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一、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每一个人都背负着三大约束而生,他们构成了现实。

三大约束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我们的星球家园里有如此多的局限,该如何在其中找到一个可赖以生存的方式或职业?第二,如何找到我们在群体中的位置,以便与他人达成合作,并享受合作的益处?第三,我们该如何自我调整,理解两性的存在,以及依赖于两性关系的人类繁衍问题?

个体心理学发现,一切人类问题都可以归类到这三个主题中职业、社会与性。

个人化的意义其实毫无意义,只有在沟通交流中有效的意义才是真正的意义。

我们的目标和行动唯一真实的意义便是对他人的意义。

每一个人都为追寻意义而努力奋斗,个人的意义完全建立于对他人生命的贡献之上。如果不能明了这一原则,人们就常常犯错。

二、社会情感

真实的生命意义都有一个共同标志,那就是他们都有普遍意义,能够为众人所分享,为他人所接受。

只有当一个人的生命被其他人认为是举足轻重的时候,他才有可能被称为天才。

生命的意义就是意味着做贡献。但凡能够处理好人生问题的人,其所作所为无不传达着这样一个信号及他们仿佛已经透彻的、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生命的意义。他们所做的任何一件事看起来都符合人类的群居本性。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努力寻找不损害他人的方式来加以解决。

如果一个人永远只考虑其他人,只体现在他人的福利之中,不是一定会损害他本身的个性吗?如果一个人根据他总结出的生命意义形式,希望有所贡献,而他的一切动机也都直接指向目标,那么自然就能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唯有这样,才有可能达成最终目标。

就以爱情和婚姻为例吧,如果我们关心自己的爱人,如果我们能够竭尽所能的令爱人的生活舒适、富足,那么自然就会呈现出最好的自己。

反之,假如我们认为应该在一个纯粹的环境下发展自我人格,拒绝一切有利于他人的动机,那么只能成为一个嚣张跋扈,令人生厌的家伙。

总是有人能够明白这一事实,他们知道生命的意义便是关注人类整体,他们愿意努力促进社会利益和爱的增长。

我们能够看到,所有宗教关注的都是人类的救赎之道。

在人世间一切伟大的行动中,人们总是努力提升社会利益,而宗教则是其中最伟大的努力之一,只是他们常常被误读,并且也很难说究竟要如何才能比现在做的更好,除非有一个办法能更切实的解决这一共同任务。

个体心理学从科学角度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同时还期望能够以科学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我相信这是一个进步,通过提升人们对于所处群体和人类福祉的关注,或许科学比政治、宗教等其他运动都更有成效一些。

尽管角度不同,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向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提高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注。

我们所领悟的生命意义,即可能成为人生历程中的守护天使,也可能成为挥之不去的恶魔。

儿童成长期的经历,早在个体生命之初,就已经能够展现出人类对于生命的意义的探索了。

通常来说,人们要调整请其生活方式,最有效的方式是借助于训练有素的心理学家的帮助,因为它能够了解这些意义,能够帮助人们发现最初的错误,并提供一个更为恰当的生命意义。

