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点品质,是读书学不来的,却能拉开自己和别人的差距


一,期待值

或许你常听说不要对别人期待太高,期待太高对他对自己都是不好的,今天我们就深入说明这个问题.

回想一下自己看过的电影,电视剧等,当中总有一些让你觉得特别讨厌的角色,如土匪,阴险狡诈之人,让你恨不得让编剧快点写死他,但到剧尾他突然变好,哪怕他只是做了一点好事,给人的感觉就是他很不错,对他的好感度蹭的往上涨,不由自主地觉得他以前做的坏事好像也没那么坏了.相反一旦代表正义的主角一旦做了一件坏事,比如吼了一个人,观众对他的影响瞬间差的不得了.这就是期待值搞的鬼.

或者我们说的更贴近生活一点,如果刚加入一个团体,或者是认识一些朋友,起初,彼此之间不熟悉就会想要表达地友善一点,有什么忙大概都会帮一点,但今天你有小忙想请求他帮忙,他可能有事不帮了,或者你给他打招呼,他没打招呼回去,你顿时觉得他怎么这样,好像请他帮忙就必须得帮,大招呼不回是对自己的大不敬.甚至彼此之间认识不到一周.

因此,我们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想法,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期待值.

比如我们得学会憋,憋高调,憋装逼感,憋存在感,不要一点小小的自我突破成就就拿来大肆宣扬,在真正有能力的人眼里就像一个跳梁小丑,能力要展现,但不能全露出来,一旦自己之后的行动和作为不能达到别人的期待,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会下降不少.想想学生时代那些喊着考试难,最后考第一的人,他们心中肯定感到装逼很爽,但爽的同时别人对他的期待值却在不断上升,一旦考到第二,面临的可就不是单单自己的失望,还有父母,同学,老师等人对其有高期待的人的压力,这时产生的情绪波动就非常大了.这些都是期待值带来的影响.

如果一个多年考试不及格,突然及格的人,他受到的关注度一定是超越那些一直以来位于第一的人.



所以,要学会藏拙,将自己的那些所谓热心肠,炫耀心理收起来,降低别人的期待值,自己才能生活的更轻松,更有竞争力.

二,阈值的控制

简单解释就是假如自己皮肤痒,痒到自己想要产生挠这个动作的刺激程度就是阈值.

释迦摩尼本是王子出身,衣食无忧,豪宅更是无数,可他却十分地厌世.尽管他的父亲为他找来了无数美女,金银财宝却都依旧无法让他感到快乐,他觉得活得没意思,不管是食欲还是肉欲对他来说几乎提不起兴趣,他想要追求让他感到满足的东西,唯有离开家乡,创造佛教.

这其实就是阈值的影响,释迦牟尼一出生就享受到了最顶级的美食和物质,让他的阈值空前地高,导致他对大部分事都失去了兴趣,想想以前吃不饱,想着吃饱就行,到现在吃得好,吃的很别人不一样都是初始的阈值不同导致的.

再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长大之后就长时间生活在女人堆里,最后还不是去做了和尚.而与他相反的,从小就出家的小和尚,一碰到诱惑就难以忍耐,最后还俗.施耐庵就有一句说,反而和尚才是最淫的,那些得道高僧在古代反而富家子弟不少.

当代小仙女也是如此,韩国的偶像剧硬是把他们的阈值抬高了n个档次,可能在别人眼里条件不错的男生,她根本看不上,最后变成了大龄剩女.

这里只是举例,但当你真的理解阈值这个因素不但可以影响自己的想法,而且还可以影响到自己未来的幸福之时,相信自己一定会有意识的去控制自己的一些行为. 毕竟控制自己的一些行为是提升自己阈值的唯一办法,尤其是在如今信息和物质如此丰富的时代,不加克制只会越陷越深,尤其是男性.



之前在头条上看到一篇关于鉴黄师的文章,真感觉不得了,男性阈值很容易被淫秽视频提高很多,一旦阈值过高很容易产生对做事无感,无兴趣的心理,而且容易发怒,睡眠变差.这种生活大概不是大部分想要的吧.


三,时光飞逝感

主要是想说,我们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了,小时候没感觉,随着自己的年龄增加,这种感觉就越来越明显.二十几岁的自己都感觉小学就在昨天,问自己的父母,父母更离谱,今天睁开双眼,几十年就过去了,好像许多事都是发生在昨天.

这是为什么呢?

之前看到有个网友给得解释,觉得十分合理.

在你十岁时,记忆是十年的量,十一岁时,记忆量增加了十分之一,十二岁时,增加了十一分之一,一直到六十一岁,你的记忆量加了六十分之一.这时感觉时间流逝的就更快了.

小时候放假跑去朋友家玩一玩就是一天,感觉玩了一天,而如今在桌前喝了杯茶,看了个视频,好像一小时就过去了,接着一天就过去了.小时候一个月好漫长,现在一个暑假怎么眨眼就没了.

按照上面每年增加的记忆量来说,小时候没有手机,电子游戏的影响,我们每天做得事都是有许多种类的,玩弹珠,捉迷藏,甚至一起吹牛逼,谈论梦想.而现在,只是重复一系列设定好的动作和事,滑动手机屏幕刷视频等,大脑中新的数据并没有增加,我们只是在拿脑中存有的数据工作,自然会觉得暑假就在昨天.

感受到的新东西少,而所谓的新东西正好是减缓时间飞逝的一大法宝.



就现在开始走出自己的家就好(记得戴口罩),自己就一定会感受到不一样的感觉,甚至觉得在外面一会儿的感觉就比在家中蹲一星期的时间还要长.打破熟悉感,你的大脑才会记录新的数据,新的感受,才不会觉得时间飞逝,这是主观感受上延长自己生命的方法.

或许可以更简单,就放下手机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好感度   阈值   差距   小时候   兴趣   父母   品质   昨天   期待   记忆   感觉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