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作为西方的产物,在中国落地生根其实不过也才一百多年。
近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公园才逐渐兴起而且发展迅猛。国家统计局显示,到 2020 年,中国已有 19823 个公园,面积达 53.85 万公顷,接近东南亚国家文莱的国土面积。
在中国,拥有最多公园的省份是广东。广东人民凭借着依山傍水的天然优势,在 18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里建起了 4330 个公园,平均每 42 平方公里就可以找到一个公园。
而作为广东的佼佼者,深圳不仅在搞钱上卷,深圳的公园也卷出了一个新高度。
许多人误以为深圳是个只有高楼大厦的“内卷”城市,但其实深圳还是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其公园数量夸张到,即使你每天逛一个公园,也要花3年时间才能逛遍。
根据深圳市政府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深圳的公园已经多达1206个,公园总面积约为399平方公里,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87%,是国内公园数量最多的一线城市。
不仅如此,深圳的公园还“千园千景”,各具特色,既有背靠大海的海滨公园,也有依山而建的山顶公园,甚至有专为宠物打造的宠物主题公园,就连婚姻登记所都被建在了公园里。
无论是哪座城市,总会有一座公园叫人民公园,深圳当然也不例外。
作为深圳老牌公园,人民公园承载了几代深圳人的欢乐记忆。
如今,升级后的人民公园犹如都市的童话秘境般,迷人又浪漫。
这里不仅是徒步、骑行、赏花、观鸟的好去处,而且还能看到深圳无敌蓝的海景。
在深圳湾沿线大约15公里的海岸线上,一年四时,日出日落皆有不同的美丽。
在那抹蔚蓝间可远眺香港山野,黄昏时看红日侵袭海面上,傍晚看繁华夜景闯入眼帘。
此外,每年有将近200多种近10万只候鸟在深圳湾停留,如果你是观鸟爱好者,绝对不可错过。
深圳湾自东向西还分布着12处不同的主题公园:
爱观鸟的可以从红树林公园到海韵公园一段走走,在叽叽喳喳中洗涤心灵;
爱赏花的可以到流花山公园,四季在这里都被模糊成了花季;
爱渔家风情的可以到蛇口渔港和防波堤公园,看白色灯塔、看一排排渔船错乱有序;
爱异国情调的可以到海上世界......
如若你想一口就吃成胖子,一眼就赏尽美景,那就去阅海广场,在这里你可以远眺整个深圳湾。
其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山海结合的风景让大梅沙每个节假日都欣然加入“人从众”群聊。
同是深圳的老牌公园之一,去莲花山你可以爬山、观湖、逛园、赏花,也能野餐、放风筝。
这里复刻了100多处园林景观,既有国内粉墙黛瓦的徽派园林、诗情画意的江南园林,也有异域色彩的国外园林......
深圳公园创新元素层出不穷,但南山区的人才公园最具情怀。
它是全国首个以“人才”为主题的公园,在自然景观融入了大量的“人才”元素,致敬过去三十几年来为深圳发展做出贡献的杰出人才。
这是国内唯一的城市滨海红树林湿地公园,据说这里是上世纪深圳湾填海留下的珍稀生态区域。
这个与深圳湾水系相连的约50万平方米的湿地,重新定义了城市与自然生态的关系。
深圳第一峰,不仅“梧桐山落日”享誉深圳,“梧桐烟云”更被列为深圳新八景之一。
如果说红海湾是深圳滨海公园的代表,那么梧桐山就是深圳公园的总和。横跨罗湖、盐田和龙岗三区的梧桐山,集滨海、山地和自然景观为一体:
有“深圳水源涵养地”东湖公园;
也有占地8800多亩的仙湖植物园,仙人掌和多肉区是它的“当家花旦”,随手一拍就是小森林的治愈感。
这里不仅拥有蜿蜒在树顶的空中栈道,而且还拥有一处古典中式庭院设计的婚姻登记所,所以这又是深圳最有爱的公园。
此外,这个本名为“农科公园”的市农科中心,至今仍保留了荔枝林、鱼塘、花卉世界、棕榈大道及大片树林等自然生态,是闲暇时回归自然的绝佳场所。
这座公园颇具岭南书卷气息,庭院茶居遍布,素雅如水墨画。它见证了蛇口30年来的沧桑巨变,也是最早那班深圳打工人的集体回忆。
凭借着4公里长的虹桥刷屏各大社交圈。
这条虹桥,西通新城公园,东接马拉松山湖绿道,整座公园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1.8%,行走其上,浅浅的绿意荡漾在脚下,直教人心旷神怡。
这里被誉为“深圳最后一片生态净土”,是深圳目前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郊野公园。
奇特的古火山地质遗迹、独特的海岸地貌景观,以及丰富多样的亚热带植被.....你都能在这里看到。相信当你置身于此地时,就能领略到什么叫“山海相依、水火共融”的鬼斧神工。
.......
如果说,深圳是一片密密麻麻的钢筋,那么,公园就是其中的留白。它留了一点空儿,给自然,给绿意,给步履匆忙的人们留一点喘息、闲暇的空间。
有人说,了解一个城市的最好方式,是去看它的菜市场。我想,也可以去看它的公园,在这里,同样可以看见本地人最真实的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