决定人生的不是经验,而是我们自身赋予经验的意义。

如果我们把某些特定的经历当作未来人生的基础,那么或多或少就已经开始误入歧途了。

生命的意义不为环境所决定,我们通过赋予环境的含义来决定自己的人生wanwan、生理缺陷。

生理缺陷,然而童年期的某些境遇常常会导致对生命的错误解读,大部分的失败人生也都发生在曾经经历过这里童年情景的人身上。

幼时曾饱受身体残障和病痛困扰的儿童往往属于这一类。

他们经受了太多苦楚,以至于很难感受到为社会做贡献即是生命的全部意义。

除非有某个亲近的人能够引导他们将注意力从自身的种种问题转移到关注他人上,否则他们的眼里多半都只看到自己。

常常会导致儿童误解生命意义的第二种情况便是溺爱。

被溺爱的孩子的主要兴趣中心只有自己,从来没能理解合作的用处和必要性。

一旦遇到困难,他们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要求他人的帮助。

第三种容易形成错误人生观的是被忽视的儿童。

这样的儿童无从得知爱与合作为何物,他们所构建出的生命意义中,完全没有这类积极的因素。

因此也就很容易理解,当遭遇生命中的难题时,他们总会高估困难的程度,同时低估自己获得他人帮助与善意的能力。

在他们的眼中,世界是冷漠的,毫无友善可言,而且还会一直这样冷漠无情下去。

更重要的是,他们无法意识到,只要做出有益于他人的努力,就可以为自身赢得喜爱与尊重。

因此,他们只能就这样抱着对他人的怀疑生活,甚至无法相信自己没有生命经历能够取代慷慨和无私所给予的影响。

作为父母,最重要的职责便是让孩子在生命之初便体会到信任他人的价值。之后,父母必须进一步加深、加大这种信任感,直至他充溢在孩子身边的整个环境中。

如果他们在第一个任务上失败了,无法赢得孩子的关注,喜爱和合作,那么对于孩子来说,若想在将来建立起社会兴趣以及与他人的伙伴关系,就会变的极其困难。

每个人天生都有关注他人的能力,但这项能力必须经过后天的培养和练习才能得以无碍发展。

一个孩子能够顺利度过婴儿时期,就证明他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关爱和照顾,

因此,并不存在完全被忽视的儿童。

我们讨论的其实是那些得到关爱少于常规水准,或仅在某一方面被忽视的儿童,

所谓被忽视的儿童,就是那些从未真正找到一个值得信赖的他人的孩子。

这三种情形生理缺陷,溺爱和忽视,都很有可能导致当事者对生命的意义作出错误的解读。

生活在这些环境下的儿童,几乎总是需要外在的帮助,方能修正他们面对问题时的行为方式。

要破解人们赋予自己以及个人生活的意义,最有力的帮手便是他们的记忆库了。

每一份记忆都经过了我们的粉饰。

要了解个体理解生命的特有方法始于何时,以及要揭示他们在怎样的环境中形成对生命的态度的早期的童年记忆格外有用。

这份记忆究竟只是人们能够想起来的最初记忆,还是真正的最初记忆,乃至这份记忆本身是否源于真实事件,都无关紧要。

记忆之所以重要,仅仅在于他们所代表的含义,在于他们所展现出的对于生命的解读,乃至于对现在和未来的影响。

四、最初的记忆与梦境

一旦找到并理解了一个人赋予生命的意义,我们就拥有了解他整个人格的钥匙。

人们常说本性难移。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只不过是从来没有找到过那把正确的钥匙。

如果不能找出最初的错误之所在,那么一切论证或治疗都必须是徒劳的,而唯一的改进之道就是帮助人们以一种更强调合作、更有勇气的方式来看待生命。

合作是我们对抗神经官能症倾向的唯一安全保障。所以,应该培养和鼓励儿童学会合作,应当允许他们自行探索与同龄人融洽相处的方式,可以是通过共同的小任务,也可以是通过一起游戏。

任何对于合作的障碍都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一切有关生命的问题,还是得依靠合作的能力来解决。

五、梦镜

从生命的最初阶段到最后时光,这种关于生长与发展的合作始终不曾中断。

身体和心灵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行着合作。

只有那些希望为整体出力,而分局限于关自身的孩子才有可能成功。

如果一个孩子只想着摆脱自己所遇到的困难,他就会一直落后在后面。

只有当他发自内心找到了一个能够激励自己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所带来的成就比阻挡他的障碍更大时,这个孩子才有可能打起精神来。

