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最好的三角关系:孩子能换位,妈妈不越位,爸爸无缺位!

有人说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就像是一张无瑕的白纸,这张纸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成长,渐渐有了颜色~


谁才是让孩子这张白纸绽放色彩的执笔人呢?我想你们应该都有了答案,那就是父母


家庭治疗大师莫瑞.鲍恩提出过一个「家庭三角关系」的理论。

他认为,三角关系是3个人组成的人类稳定关系的最小单位,比如家庭,就是孩子与父母形成的一种共同关系。


一个家庭想要拥有幸福的能量,能够滋养孩子的成长,乃至贯穿孩子一生的行为和心理,家庭的三角关系就必须要稳固。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才能让孩子在稳固的家庭关系中得到成长的能量呢?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才是一个家庭最好的相处模式!


妈妈不越位


有部电影的片名道出了妈妈与孩子相处关系的真谛,名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电影里有一个单元故事,讲的就是妈妈如何成为操纵孩子的“遥控器”。


故事讲述妈妈独自带着儿子生活的故事。有一次,儿子小伟因为考试成绩不好,怕妈妈责备,于是偷改成绩单,结果被妈妈识破,母子俩大吵一架。


自此之后,小伟的生活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每天都诡异地重复着和妈妈争吵的那一天,这让小伟感到无比压抑痛苦。

电影《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侵删


小伟问妈妈如何能停止时间循环,妈妈的回复更让小伟感到窒息:“我知道你偷改成绩,如果你不修正,你的人生,就会一直卡在一天。”


魔幻本就来源于生活,正如李中莹的《亲子关系全面技巧》中说过:

“每个妈妈都要清楚自己在家庭关系里所处的位置,如果总是把自己放在独裁者的位置,必然会造成对孩子的禁锢。”


一个越位的妈妈,换来的大概率会是一个懒得独立、少有自我、挣扎成长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又怎么能正向反馈自己、父母、家庭和社会?


天津的一位妈妈教有视力障碍的5岁儿子独自行走的视频,曾令无数网友泪目。这大概就是妈妈放手让孩子一搏的最好诠释吧!

@央视新闻微博,侵删


儿子因为视力障碍,看不见这个世界,于是妈妈就慢慢教儿子怎么走盲道,怎么感受地面的凹凸指引。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妈妈知道,即使儿子看不见,可总归要长大,总需要自己行走在这世间,早些教会他如何独立于世,才能将人生掌握在自己的脚下,而非做孩子的拐杖。


不替代孩子的角色,不占据孩子的位置,希望每位妈妈都能忍住帮孩子的手,不走孩子的路,不越位,才能让孩子有足够的空间生长,成长成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优秀孩子。


爸爸无缺位


这些年对于“爸爸”这个角色的调侃数不胜数。他们是霸榜多年最不实用的“育儿用品”;是被妈妈圈“口诛笔伐”的猪队友本人;还是“丧偶式育儿”的“最佳主演”。


网络上看到过一个逗趣的爸爸口头禅:

“爸爸在工作,你去找妈妈!”

“爸爸回来晚,你和妈妈早点睡!”

“爸爸困了,你去和妈妈玩!”

“这个爸爸不会,你问问妈妈!”

“爸爸要上厕所,有事儿找你妈!”


不同的家庭,同一款爸爸,就连解决带娃问题的核心都是惊人的相似——“有事儿找你妈”~


可孩子的生活里不可能只有母系角色的参与,爸爸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多重要我不用一一赘述,大家都懂。


每个孩子都天生渴望与爸爸建立紧密的、不能被妈妈所替代的一种亲子情感联结。


家庭中的三角关系,没有谁可以替代得了谁,就像心理学家荣格的一句话:母性代表情感,父性代表规则,谁都不能少。


平时工作在忙、再想偷懒,都不能忽视孩子对爸爸这一亲子角色的需求。


多帮妈妈参与共同育儿工作,互补型陪伴。经常和孩子一起沟通交流,多陪孩子玩耍,让亲子之间多一些了解,情感之间多些碰撞,更利于亲子关系的进步。


即便是工作繁忙,每天哪怕是抽出10分钟、半小时的全情陪伴,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父爱给予的快乐源泉。


妈妈也要积极地做好孩子和爸爸之间的桥梁,多安排一些全家亲子活动,一家三口的参与互动,更利于真实情感的流露。


孩子能换位


一个家庭的父母配方如果已经具备的上面两种元素,那么孩子多半都会很棒,但可别忘了,有娃家庭的稳固结构是三角,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努力引导孩子有些小改变,整个家庭的氛围感就会更加幸福有爱!


最近热度很高的世界杯中,我看到了一幕温馨的瞬间。

在巴西与克罗地亚那场激烈的比赛中,最后巴西点球输了,球星内马尔惋惜痛苦,只见一位小男孩奔向内马尔面前,主动给了内马尔一个拥抱。

后来才知道,他是克罗地亚球星佩里西奇的儿子,小男孩近乎满分的共情能力令很多球迷动容。


这个小男孩拥有很强的换位思考能力和共情能力,同样也是现在很多小朋友都比较稀缺的一种感化他人、丰沛自身的内在力量。


我们时常抱怨,为孩子做那么多,怎么他就不懂父母的付出呢?其实,这个问题的症结就是父母只懂一味爱孩子,却忘了教孩子如何爱父母!


引导孩子如何爱父母、懂换位,这个孩子,不仅优秀,更能利用真诚的自身优势在社会上吃得开。


为孩子树立情绪观

想要理解他人的感受情绪,首先要学会表达和理解自己的情绪,现在的很多孩子一有个不顺心就和父母发脾气,其实说到底就是没有学会合理表达情绪。


父母可通过示范等方式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并且用语言表达出来自己的真实感受。

当孩子平静下来后,引导孩子如何控制情绪、解决情绪。通过建立沟通,支持并鼓励孩子在冷静后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意孩子的感受

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你希望孩子学会换位思考,首先就要以身示范给孩子看。


比较好用的方法就是勤观察、多沟通。孩子还小,没有能力主动向父母讲清楚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父母要学会洞察孩子的行为和表情异常,再去通过聊天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内心想法,并且让孩子明白你对他的支持与理解。


引导孩子换位意识

当孩子不理解父母、不理解他人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指引孩子多换位思考,多和孩子用情景模拟的方式问问孩子:“如果你是他,你会是什么感受?”


先让孩子建立这种问题的思维模式,再去慢慢引导孩子凡事多运用这种思维去思考问题,渐渐地,孩子就熟能生巧。


家,不仅是一个固定场所,还是家中每一位成员的心灵能量补给站,更应该是孩子日后应对各种困难险阻的一种思想力量和安全后盾,你我他共同经营的家,才是爱的归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8

标签:克罗地亚   爸爸   妈妈   关系   孩子   亲子   情绪   儿子   父母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