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最新研究揭示:兽脚类恐龙之行如何始于“足”下

激光激发荧光的小盗龙足部。小盗龙是白垩纪早期鸟类近亲,生活在现今中国东北部,其生活方式类于现在的鹰。 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中新网北京12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演化论文,研究人员报道了关于早期飞行兽脚类恐龙趾垫和足鳞形状的新数据,兽脚类是包括霸王龙、伶盗龙和鸟类在内的一类三趾恐龙。其研究结果或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现生鸟类已灭绝“表亲”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包括它们的抓握和狩猎能力。

论文介绍,已知现生鸟类的足部形状和大小对应了它们的跳跃、栖停、涉水、游泳、攀爬和抓握能力。早期飞行兽脚类恐龙化石中的爪子、骨骼和关节的形状可用来推断这些特征的功能。虽然现已了解现生鸟类足部软组织(如趾垫和足鳞)的功能,但这些软组织一般很难保存在化石记录中,使得人们很难判断它们在已灭绝物种中的作用。

b.激光激发荧光;c.第4趾上的网状和鳞状鳞片特写,箭头指示网状鳞片的范例。 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香港中文大学迈克尔·皮特曼(Michael Pittman)和临沂大学王孝理与他们的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分析了与8种现生鸟类“表亲”相关的12个化石样本的足部软组织细节,其中包括乌鸦大小的早期小型鸟类,如近鸟龙和孔子鸟;还有鸟类近亲小盗龙。

随后,论文作者将这些数据与爪子和骨骼化石的测量数据相结合。他们发现,足部演化适应相似的化石物种——比如在小盗龙身上发现的发育良好、凸出的圆形趾垫,会以类似现代猛禽(如鹰)的方式使用足部来狩猎。拥有扁平趾垫的化石物种,如近鸟龙,它们的足部会用于一种更接近地面的生活方式,还有些物种会像现生鹦鹉那样使用足部来摆弄食物。不过,并非论文作者分析的所有化石物种都能在现生鸟类中找到完美对照,这说明会鸟等已经灭绝的物种可能具有当今现生鸟类身上所没有发现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论文作者总结说,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会飞的兽脚类恐龙演化出飞行行为的过程中,与其行为和生活方式相关的演化适应具有超乎想象的多样性,而与现生猛禽类似的非鸟类飞行兽脚类恐龙也具有复杂的演化适应。(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恐龙   表亲   软组织   鸟类   生活方式   物种   化石   足部   自然   论文   国际   最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