如果孩子们要调动他们的能量来克服困难,那么一定要有一个外在于自身的行动目标,这个目标建立于对现实、他人乃至合作的兴趣之上。

六、家庭的影响。

心灵不但影响到某个特别的生理症状的选择,还决定和影响着一个人的整体体制。

如果一个人无法找到弥补其身体缺憾的满意方法,那么他的身体状况就会明白无误第将心理和情绪的问题统统暴露出来。

七、感受的角色

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情绪倾向都会对身体发展产生持续的影响。

八、青春期

如果只是告诉患者他们有自卑情结,这并不会有任何益处。

这么做只是强调了他们的自卑感,却不能为之指出克服之道。

我们必须找到他们的生活方式所暴露的力不从心感,并在他们气馁的时候给予鼓励。

我们很难假定一个带有强烈自卑感的个体会是一个看起来柔顺、平静、自制并且和善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自卑感,因为我们都会发现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如果我们能保持勇气,就能通过唯一直接,现实和令人满意的方式来消除这种感觉,那就是改善现状。

九、犯罪及其预防

自卑情结,就是当有问题出现时,如果个体无法适当的适应和应对,并且坚信他们一定没有办法解决,这就是自卑情结的表现。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愤怒、哭泣和逃避责任的辩解一样,都可能是自卑情结的表现之一。

由于自卑感总是会带来压力,所以相伴而来的常常是争取优越感的补偿性举动,但这些举动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这种谋求优越感的行为指向的恰恰是生活中无意义的一面,真正的问题被搁置起来,置之不顾。

个人将试着限定自己的活动范围,更在乎不要失败而非争取成功。

自杀是逃避困难的最彻底表现。

爱哭的孩子会长成抑郁的成年人。眼泪和抱怨,可能成为干扰合作、奴役他人的最佳武器。

爱哭的孩子与饱受羞涩、窘迫、负罪感困扰的人们一样,他们的自卑情结都很明显。这类人很乐意承认自己的弱点,承认他们无论照顾好自己。

与之相反,爱吹嘘的孩子首先表现出来的是看似优越情结,但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他们的行为,而不是只听其言论,很快就能发现他们所不承认的自卑感。

十、工作

优越目标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优越目标都是属于个人的,是独一无二的,它来源于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的描绘。

理解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就犹如去理解一位诗人的作品。

心理学者们必须学会从言行之间探求推敲,必须熟知寻找隐含意义的艺术。

一个人越健康,越接近正常状态,就越能找到更为开放的发动空间,而不是被局限在一个特定的方向上。

十一、个体和社会

我们要寻找的是这个林林总总症状背后的目的,是这个目的与患者整体优势目标之间的一致性。

我们的疯狂只存在于一个点上,那就是对于优越的解读。

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此前的既定目标是个糟糕的选择,那么就有可能改变我们的行为。 12、爱情和婚姻

对于那些在寻找优越感的道路上走岔了路的人,我们依靠怎样才能帮到他们呢?

他们犯下的唯一错误就是将力气用在了毫无意义的目标上。

正是对优越感的追求激励着每一个人前进,这是我们对我们文明做出哪怕点滴贡献的动力源泉。

整个人类的活动都是沿着这条主线行进的,从上到下,从复到正,从失败到成功。

然而,只有那些在自己的努力中展现出造福他人的意图,愿意为众人的利益而锐意进取的人,才能真正应对并掌握生活的问题。

归根结底,一切人类有关价值和成功的判断都有其根基,那就是合作。

我们对于所谓行为,理想,目标,活动和性格特征的一切要求,全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合作。

对于缺憾的切实补偿,有人排除了某些可能性,有人却针对自我的局限加以训练。

在所有的心灵表达中,最能揭示真相的是个体的记忆。

记忆是人们随身携带的提升器,记录着有关他们自身的格局和各种事件的意义。 13、梦境 人们常常认为左和右是对立的,与之类似的,男人与女人,热与冷,轻与重,强壮与孱弱,统统都是对立的。

然而,以科学的观点来看,他们之间的关系并非对立,而是一种相对的变化。 梦必须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产物,并与其生活方式相适应。

