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可以把新古典浪潮复兴戴到手腕上……

回溯、复兴、变革……向来都是艺术领域进行创作的不竭动力。

人们常说时尚是一个轮回,其实无论是风格的演进还是美学的导向,一直都是以周而复始并呈螺旋上升的方式,不断前进。

就好比今年音乐界最受瞩目的作品——Beyoncé的《Renaissance》就直接以“文艺复兴”作为她回归乐坛的标题。

在这张时长 1 小时的专辑中,她采样了来自百余位不同音乐人的前作,并将House、Disco、Ballroom……这些闪耀着旧时光彩的听觉元素,用当下最顶尖的录音编排技术进行制作,结合 Non-Stop 的 DJ 组曲概念,打造了一场逃离现实的幻梦舞池派对。

当你看见这位乐坛天后,骑着一匹被迪斯科球亮片覆盖的马,气势汹汹出现在封面上,并致敬了历史上裸身骑马为民众发声争取权益,著名的 Lady Gopa 时,这种以引经据典去再造经典的野心,毫发毕现。

无独有偶,近期的热播剧《白莲花度假村第二季》中,智利作曲家 Cristobal Tapia de Veer 所打造的配乐同样也署名《Renaissance》。

不但是为了对标故事背景所在地,意大利的文化历史背景。同时他还沿用了前季主题曲的经典旋律,并以歌剧女声、巴洛克乐器,加上电子音效,打造出一曲古典华丽,又充满新意的鬼魅乐章。

更加直接对古典元素的采用,更是出现在了全球流行文化现象的 K Pop 里。从以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作为铺垫的 Red Velvet 的《Feel My Rhythm》,再到 BLACKPINK 那首采样了匈牙利作曲家 Franz Liszt 作品《钟》的《Shut Down》——

古典音乐与流行舞曲相结合里,一种打破时间的多元态势孕育而生,给人一种耳目一新,同时又成熟完整的感受。

在今年的时尚界,这种代表着新的“当代”与承袭旧的“经典”相交,所带来的新古典主义情愫,也弥漫在了高级时装秀场上。

Hedi Slimane以巴黎的两座历史古迹——Hôtel de la Marine(海军府)、Hôtel des Invalides(荣军院)成就新季时装秀的舞台,其实是为了去捕捉法国古典主义的风骨精髓。

Nicolas Ghesquière则将时装秀移至Musée d’Orsay(巴黎奥赛博物馆),也让古典情怀在摩登都会服装上流淌开来。使得宫廷风裙撑被粗花呢的材质所演绎,如雕塑般的硬挺轮廓则,却在数码印花里反叛登场。

Daniel Roseberry在老牌时装屋复兴档案库里,寻回了 Elsa Schiaparelli 对古典服饰的解构重译,迎来了不同时代女性华服的互文瞬间。

在米兰 Via Gesù 街上的大宅中,Donatella Versace则用波普艺术与古典主义的碰撞与对比,去激发灵感。将仿古花瓶、庞贝古城、巴洛克印花谱写男士们的新古典诗篇。

无论是音乐、电影、时尚等各个领域的创作者们,都不约而同去运用诸如新的材料工艺、先进的技术手法,并以现代视角去融入古典主义那典雅端庄的隽永之美。

这也成就了属于当下,属于这个时代的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浪潮。

它不再只是居于 18 世纪初期,对仿古艺术的追寻,或在建筑装饰和室内装潢里重振经典。这一浪潮来的更为的广义和开放,在改良精化、取舍求同里,让历史底蕴和当代语境相结合,创造了一个暧昧烂漫的风格光景。

而在盛产“穿戴艺术品”的腕表界,享誉世界制表品牌的宝玑,今年在弗里兹艺术博览会,同艺术家 Pablo Bronstein 的合作,同样也是一次对新古典主义的当代复兴。

作为近年发展尤为迅速的当代艺术博览会,弗里兹艺术博览会推崇新颖创意的创新精神,与有着同样价值观的宝玑一拍即合。

不仅在今年品牌成为了该艺术博览会的赞助商,宝玑也将每年都与一位新兴艺术家,或知名艺术家合作,从品牌丰厚历史中撷取灵感,共同进行创作。

今年合作的,就是这位通过当代视角再现巴洛克古典风格的阿根廷艺术家——Pablo Bronstein。

他以那些通过水粉勾勒绘制,拥有 18 世纪法国特色的虚构建筑草图式画作,被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所熟知。

