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浅表性胃炎我的经验就是:胃、肝、脾三路齐攻,才能见效

治疗浅表性胃炎我的经验就是:胃、肝、脾三路齐攻,才能见效。


经常有患者问我,胃炎为什么调养了这么多年的胃,还是没有什么效果呢?


我经常讲,中医主要是从望闻问切收集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信息的,并且根据这些信息归纳疾病分类。从中医理论上讲,“肝郁脾虚”、“胃痞”、“寒热错杂”、“气阴两虚”、“脾胃虚寒”等都属于浅表性胃炎。从五脏六腑来说,还跟胃、脾、肝都是息息相关的。


前段时间,一位患者某男,胃脘胀满不适、呃逆,反复发作2年。


曾服“多潘立酮”等药,症状无明显改善,伴口干、口苦且哕,便溏,每日2次。舌苔中黄腻,脉弦滑。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辨为升降失调、寒热错杂所致的“胃痞病”。


姜半夏、黄连、黄芩、藿香、焦三仙、佩兰、炮姜、太子参、大枣、厚朴、甘草、枳壳、旋覆花、紫苏梗、薄荷、茯苓。


一周后,脘胀、呃逆、口干、口苦、便溏诸症明显好转,但舌苔腐腻,脉弦滑。患者舌苔腐腻,提示湿浊内阻,水谷不化,饮食停滞。


半个月后,诸症悉除。


胃痞一证,临床证候多样,多表现为胃失和降和中焦气滞。


但无论是胃失和降,还是中焦气滞,都属于脾胃升降失调范畴,其治疗的关键是恢复脾胃的升降功能。


故用姜半夏、炮姜、黄芩、黄连辛开苦降,太子参、甘草、大枣补益脾胃,厚朴、紫苏梗、枳壳、薄荷,疏肝理气宽中,旋覆花和胃降气,茯苓健脾渗湿,藿香、佩兰芳香化湿,焦三仙化食和中。


我写这些文章,只是希望将这些行医经验记录下来,也有很多人一直在问,为什么不将剂量都写清楚。


在这里,向大家解释一下,中医的治病不像西医那样,相同的病症药可以直接借鉴使用,中医要求的是,千人千方。


就算是病症相似,但是不同的人,身体素质不同,年纪不同,诱发病的原因不同,所要使用的药物、剂量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要在去问剂量的问题,为了大家的安全,这个是不会给大家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佩兰   枳壳   太子参   中焦   厚朴   舌苔   半夏   寒热   脾胃   剂量   见效   经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