梦和常识是一对死敌。

十二、早期记忆与生活模式。

最具启发性的,一是儿童展开他们故事的方式,二是他们能够想起的最早的事件。

十三、母亲的角色

母亲保护自己的孩子的倾向比任何其他倾向都强

通过孩子,他与生活的整体联系了起来,他会觉得自己仿佛拥有了掌握生死的力量。

我们发现,每一位母亲或多或少都能感觉到,通过养育孩子,他是真真切切地创造出了某件作品。

如果一位母亲不能将她与孩子之间建立起的联系扩展开去,引导他们平等的与身边的环境建立合作,那将是多么严重的错误。

身为一位母亲,她不但会与儿女发生联系,而且与她的丈夫乃至她身边的整个社会都有联系。这三种联系必须得到同等的重视。无论哪一种关系,都需要他冷静对待,善用常识。

如果一位母亲只关心她与子女的关系,就难免宠溺、纵容孩子,它将很难引导孩子发展去独立性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当母亲成功建立起与孩子的关系之后,下一个任务就应当是要扩展这种关系,引导孩子对包括父亲在内 其他人产生兴趣。

如果母亲本身就不关心父亲,那这几乎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此外,他还彼此将孩子的兴趣引向他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去,包括兄弟姐妹、朋友、亲戚和平等的众人。

因此,母亲的任务是双重的,她必须成为孩子们可信赖的第一人,同时也必须做好准备引导这种和友善扩散开去,直至整个人类社会。

如果母亲只关心孩子对她自己的兴趣,往后孩子便会厌恶一切想要引导他们关注其他人的常识。

他们将永远离不开母亲的支持,对任何他们认为可能分散母亲注意力的人心怀敌意。

无论何时,如果我们想要要找到一个母亲的替代者,就等于是在寻找某个可以承受起母亲的职责的人,他得像个真正的母亲一样,让孩子对自己感兴趣。

十四、父亲的角色

任何与孩子对抗的战斗终究都会是一场失败的战斗,他们永远不会被打败,也不会因为被战胜而与对手合作。

如果我们意识到合作和爱是永远无法靠力量强行获取的,想必这个世界上的紧张、压力和无用功就会大大减少了。

父亲在家庭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与母亲同样重要。

如果父母的婚姻不愉快,那对孩子来说就是危机重重。

他们的母亲可能会觉的无法将孩子父亲纳入到家庭生活之中,他可能希望孩子能够完全属于自己一个人。

更有甚者,父母双方有可能都把孩子当成他们私人战争中的武器,两人都想把孩子紧紧绑在自己身边,让孩子爱自己胜过爱对方。

如果孩子看见了父母之间的分歧,他们就会很熟练地利用这些分歧来挑战两个人之间的争夺。

这样一场关于谁更能掌握孩子或更宠爱孩子的竞争即将展开。在这样的氛围中,是不可能为孩子培养出合精神的。

儿童最初看到的他人合作便是父母的合作,如果他们本身的合作就很薄弱,自然不能指望他们能教导学会合作。

除此之外,从父母婚姻中,孩子获得了他们对婚姻和性伴侣的第一印象。

生活在不愉快,昏君之下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始终对婚姻保持悲观态度,除非他们的最初印象能够在后来得到纠正。

即使在成年以后,他们也会觉的婚姻是注定要带来不幸的。他们会极力回避异性,要不就觉的自己对异性的追求绝无成功的可能。

如果父母的婚姻既非社会生活中的合作部分,又非社会生活的产物,也没能为社会生活做好准备,那么孩子就会出现严重障碍。

婚姻应当是两个人合作无间的经经营,谋求两者的共同利益,为孩子谋福利,同时为社会创造利益。哪怕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失败了,都将无法满足生活的要求。由于婚姻是平等的合作关系,所以没有哪一方应该凌驾于另一方之上。这一点应当值得更深入的探讨,而不是满足于我们已经习惯的状态。

在家庭生活的所有行为中,最不需要的就是权威的存在。在家庭生活的所有行为中,最不需要的就是权威的存在,如果家庭中某一位成员特别重要,或是被认为其价值远远大于其他家庭成员,那就太不幸了。

