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首日全国仅两名观众,那些“无人问津”的电影长啥样?

(IC photo / 图)

前几天,票房数据显示一部名叫《林深时见麓》的电影,首日票房仅75元,全国只有两个观众。有网友留言表示:“票房75元,我一个人贡献了70块!!另一位是用了什么优惠券!?气死。”另一位观众很快也跳出来表示,自己不小心点错退票扣了五块钱手续费。这一唱一和不少人信以为真,并很快成为微博热门话题。

事实上,这仅仅是这两位网友在“玩梗”。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林深时见麓》首日综合票房为56元,综合票价28元,的确仅有两位观众,但并非前述网友,实际综合票房还不到75元。

每年上映的几百部电影里,类似的“无人问津”的电影并不在少数,有的“一日游”,有的甚至无票房。为什么这些电影无人问津?这说明国产电影还有怎样的改进空间?

无人问津的电影不在少数

假若不是此次网友玩梗,这个电影并不会引起关注,因为对于行业而言,这种上映首日个位数观众、首日票房就几十块几百块的电影并不鲜见。

这或许跌破一些观众的想象,因为他们知道的那些电影票房动辄破亿,竟然有很多电影几百块票房,怎么会这样?

观众这样的认知,主要是“幸存者偏差”。以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为例,当年的票房总额642.66亿元,达到了创历史的新高。当年的全国观影人次是17.28亿次,平均下来,全国观众每年看电影的次数也就1.2次。

年轻人看电影的次数可能多一点,一年能够进十余次电影院的就算影迷了。但进十次影院也就只能看十部电影,可2019年全国上映的电影达到了611部,平均下来,每天就有将近1.7部新电影上映,每周有11部新片上映。

显然,绝大多数电影观众不知道也不了解,它们要么是“一日游”,要么干脆票房都没有,也就是上映了一个观众都没有就下线了。

仍以2019年为例,611部电影中有将近一半的电影票房在100万元以下,也有多部电影票房在1万元以下,全国票房最低的电影仅60元。除此之外,也有多部电影“暂无票房”。有可能是零票房,也有可能票房太低连统计都没有。

总之,上映首日全国只有两个观众的电影,在国产电影里一直存在,并且不在少数。2020年,除“暂无票房”外,有6部电影票房在100元以下;2021年有5部。想必2022年也不会少。

(IC photo / 图)

“无人问津”的电影长啥样

这些“无人问津”的电影,主要是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就是观众熟悉的、各种粗制滥造的电影。这类电影制作成本不高,大部分可能就几万几十万,剧本幼稚,演员演技拙劣,整个摄制团队也是草台班子。但制作方往往又有一种“侥幸”心理,希望能够以小博大,只要票房能够上百万(观影人次3万左右)或者几百万,投资回报率就很高了,制作方也小捞一把。

应该承认,民间热爱电影的人很多,电影的“民科”数量很庞大,不少人自信满满地拍起了电影。所以,每年这种摄制很不专业的电影不在少数。

第二种类型,就是带有浓重的地方宣传色彩的电影。

比如一个地方有光辉的历史,出过很著名的历史人物,那么地方主政者就想把它们拿出来做一个宣传推广,当作地方文化工作的一个“政绩”。这时,地方的相关部门就会出资请来专业团队帮忙拍一部电影。票房是次要的考量,电影凸显的是宣传、公益的属性,只要上映了任务就完成了,年底的工作报告就多了一项成绩。

至于质量上,这类宣传片成本也有限,良莠不齐。但总体上,它们还是缺乏商业性元素,与观众的审美趣味有很大的偏离。

而这两种类型的电影,往往又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对电影的发行处于比较懵懂无知的状态,多多少少有点把电影的上映“想当然”了,好像电影拍摄了,拿到公映许可证和档期了,电影院就会自动给排片了。

并不是这样的。电影的发行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项专业度很高的工作。观众首先得知道有这么一个电影,他们才会想去看;与此同时,电影院也得排了这部电影,观众要看才有得看。

现在很多电影因为没钱,几乎是零宣发,观众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电影,也就不会去看。影院也不是有新片了我就给排片,影院排一场电影也需要灯光、人力、场地、时间等成本,自然地,影院就会把排片给那些热门电影,而不是那些冷门电影。

多重因素作用下,一些新片要么观众不知道,要么影院没排片,也就无人问津了,电影上映了也仅是在影院里“一日游”。

多一些成熟的商业类型片

哪怕有疫情这种不可抗力的影响,近十年来国产电影总体上还是不断发展壮大。不过,市场是做大了,具体到市场的内部,仍然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就比如极端化的“二八定律”,即20%的头部电影吃掉了市场上80%的票房,其余80%的电影分享剩下的20%的票房。春节档、国庆档的头部大片票房可以屡创新高,这当然是令人欣喜的,但也要看到另一面:大量的小鱼小虾直接被吃掉了,成为炮灰了。

这样的电影市场仍然是“大而不强”的,因为高度依赖头部大片,一旦头部大片受到冲击,观影人次、人均场次、总票房等数据都会下跌。就比如当前绝大多数电影院的生死存亡都取决于春节档与国庆档,一旦这两个档期受到冲击,电影院可能就撑不下去。

因此,更健康的电影市场结构,应该是“橄榄型”的,即这个市场上的顶级大片,和那些无人问津的小片,都是少数的;占据市场大多数的,是那些制作成熟、受到观众欢迎、票房成绩中规中矩的商业类型片。

假若每周都有两三部这样的商业类型片,就能持续稳定地将观众吸引到电影院去,就能慢慢培养起观众的观影习惯,也能够支撑起影院的营收,电影市场也会真正“又大又强”。

电影市场里有无人问津的电影,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但如果电影院里有大量这种无人问津的电影,就应该引起重视了。

对于当前的中国电影而言,要挺过疫情的冲击,还是应该踏踏实实做好内容,尤其是做出大量质量过关的中小成本电影。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真正热爱的电影人,就应该做好本分,久久为功。

只要电影市场一直有好片,观众就不会离开电影院,暂时的困难过后,我们终会在电影院里相遇。

话剧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无人问津   首日   观众   全国   电影   不在少数   票房   电影院   影院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