扩产项目顺利落地。这背后,是来自农行的1亿元授信支持,其中就包含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这笔资金为企业继续向激光智能装备和应用产业高端迈进提供了持续、稳定的金融活水。

在农行佛山高明支行副行长高平舟看来,这是银行转变思维方式的结果:“为了响应国家支持制造业发展号召,我们从过去认‘砖头’、认土地抵押的传统模式,逐渐转向认核心技术、生产专利的思维。”

这并非个例,广东银行机构正运用信用、动产质押、股权质押、存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国内保理、担保公司担保等多种形式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弹药”。

“我们能不能探索出一条道路:摆脱过去对强抵押的依赖,让企业哪怕没有‘砖头’,也能在银行大概率能找到适合的融资途径?”浙商银行广州分行公司银行部总经理助理车宇轩说。

为了寻求突破,2014年起,广东率先在佛山等地开展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在这个与传统抵押贷款截然不同的全新赛道上开始探索。

让银行“敢贷会贷”

广东实践逐一破题

今年3月,广纳珈源(广州)科技有限公司从其他地方迁至广州科学城,入驻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这次‘搬家’带来几十项专利技术,其中有两项核心专利——量子点高分子复合物和光扩散剂及其制备方法。”总经理朱小波感到意外的是,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他们从中行获得了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初来乍到,没想到专利证书马上可以‘换’成流动资金,这让我们快速融入大湾区工业链条。”

在广东,“知产”快速转化为“资产”背后,得益于广东有关部门及金融机构对三个关键难题的探索突破——知识产权评估难,知识产权交易、流转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控制难。

为了解决知识产权评估难题,银行组建专业分析团队,成为突围路径之一。一家国有银行广东分行专门开设了科技金融部,聘请15名来自海内外理工科背景的研究人员专职进行制造业行业研究。“这个团队不参与金融业务,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让一线客户经理‘看懂’企业‘含金量’。”该行科技金融业务负责人说。

部分企业则选择借助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的力量。“评估公司依托我们提供的基础素材,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综合判断形成了一个评估价格,我们认为是比较公允的。”李勇说,2019年,泰斗微电子凭借着评估价格,从建设银行获得了300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为了解决知识产权交易、流转难题,广东正在探索建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例如,2019年,广州推出全国首单纯专利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创科技企业运用专利许可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先河。为了突破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的地域限制,2021年,广东成为首批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试点省份,目前已实现20个地市线上质押登记全覆盖。

针对风险控制的难题,银行业内人士表示,政府提供的风险补偿资金池很大程度缓释了风险,财政资金起到了一个“兜底”的作用,极大提升了银行的放贷意愿。

2021年初,南海农村商业银行发放给一家佛山照明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出现逾期,导致150万元资金未收回。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启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由省、市、区、镇四级财政资金共同建立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对该项目给予合作银行补偿金额97.5万元。

这是广东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扶持政策和风险补偿机制的生动注脚。据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全省已有20个地市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风险补偿基金覆盖率达95%。政银合作亦在加快推进,广东银保监局数据显示,补偿资金池总体规模超过4.3亿元,推动形成多种风险共担的业务模式,推动银行机构敢贷、愿贷。

在各方合力下,广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从试点走向普惠,规模增长迅速。广东银保监局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其辖内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累计投放规模达到110.23亿元,同比增长66%;截至2022年9月末,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超160亿元,同比增长104%。

在全新赛道修炼内功

政银合作拓空间

随着银行对于科技型制造业企业的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环境在不断改善。

“多年来,广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数质并举,科技金融发展如火如荼、独树一帜。”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金融服务专业委员会主任段志强说。目前,各家银行正通过人才队伍建设、搭建评价体系等方式,在科技金融赛道中修炼“内功”。

例如,中行广东分行设立研究机构,定期制作行业研究报告;中信银行广州分行通过投资银行部,为高新技术企业开辟专属贷款审批通道,用“评价卡”机制决定企业的授信额度。

解决科技型制造业企业的融资问题,政府有为的手也要发挥作用。段志强建议,政府要发挥关键导向作用,通过搭建公共平台,沿着产业链“打捞”起一批有含金量的专精特新企业,让金融活水实现更全面的覆盖。

广东正沿着这一方向转变。今年4月,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与多家银行签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战略合作协议,助推全省创新型科技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实现融资。

就在上个月,《广东省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出台,提出将通过优化“互联网+”知识产权综合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专利信息数据库;而在交易方面,将依托深圳证券交易所建立连接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全国性综合服务平台,为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转移转化提供一站式服务。

《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提出,广东将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管理机制,完善质物处置机制,鼓励银行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规模。同时,探索社会化资金参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运作的路径和模式,实现基金可持续发展。到2025年,广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将达2500亿元。

【记者】唐子湉

【作者】 唐子湉

289财经热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活水   佛山   广东   融资   制造业   知识产权   贷款   资金   风险   未来   银行   金融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