如果父亲脾气暴躁,试图掌控家庭中的其他成员,那么他的儿子对于男人的概念就会有所偏差,而他的女儿则会更加痛苦。在未来的生活中,他们都会将男人看成暴君,对他们来说,婚姻就意味着某种屈从和奴役。有时,当成年以后,他们还可能发展出同性的兴趣,以此来寻求自我保护,对抗感性。如果母亲专横跋扈,总是对家人唠唠叨叨,那一切就会反过来。女孩们会模仿他,自己也变得尖刻挑剔。而男孩们则总是处于防守状态,害怕遭遇批评,时时警惕以防备操作。

因此父亲的职责可以概括为几句话他必须证明自己是妻子的好伴侣,是孩子的好伙伴,也是社会的好成员。他必须妥善处理处理生活中的三大问题,工作、友谊和爱情,还必须在照顾和保护家庭时与妻子平等合作。

他不应忘记,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是不容贬义的。贬低母亲的地位并非他应该做的,相反,他应当与妻子相互配合。贬低母亲的地位并非他应该做的,相反,他应当与妻子相互配合。需要特别强调的一个重点在于,即便父亲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这也是夫妻共同的收获。他绝不可摆出一副施与者的模样,把家庭中所有其他人都变成接受者。对于和谐的婚姻来说,真相是他去赚钱只不过是家庭劳动分工的结果。

许多父亲利用他们的家庭地位来作为统治家庭的理由,家庭中不存在统治,任何可能导致不平等感的事情都应当被避免。家庭中不应存在统治,任何可能导致不平等感的事情都应当被避免。

如果家庭生活是真正和谐平等的,那么无论妻子是否对家庭经济收入有所贡献,都不会存在谁赚了钱,钱属于谁这一类的问题。

父亲对于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许多孩子终其一生都把父亲视为他们的偶像或最大的对手。惩罚,尤其是体罚,总是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任何无法以友善方式进行的教育都是错误的教育。不幸的是,父亲常常是家庭中承担起惩罚职责的那一个人。

如果父亲与他自己的母亲、姐妹和兄弟相处融洽,这便是他拥有良好合作能力的有力标志。

当然,他一定得是离开家庭独立生活的,但这绝不意味着他应该不爱自己的至亲,甚至于他们决裂。有时,两个人会在尚未独立的时候就结婚,将两人之间的关联扩展到两个家庭之间。当人们谈到家这个词时,他们指的是自己父母的家。如果他们仍旧将各自的父母看成家庭生活的中心,那么就无法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庭。这是一个与相关个人的合作能力有关的问题。

一位父亲最受人期待的地方就是解决工作的问题。他一定要受过职业训练,可以养活自己和家人。或许他的妻子能够有所帮助,又或许孩子长大后也能搭把手,但在西方文化的传统里,家庭经济的责任主要都是由父亲承担的。要解决这个问题,他必须努力工作、勇于进取。他的精通自己的专业,明白个人的优势与劣势之所在。此外,还要能够与他专业领域内的其他人合作,对他们负责。

换言之,就是找到一份既有益与于人类,而他又能在其中有所贡献的工作。他自己是否认为这份工作有益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工作本身应当是切实有用的。

对于丈夫来说,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他应当关爱自己的妻子。一个人是否关心其他人是很容易看出来的。如果他爱自己的妻子,就会对妻子喜爱的东西产生同样的兴趣,并且自然地将妻子的幸福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喜爱之情并非他关爱妻子唯一的证明,对我们来说,还有许多其他的感情也能成为夫妻和睦的有力证明。他必须同时还是妻子的朋友,以令妻子快乐为乐事。

只有在夫妻双方都认为二人的共同幸福高于单独一个人的幸福时,真正的合作才会产生。

两人对对方的兴趣都必须要高过对自己的兴趣。

家庭中无需权威,但却需要真正的合作。父亲与母亲必须通力合作,在有关教育的问题上应当处处保持一致。

无论父亲还是母亲,都不应表现出对某个孩子的偏爱,这一点极其重要。偏爱的危害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孩子在童年时期出现的沮丧感,其根源几乎都在于感到有人比自己更受宠爱。

十五、家庭中的手足平等。

父母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非常成功,也不应将这种成功过多都带入家庭之中,否则子女的成长就会遭到抑制。

