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丰田为何拒绝电动化?中美新能源汽车崛起,日系车进退两难

全球迎来气候经济时代,低碳环保成为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世界主要的汽车大国都在寻求缓解气候问题的方案,推动本土汽车产业电动化,实现碳中和目标。

但日本汽车企业却拒绝了电动化方案,在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丰田拒绝签署2040年停售化石燃料汽车的协议,引发了欧美环保人士的不满。

欧美环保组织将日本第一汽车巨头丰田纳入了对巴黎气候协议带来最不利影响的第三大公司,艾克森美孚和雪佛龙也榜上有名,排在丰田汽车公司的前头。

丰田的老板丰田章南在汽车电动化领域摇摆不定,一边质疑电动车过度炒作,公开反对汽车企业全盘转向电动EV时代;一边又说要实现汽车碳中和,敌人是二氧化碳,而不是内燃机。

丰田和日产的不同抉择

在燃油车转向电动车的产生赛道,日本的汽车企业早期更加执著于混动汽车,而不是纯电动汽车。

丰田副总裁曾在股东大会上宣布未来30年,丰田的产品线不会局限于纯电动汽车,而是提供多种选择。

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通用,奔驰,大众等欧美汽车巨头都计划在未来20年内转向纯电动汽车赛道,并逐步停产燃油车。

但丰田至今依然坚持不全面电动化,认为混动汽车产品和燃油汽车在全球汽车市场还有长远的发展空间,能发挥持久作用。

丰田汽车背后的掌舵人丰田章南更是典型的电动车圈大反派,面对欧美日韩缩短禁售燃油车的时间,丰田章南很是反感,认为电动车既不省钱也不环保,纯电动汽车会毁掉日本经济,让日本损失800万的汽车销量,失去550万的工作岗位。

但丰田章南在电动车发展初期,却又积极与特斯拉合作,丰田不是率先进入纯电动汽车赛道的车企,但入场却不是很晚。

早在2010年丰田的老板丰田章南就接受特斯拉CEO邀请,试驾了特斯拉,并且耗资5000万美元,后续又追投了1亿美元,成为了特斯拉早期的股东之一,并且丰田还与特斯拉合作开发了丰田RAV4电动汽车。

这款电动车是特斯拉提供三电系统,而丰田付出的代价是把加州工厂以4200万美元的低价出售给特斯拉。

但丰田的这款电动车销量却很惨淡,与特斯拉的蜜月期就此结束,丰田的老板认为电动车前途堪忧,更加倾向于发展丰田本就占据技术优势的混动汽车。

日产汽车却和丰田做了不一样的选择,日产积极推动汽车的全面电动化,是日本车企中为数不多最早进入纯电动汽车领域的传统车企。

早在上世纪70年代,面对中东第一次石油危机对全球能源经济冲击,日产就开始布局电动汽车产业,推出一款采用铅酸电池的试验性电动车,而随着中东第三次石油危机到来,日产推出了一款锂电池的电动汽车。

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纯电动车崛起,日产又跟上了一波纯电动汽车发展浪潮,实现了电动汽车的投放和量产,几乎和美国的特斯拉同步发展起来。

但日产的纯电动汽车发展并不顺利,起了个大早,却赶了晚集,再加上公司管理层的频繁更换,内部不稳定,外部市场环境恶化,日产线下燃油车销量都大幅下降,电动车市场更是惨淡。

特斯拉经过10多年发展已经是全球新能源电动汽车标杆,而日产虽然在中国市场有过短暂辉煌,但却没有打开市场,也没有成为头部新能源汽车品牌。但这并没有让日产放弃新能源电动车市场,

相比丰田汽车对于混动的偏执,对纯电动车的怀疑,日产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却十分笃定,提出了2030愿景,放手一搏,全力发展纯电动车产品,设计多款电动汽车产品,要在日本本土,北美市场,中国市场打造产品线。

日产还计划在未来5年投资超千亿人民币,相当于2万亿日元,加速汽车电气化转型升级,并且实现在中国市场电动汽车销量占总车型的40%以上。

在中美占据主导地位的电动汽车产业市场,日韩欧相对被动,日产汽车不仅需要面对日本本土车企丰田,本田的电动化竞争,还需要中美新能源势力竞争,无论是品牌,还是技术优势,市场份额都处于劣势。

丰田选择选择燃油车,混动汽车,纯电动车三条路线并进的模式,其实是一种保守策略,也是利益使然,放不下过去燃油车产业利益,哪怕这个市场在不断萎缩。

但这种不做选择,什么都要的模式,需要足够的资源和市场环境来包容,否则得不偿失,不分清主次,最后可能是双输的局面。

日本为何拒绝新能源电动汽车?