在 2016 年时,他在泰特美术馆(Tate Britain)新古典主义 Duveen 大厅里,呈现了名为《古典场景下的历史舞蹈》(Historical Dances in an Antique Setting )的作品。

三位舞者身着 1980 年代风格服饰和芭蕾裤,舞蹈则是结合了 17 世纪意大利古典舞,以及 Madonna 式的 Voguing 动作元素。这场演出的背景,也是由 Pablo Bronstein 绘制的古典宫殿建筑。

同样以梦幻般的巴洛克艺术风格为灵感的华丽框架下,他将代表着宝玑先生前卫精神的前工业化时代的发明、机械装置,以一种艺术化口吻进行描述。

打造了一幅长达 15 米的宏伟壁画,去铺成艺术家本人对品牌及其历史传承的感悟,以及品牌对于艺术设计、工艺技术对话共鸣的持续探寻。

熟悉宝玑的人都知道,自品牌于 1775 年在法国巴黎创立至今的几个世纪里,它就备受艺术家所青睐。

文学家大仲马的作品里,对宝玑进行描述提及。画家 Hans Erni 更是以品牌创始人宝玑先生为主角,创作了个人作品——《时间量测的哲学》(Philosophy of Time Measurement)。

宝玑与艺术界的关系,无疑是相互欣赏,共同前行的。

最近,品牌还在上海举办了“历史与当下——艺术的时代性”宝玑大师论坛,邀请到著名艺术家孙良先生、 知名艺术家兼德国柏林洪堡博物馆专家顾问胡炜先生、杰出艺术家李晓玲女士,三位著名艺术家,以大师视角解读当代艺术,以先锋态度引领制表美学。

同时,这也试一次对宝玑与艺术的深厚渊源的重新回顾,不仅致敬将新古典主义美学引入腕表领域的宝玑先生。也通过对话和展览的形式,去展现宝玑对高级制表领域及艺术领域做出的非凡贡献。

在名为“时光芯艺”的臻品展中,我们就可以目睹三位艺术家的代表作,同品牌跨越时光长河、新旧相交的多款杰出表作一同出现,联袂上演这场关于时间、关于艺术、关于美和技艺的精彩之旅。

在迈入新世纪之后,品牌就一直同那些鼎鼎大名的艺术机构有着长期合作。比如自 2014 年开始,宝玑一直是马德里皇家剧院(Royal Theater of Madrid)的合作伙伴。

曾在此上演作品的歌剧作曲家 Gioachino Rossini 就是是宝玑的忠实主顾。

他那块编号为 No. 4604 的搭载日历功能、有着偏心银质表盘,搭配饰以玑镂刻花图案的宝玑腕表,也在 2010 年时被宝玑新一代的制表师视为灵感来源,并打造 Classique 经典系列 La Musicale 音乐腕表。

这款腕表配备的专利音乐装置,所发出的旋律正是 Gioachino Rossini 代表作歌剧《贼鹊》(Gazza Ladra)里的咏叹调。

品牌还与卡内基音乐厅合作,在这座 19 世纪建立的纽约文化地标里,去帮助那些乐坛新人们,去并提供他们自我展现的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卡内基音乐厅的一间厅室,同样也是以另一位品牌的忠实客户——钢琴家 Athur Rubinstein 的名字所命名的。

从 2009 年,宝玑还开始赞助由 Nicolas G. Hayek 发起卢浮宫修复项目。

在此之前品牌就已经资助了凡尔赛宫的小提亚侬宫(Petit Trianon)修缮工程。

最后一期关于大卢浮宫(Grand Louvre)的修缮工程,更是囊括了修复所有陈列 18 世纪艺术藏品的展厅。

为的就是让这些与公众阔别几近 10 年时光的历史建筑空间,穿越时间的斑驳洗练,与这个时代相遇。

在重新布局设计之后,也让经典迎来新生,为观众带来更为优化、贴近当下的参观体验。

此次宝玑在弗里兹艺术博览会同 Pablo Bronstein 合作创作,不仅是将巴洛克艺术演绎新篇章。也是在延续这种在品牌诞生之初,就同艺术的紧密相连的品牌精神。