孩子之间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果一个孩子特别出色,他们很自然就会得到较多的关注和下。对于这一个孩子来说,这是愉快的。可是其他孩子会感受到待遇的差别,心怀怨恨。

十六、天性与培育

智力发展中最大的要素的兴趣。能够阻碍兴趣发展的是灰心和开局,而不是缺乏遗传。

十七、教学观察。

懒惰的孩子几乎都是野心勃勃却害怕失败的孩子,除非他们是将懒惰作为针对父母和老师的反击武器。

懒孩子从未感受过真正的失败,因为他们从未面对真正的挑战。当需要和他人竞争时,他们就回避问题或是推言决定。

十八、青春期

什么是青春期?青春期让成长中的孩子面对新环境和新挑战,令他们感觉自己走到了生命的最前沿。

心理特征对几乎每个年轻人来说,青春期首先意味着一件事他们必须证明自己已经不再是小孩。我们也许可以尽量的让他们知道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如果我们决定必须要证明自己的成熟时,不可避免的会过度反应。

许多青春期行为都出自对展现独立性与成人的平等,以及成就男性或女性气质的渴望。

这一行为的走向取决于孩子们对所谓长大的理解。如果长大意味真挣脱束缚,孩子们就会反抗一切限制。这在该阶段的孩子身上很常见。许多青少年开始吸烟、说脏话、夜不归宿,有一些还会出人意料地与父母针锋相对。曾经那么听话的孩子突然变得如此忤逆,让父母大惑不解,当其实他们的态度并没有发生真正的改变。这些听话的孩子显然一直对父母心存不满,但直到现在有了更多自由和力量时,他们才感到可以公开反抗。

青春期的孩子经常被赋予更多的自由和独立,父母决定不再有权时时刻刻监督他们。如果还有父母想要继续像以前一样监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孩子们会尽力逃脱控制。父母越是想证明他们还是小孩,孩子就会越激烈的反抗,以证明恰恰相反。这样的争斗会滋长出敌对情绪。

生理特征青春期的起止时间很难严格

从两岁开始,所有儿童就应该确定的知道自己在男孩还是女孩,这一点至关重要。

十九,我们的定型期。

我们的定型期一个人对异性的态度的形成在四五岁时就开始了。

兴趣动力在婴儿时期的最初几周中表现明显,但在有恰当的疏解渠道前,不应去加以刺激。性驱动力未被刺激的话,对于他的表现自然也无需大惊小怪。

看到几个月大的婴儿研究自己的身体、抚摸自己也没什么可担忧的,但我们应该利用影响力引导他们少关注自己的身体,多看看周边的世界。

触碰儿童时必须多加小心。父母和孩子间温暖的拥抱和亲吻没有问题,只要没有不恰当的激起孩子的生理反应。

成年人回忆童年时,经常有人跟我诉说在母亲的书架上发现黄色毒物,或者看了色情电影之后的感受。最好不要让儿童接触道这些图片和影片。如果不在性欲上给孩子以刺激,可以避免很多麻烦。

我们之前还提到过的另一种形式的刺激,就是不断向孩子灌输不必要也不恰当的性知识。许多成人似乎对性教育充满热情,担心孩子在无知中长大。但我们反省一下自己和旁人经历,就知道他们所预言的灾难过于危言耸听。

最好是等到孩子对此感到好奇并想要了解相关知识的时候,再进行性教育。即使孩子不说出来,关心孩子的父母也会觉察到他们的好奇。

如果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融洽友好,他们会主动提问,而父母也应该用明白易懂得方式回答他们。

如果可能,不要让孩子和父母睡在一间卧室里,尤其是同一张床上。女孩最好也不要和兄弟同居一室。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成长必须予以充分关注,不该自欺欺人。

到五岁时,儿童的心理就已经成型,他们的性格的各个线索被整合到了一起。

青春期来临时,孩子们常常受到惊吓,表现得如临大敌。如果我们能正确解读这一反应,就会看出他们所担心的根本不是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而是社会环境要求他们对生活方式的调整和改变。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他们将青春期看作一切的终结,他们所有的价值都随之而去,他们不再有权力去合作和奉献,没人再需要他们。