在目前的汽车产业未来赛道中,一部分日本汽车企业选择了混动汽车,这是日本相对具备优势的技术领域,一部分日本汽车企业选择了纯动力电池汽车,跟随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势。

但在全球汽车产业电气化发展趋势下,日本本土汽车产业体系选择了第三个赛道,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其实也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一个未来赛道之一,只不过目前锂电产业发展比较成熟,而氢能产业还处于初步示范期和商业化初期,很多技术都不成熟,无法落地和规模化发展。

日本拒绝汽车产业全面的电动化,主要是因为日本想要在氢能汽车领域打开一个新的风口,占据主导地位,但中美以纯电动汽车为主,氢能燃料电池汽车为辅的双赛道模式,让日本喘不过气。

丰田的老板拒绝全面电动化,各种质疑纯电动车的未来,其实是因为中美新能源汽车势力已经严重影响到丰田汽车的混动汽车和氢能汽车发展格局,纯电动车比不过中美,氢能汽车技术和量产规模,也不如中国和美国,非常被动。

以丰田为代表的相对保守的日本汽车企业,其实更希望守住目前还存在些许优势的燃油车产业,毕竟现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和保有量还赶不上燃油车,燃油车有百年的产业发展积累。

虽然产能萎缩,燃油车产量逐年下降,并且逐步停售,新能源汽车则高速增长,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燃油车还能继续撑一段时间,保持住日本车企的汽车产业市场份额和地位。

汽车产业是日本的国民支柱产业,日本近半的制造业都与汽车产业有关,汽车产业链带来的收入占日本工业企业收入的40%左右,占GDP的10%左右。

如果完全放弃燃油车产业,意味着失去500多万个汽车相关就业岗位,也会给日本经济带来巨大冲击,特别是在当下日元贬值,美联储加息,日本深陷能源通胀和经济衰退边缘的特殊时期。

日本第一大汽车企业丰田选择多个汽车产品路线,既是贪心,也是无奈的选择,在燃油车领域丰田,本土,日产等本土车企已经开始了价格战竞争,来提高所谓业绩销量,但中国市场合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却不断下降。

日本汽车电动化发展,充满不确定性,而混动汽车产业,已经萎缩的日系燃油车产业还具有相对的确定性,能够延缓日本汽车产业危机的到来,而日本拒绝新能源电动汽车,ALL in氢能汽车,则是为了给日本汽车产业博一个未来可期。

最后,从能源供给格局看,日本属于能源资源匮乏的国家,石油等化石能源都依赖进口,本身依靠化石能源发电,就已经出现缺电的问题,如果再全力发展新能源电动车,日本没有足够庞大的传统电力供给和清洁能源发电体系,以及充电基础设施,去维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稳定长期运行。

新能源汽车会改变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吗?

目前的全球经济体已经在汽车电动化发展方面形成了共识,日韩欧虽然没有赶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的红利,但如今也在大力布局,希望从中美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中分一杯羹,哪怕是第二和第三梯队。

石油价格暴涨带来的能源经济通胀,短时间都难以消除,欧洲已经选择外迁汽车生产线,在中美两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布局电动汽车产业,依靠中美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生存和发展比如宝马大众等。

新能源汽车虽然目前销量和保有量还比不上燃油车,但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是双碳经济产业的一个主流赛道,背后是一个百万亿规模的产业市场,没有一个国家和经济体,会放弃这样的产业经济风口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技术的成熟度,将代表未来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代表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电动化只是开始,智能化才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的方向。

任何一个经济体掌握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导权,就意味着掌握了未来新能源经济的话语权,也代表着这个经济体未来经济的高速增长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中美   丰田   新能源   特斯拉   汽车   进退两难   日本   电动车   燃油   汽车产业   电动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