并联动呼应着那宝玑标志性、在制表领域所开启的新古典主美学先河。

出身瑞士的宝玑先生(Abraham-Louis Breguet),在法国凡尔赛和巴黎学习制表期间,深受法国大革命思想解放浪潮的影响。

两种文化背景的共存,让他的创作兼具瑞士钟表文化和新古典主义文化的思考。

那些由他一手打造的玑镂刻花、宝玑数字、宝玑指针、隐形签名、独立编号、钱币饰纹、独立焊接式表耳等标志性设计,无不都是结合了实用功能和新古典主义美学。

在品牌诞生之初的 18 世纪,当时大环境还是追求繁复华丽的巴洛克风格,制表领域亦是如此。

宝玑先生无疑改写了这一格局,创造出了这些历久弥新、极具辨识度的腕表设计,对整个行业都影响深远。

这优雅简约,将古典美学里经典格调,以四两拨千斤的形式呈现腕间,再造经典的“模式”,现在依旧在宝玑的“时间世界”里闪闪发光。

宝玑全新 Classique 经典系列,就是这一创作理念的集大成之作。

对于简约大气与精致美感的融合,赋予了表盘充满现代感的外观。

无论是清晰易懂的腕表,宝玑指针、玑镂刻花、或是 1812 年起运用在怀表之上的偏心表盘,都是对往昔经典的再现。

Classique经典系列 7337 腕表

譬如宝玑 Classique 经典系列的标志性表款——全新 7337 日历腕表。

在我看来,它就是一块极具优雅风范,同时包揽了经典设计元素的表作。

像是由宝玑工艺大师在其偏心表盘上,手工雕刻而成的“巴黎鞋钉纹”(Clous de Paris)玑镂刻花图案,还有外侧表盘则饰以圆形大麦饰纹图案,都让这份简约更具层次,细节的低调奢华质感,得到升华。

精湛细节同样也存在 12 点钟位置的月相图案。这枚“月”本身是手工锤制而成,四周环绕的云朵也是为了还原人们肉眼所看到,那朦胧缥缈的模样。这要得力于所采用极为细腻的喷砂处理,才能呈现出这一细腻的哑光质感。

这让我想到了新古典主义中,以Antonio Canova、John Flaxman、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为首,在雕刻艺术上常常会以浅浮雕(bas relief)的形式去呈现立体感,从而区别于巴洛克风格的深度雕刻的。即便在腕间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对材质的打磨处理,或是透视设计,去达到最为灵动的视觉效果。

表盘背景则以亮片点缀的蓝色漆面,去模拟“夜空”的模样。

估计光不同角度折射,仿佛繁星闪烁,银河璀璨。

宝玑 Classique 经典系列 8068

女士腕表

对于女士而言, Classique经典系列 8068 腕表,则能够极大程度满足腕表对于不同风格,或色彩服饰的配搭需求。

这也是品牌首次为单款腕表,同时配备三条表带。

只需几秒钟的简单操作,就可轻松将黑色缎纹织物表带,替换为彩色鳄鱼皮表带。

不同表款所配备的表带也不同,比如白色金表款配备的是石青蓝色和拜占庭紫表带。

而玫瑰金表款,则配备孔雀蓝和覆盆子粉色表带。

通勤时的简约套装、正式场合的洋装华服,甚至是运动休闲服饰,都能够进行轻松搭配组合,在不同的生活场景里进行切换。

这种考虑女性着装的多元多样,以及对色彩的大胆选取,在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画作里也随处可见。这一时期艺术画作的女性形象,较古典主义时期更为自由浪漫,也比洛可可时期更为干练独立。

这块腕表也给我一种亦柔亦刚的大女主气场,既有那份奢华的精致优雅,也足以独当一面,轻装上阵。

不仅是表带,全新 Classique 经典系列 8068 女士腕表的表盘,也同样延续着新颖巧妙的现代气质和属于高级腕表的精致美感。

原版表款搭配表冠上的蓝色蓝宝石,在新款里被换成一颗凸圆形钻石,让这款腕表更加的百搭闪耀。

表圈和表耳上,所镶嵌的 64 颗明亮式切割钻石,簇拥于此,在宝玑工艺大师为其珍珠母贝表盘手工雕刻的玑镂刻花图案下,散发出古典主义的内敛奢华,轻盈又不失典雅氛围。

宝玑 Classique 经典系列 5367

超薄自动上链陀飞轮腕表

作为陀飞轮的发明者,在这一领域宝玑无疑是开山祖师般的存在。

2018年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展上品牌所推出的新作——宝玑 Classique 经典系列 5367 超薄自动上链陀飞轮腕表,在主打陀飞轮外,还是一款 “大明火”珐琅腕表。