所有青春期的问题都源自这里的情感和担忧。

如果孩子学会将自己看作社会成员中平等的一份子,明白自己贡献社群的责任,特别是学会将异性视为平等的同伴,青春期会给予他发挥创造力的机会,他们将能够独立自主地寻找解决成年生活问题的答案。

但如果他们自觉低人一等,如果他们对自身的处境有所误解,那么面对青春期带来的自由时就会不知所措。

有的孩子在有人时时刻刻强迫他们去做该做的事情时能够完成,可一旦被留下独自面对问题,就会迟疑,失败。这样的孩子只适合被支配,自由让他们无所适从。

二十、合作的重要性。

思考一些关于生命的大问题很有意义,但犯罪分子却无法成功解决这些问题。

合作必须教授才能学会,而这些犯罪分子却从未接受过与合作相关的培训。

需要强调的是,合作能力必须经过学习才能获得,它的遗传性毋庸置疑。这一潜能被视为是与生俱来的,他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普遍存在,但要得到发展,就必须经过培养和锻炼。

我们所有的问题都需要用到合作知识。

如果孩子受到了正确的教育,对整个家庭生活也会产生影响。独立、进取、乐观并健康成长的孩子,对自己的父母也是助力和安慰。合作的精神将遍布全世界,人类的社会发展也会提升到一个新阶段。

我们在影响儿童的同时,同样也应当关注对父母和教师的影响。

只有学会了合作,我们才有了劳动分工这一重大发现,它是人类幸福的首要保障。如果每个个体都不靠合作,不靠过去由合作创造出来的财富,仅凭单打独斗,挣扎求生是不可能的。

有些人想要逃避工作问题,要么根本不想工作,要么游手好闲。但我们总能发现,他们一方面躲避这一问题。

社会生活中经常有人夸大对工作的投入程度,以回避爱情和婚姻问题。

二十一、心理障碍

自私自利者的态度无论对个体还是对集体的进步,都将是巨大的障碍。只有通过对同类的兴趣、人类的每一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说话、阅读、写作都是与他人沟通的先决条件,语言本身就是所有人类的共同工具,也是社会兴趣的产物。理解是一种分享功能,而非私有功能。

理解就意味真要以所有人都共同采用的方式去解读,通过某种与他人共享是媒介,让我们联系在一起,并接受全人类的普通经验。有些人追逐个人利益,寻求个人的优越感,他们给生活赋予私人意义,在他们看来,人只为自己而活。我们发现这样的人无法与自己的人类伙伴建立关系。

二十二、爱情、合作与社会兴趣的重要性。

社会兴趣和社会平等对人类同伴的兴趣我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训练出来的。

世上会有邪恶和困难,偏见和灾难,但这是我们自己的世界,长处和弊端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这是一个由我们去工作,去推荐的世界。如果一个人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去面对自己的职责,他就为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爱情和婚姻是人类合作的精华。它不仅是两个人为了各自幸福的合作,也是为了人类幸福的合作。

每个人都应该竭尽全力,让对方的生活更轻松、更充实。只有这样,婚姻中的双方才能有安全感,觉的自己有价值,觉得自己被需要。

合作任务是不可能让一方接受从属位置的。如果一方想要支配并强迫另一方服从,两个人就无法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现在很多男人,甚至很多女人都认为男性就该拘于统治和主宰地位,扮演领袖角色,成为主人。这就是我们现在有如此众多的不幸婚姻的原因。没人能够不带怨气和怨恨的忍受卑下的地位。合作者之间应该平等,只有平等了,才能找到克服困难的途径。

如果父母自己都无法合作,当然也不可能去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要更好的了解一个人,可以去了解他是否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长大,并观察他对自己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态度。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孩子对爱情和婚姻的知识究竟来自何处,在这一点上必须加倍小心。我们知道,决定一个人的并不是他所处的环境,而是他对自身环境的解读。他们的解读也许有积极作用,也许他们和父母一起的家庭生活体验并不愉快,但这只会激励他们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做的更好。他们也许会迫不及待地为自己的婚姻做好准备。我们切不可凭着过去不幸的家庭生活来判断或筛选一个人是否婚姻。

