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嘴毁了你的一生

俗话说得好: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人生所遭遇的很多灾祸,都和口有关。


说出去的话,就如泼出去的水,再后悔,也收不回来了。


所以千万别以为说话无所谓,你说的话,可能成就你的一生,也有可能毁掉你的一生。


1.嘴太损,是一个人最低级的情商

俗话说:“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曾在网上看过一篇小短文:

你早上精心花了妆,穿了件华丽的花裙子,在路上遇到一位男同事。,


他笑嘻嘻地说:“ 你怎么裹了个东北花床单,就出门了?”


改天你穿了一件带蕾丝材质的衣服,那位男同事又说:“ 你怎么把蚊帐剪下来,贴身上了?”


一个嘴巴太损的人,就像时刻端着一把尖锐的刺刀,一旦走入人群,就难免伤到别人。


只是,他自己是不自知的,反而用这样的方法,来寻得一种短暂的安全感。


正如那句谚语讲的:“ 水倒七分满,话留三分软。


只有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又懂得顾及别人的感受的人,相处起来才让人觉得舒服。


2.会说话,是一个最顶级的能力

《荀子》中有言:“言而当,知也。


说话得当,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


面对一个会说话的人,我们常常会多几分好感和敬佩。


这样的人,他的魅力深植于他的言谈举止中。


他们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样的话,让自己愉悦也不为难别人。


从他们的嘴里,折射出的是他的思想、素养和眼界。


也正因如此,他们更容易被生活、职场、家庭所青睐。


会说话是一门艺术、一门技巧,更是一种能力。


一句知心的话语,有时胜过雷霆万钧。一句无意的恶语中伤也会让一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湮灭。


3.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

李密庵《半半歌》里有一句话: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都应该心里有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那灾祸也就来了。


该说的时候,一定要说透,不该说的时候,一定要学会闭嘴。


董卿曾在《朗读者》中,采访徐静蕾。


当两人的话题,提到奶奶时,徐静蕾有些哽咽,显然奶奶在她心中的位置不仅重要,也是内心一个最大的软肋。


原本董卿可以继续往下追问,甚至还可以制造一种煽情的效果,但她却静静地坐在徐静蕾的对面,一句话也没说。


等到徐静蕾自己缓和一会儿后,她又耐心聆听了对方讲完了整个故事,而不是着急着去逼问对方。


在别人感到痛苦时,安静的陪伴,远比急切的盘问,更让人感到自在。


有时,学会适时的止语,是为了不让别人感到难堪。有时,学会及时的闭嘴,是为了避免让别人感到尴尬。


END

刘墉说:

一个会说话的人,总是心胸和视野最开阔的人。


只有心胸宽的人,他的话才能厚道;只有视野宽的人,他的话语才能公正。


只有这二者都宽的人,才能不卑不亢,用真情把话说到心窝里。”


能说话,会说话,到学会闭嘴,是一个人逐渐成熟的表现。


愿你我都能在言论中,去尊重、理解和重视他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荀子   刘墉   软肋   恶语中伤   灾祸   闭嘴   心胸   视野   话语   说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