“大明火”珐琅是一种极为复杂珍稀的工艺,并且有着古老的历史,自 17 世纪以来流传甚广。

制作过程中,需要在同一个珐琅上涂上许多层,并置于 800 摄氏度的烧窑内进行烤制,珐琅师只能通过烧窑窗口肉眼监控进行把控。因此经验和技艺十分看重,可以说是一次关于温度和时间,稍纵即逝的游戏。

每一层色彩都要经过烈火洗礼,才能最终达到严苛的颜色和光泽标准。

这一事无巨细,为的就是将陀飞轮纯粹而完美地演绎于,这简约却不简单的表盘上。

整体的表盘布局,也是细化精算的比例调整过,不多一分,不差一毫。

同样为了凸显陀飞轮这一绝美复杂的装置,连陀飞轮表桥上都镶嵌了精美宝石。

就像新古典主义的艺术作品中,在主体结构中不作任何装饰,但却在细节角落中竭尽所能的用装饰填满空间。让创作不会陷入“过度复杂”或“过度简单”的两极,达到一种繁简平衡的艺术感。

蓝钢宝玑指针与洁白无瑕的珐琅表盘对比鲜明,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在清晰易读的同时,11点钟位置的宝玑数字刻度环,则与 5 点钟位置的陀飞轮达到了两两相对的自然平衡。

一眼观去看似朴实无华,实则细细端详、深入探寻,这块腕表就像是一个说不完的故事,出乎意料、精妙绝伦。

宝玑 Classique 经典系列 5395

超薄陀飞轮镂空腕表

超薄腕表作为近些年腕表行业的大热款,不仅考验着品牌制表师那鬼斧神工的技艺,同时也一场对美和艺术的极限探寻。

全新宝玑 Classique 经典系列 5395 超薄陀飞轮镂空腕表,也是将重点放在对于复杂陀飞轮机芯上,并选择用 3 毫米的超薄厚度,以及镂空式设计去进行呈现。

这无疑是让制作难度系数成倍增加,无论是制表技术方面,还是艺术技艺方面,都可以算是这个时代最尖端的大师之作了。

为达到如此的薄度,宝玑超薄 581 机芯就对陀飞轮的设计经过整体重新构想。而为了更好去表现镂空设计,品牌再次进行突破,在不影响构架的前提下,实现减少将近 50% 的机芯材料。

镂空工艺的挑战,主要源于在最大限度剔除材料的同时,确保各部件的技术性能不受影响。

当腕表已经是在这般纤薄的基础上,一丝的精简,背后都是日以继夜的研究、推翻、调试……

手工镌刻、玑镂刻花、倒角修饰的工艺在这“超薄的舞台”上联袂上演,但这不是单纯的炫技,而是一次千锤百炼后的粉墨登场。

那些非镂空部分,如机芯夹板表面,也是饰以手工镌刻的玑镂刻花图案。

表壳外缘的标志性钱币饰纹,搭配弧面玻璃表镜,则让整个机芯构造之美以最一览无余、一气呵成的方式,让佩戴着尽收眼底。也感慨关于技艺、关于设计、关于时间的无限可能。

跨域时光的长河,穿越世纪岁月,对于艺术、设计、工艺和技术的探索,在宝玑的历史脉络里如涓涓流水,也似奔腾巨浪。

无论是设计灵感、美学风格、还是材质技艺,我们都够清晰窥见这“新古典主义”的美学概念或创作思路,从品牌诞生到如今屹立于世界腕表之林,依然不断地持续影响。

古典仿佛就是属于时光那不朽的经典,而新则是贴近当下语境,并敢于突破的创新步伐。

以艺术为灵感,将创新作为前进上升的驱动力,让独到的美学设计,成就烙下印记的标志性风格。

自时计装饰繁复的时代脱颖而出,直至今日,宝玑依旧以新古典主义美学,去诠释光阴之美,用与时俱进的当代视角,续写着那些值得被见证的精彩时光……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所有者,文字为博主原创。

本期文字助理:Milo

向来不毒舌,内心充满爱的「吉良先生」微信公众账号,会精选过去未来从前以后的所有时尚界、美容圈、科技业,以及旅行、美食等相关生活领域里的有趣内容。基本是一个无节操也不靠谱的资讯平台,甚至偶尔偷懒时会以(自认为)迷人的嗓音来跟大家插科打诨。

另外你也可以关注我们新开的公众号「衣首包办」,搜索“衣首包办”、“Chic_Office”或者点击下方链接就可以关注我们啦~

点击下面的文章标题 ,即可快速查看往期精选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巴洛克   新古典主义   表盘   表带   飞轮   美学   浪潮   手腕   艺术家   古典   艺术   品牌   经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