二十三,婚前准备

当前社会中很少有人能做好充分的合作准备。我们的教育总是过多关注个人成功,更多的考虑如何从生活中索取而不是奉献。

当两个人以婚姻所要求的亲密关系生活在一起时,任何合作上的失败以及在关心对方上的失败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许多人是首次体验这种亲密的关系,他们不习惯去考虑另一个人的利益、目标、欲求、希望和雄性。

他们还没有做好共同面对问题的准备。我们面对成年生活中的每次危机时,采用的都是过往的经验,我们的反应始终遵照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为婚姻而做的准备不可能一夜之间完成。

最糟糕的婚姻准备是只图个人利益。如果一个人在这种培养下长大,就会始终盘算着能从生活中得到什么快乐或刺激。他们总是要求自由和解脱,从来不考虑怎样让伴侣的生活更轻松、更充实。因此,要树立对爱情的正确态度,就不能不断寻找借口和办法回避责任。如果有犹豫和怀疑,爱情便无法蓬勃生长。

合作要求的是终生的承诺,没有坚定而不可更改的承诺的婚姻不是一桩真正的婚姻。这一承诺中包含着生儿育女、并教育他们、培养他们,尽全力让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的决定。美满的婚姻是我们养育未来一代的最佳方法,也始终应该是婚姻的目标之一。

婚姻其实是一项工作,有他自己的规则和法律,我们无法只关注其中的一面,却忽视其他,否则必将会损害永恒的合作之道。如果给自己的责任设定时限,或是将婚姻视为一场考验,也不可能在爱情中达到真正的亲密和赤诚。如果一个男人或女人始终保留退路,也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责任中去,

那些想要给婚姻找寻其他替代形式的人,他们或许有着好的出发点,心怀善意却走错了路。他们所提议的替代形式会损害即将踏入婚姻门槛的伴侣的努力,会让他们能够轻易退出并推卸他们应担的责任。

如果有人相信不忠发生在一夜之间,那他显然还没有为婚姻做好准备。如果双方同意保留各自的自由,就不可能达成真正的伴侣关系。这不是合作关系,合作关系中,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方向,我们承诺全身心的投入合作。

有人无法只爱一个人,他们必须得同时爱着两个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到自由。他们可以从一个身边逃到另一个那里去,完全不用承担完整的爱情责任。两个都爱等于谁都不爱。

还有人自己构思出一段浪漫、理想却又遥不可及的爱情,从此沉浸在自己的感情中,不必去寻求现实中的伴侣。

许多男人和女人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了对自己的性角色的厌恶和抗拒,他们会压抑自己的本能,不能治疗的话就会连在生理上也无法营造成功的婚姻。

如果性功能出现衰退,那么因为两人之间并没有达成真正的协调,他们丧失了对彼此的兴趣,至少其中一个已经不再愿意面对爱情和婚姻的责任,想要另寻出路。

总是索取和期待,从不付出的人也不会喜欢孩子,他们只关心自己,将孩子视为负担和麻烦,视为某种会占据他们时间和关注的事情,而这些本该只属于他们自己。

婚姻的破裂通常是由于伴侣间没能不遗余力的合作,没有一起努力让婚姻走向成功。如果只是等着天上掉馅饼,以这样的态度面对问题,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需要认识到的另一个重要事实是,爱情本身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爱情的形式各种各样,更有效的是靠努力、关心和合作解决婚姻的问题。

婚姻关系中没有奇迹,正如我们所见,每个人对待婚姻的态度都是他们生活方式的呈现。因此,只有在了解了这个人之后,才能了解他的态度。

一个人在爱情和婚姻中要达到最圆满,最高级的发展,最佳的解决方式是一夫一妻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青春期   自卑   父母   意义   母亲   兴趣   人类   婚姻   生命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