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台遥想

肖庄镇百枣玫瑰生态园的晋台

周末下午,我独自驱车来到茌平县肖庄镇百枣玫瑰生态园,走近“晋台晚照”景点,瞻仰晋文公雕像,登上“望晋台”,面朝西方,面向夕阳,望着万亩枣园延伸到的远方,想着历史典籍中晋文公的故事,思绪万千,神游景外。

两千多年前,晋文公重耳为逃避皇权内斗追杀,背景离乡,辗转数地,在外流亡19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这期间,真正让重耳舒舒服服得过上好日子的是齐恒公,据《史记·晋世家》记载,重耳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二十乘,重耳安之”,就是在当时的齐国西疆博陵邑,也就是现在的茌平县肖庄镇这个地方,齐桓公不仅资助重耳大量生活物资,而且把自己的亲侄女姜齐许配给年近60岁的重耳,从而让重耳真正告别流浪,拥有了爱情和家庭,爱上了平民的生活。以至于公元前651年,晋献公逝世,晋国派人迎接重耳回国即位,重耳坚绝辞谢。幸好还有姜氏深明大义、远见卓识,力劝重耳不要贪图安逸,要去晋国做一番事业,可是重耳仍是不肯,说“人生在世,就是安乐,除此,孰知其它!”,姜氏无耐,只好和重耳的随从密谋设计,将重耳灌醉强行带离齐国,后几经辗转,终于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晋国,成就霸业。

关于这段历史,道光十一年《博平县志》有明确记载,而且有许多古人题咏佐证,如清乾隆年间李金枝题诗“霸业已黄梁,古台峙博境。至今月中树,向西不移影。”学者窦桂馥咏诗“当年公子自西来,登眺曾传古晋台。台上枝柯犹耐目,晋陵事业已飞灰。烟云自幼空中色,萍水难逢旷世才。杨柳萧萧斜地照,一回回首一徘徊。”我想,重耳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固然和他本身的命运和才干关系密切,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心中有爱,既有对小家的真心喜爱和疼护,又有对大家的执着情怀和信念,所以他爱家人也爱子民,爱江山更爱家庭,这应该是他在肖庄镇居住5年最珍贵的收获。

数一数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许只有两个是为纪念先秦人物的,一个是清明节,纪念晋国的介子推,另一个是端午节,为了纪念楚国的屈原。清明节(又称寒食节)的起源与晋文公重耳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重耳逃亡的十九年里,有一次在卫国,重耳受到了冷遇,他只好去找野菜充饥,可是野菜实在是难以下咽。这时重耳的一个下属叫介子推的,就将他大腿的肉割下来给他煮成肉汤。重耳见了就问他这是什么汤,他说这是麻雀汤。重耳就喝下去了。后来他了解到情况。便对他说:“今后我若当上了国君,必定会重重赏赐你。”到后来,重耳当上了晋文公,他将他的属下都赏赐了。唯独没有介子推,但介子推是一位君子,他也就没有去计较了。事后晋文公想起来了,就想赏赐介子推。但介子推并不想要那些功名利禄,就带着他的母亲躲到绵山去了。

后来晋文公跑到绵山去想请介子推出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一些嫉妒介子推的人便给晋文公出主意,让晋文公放火烧山,只从三面烧,留出一面给介子推逃出来。晋文公答应了,但那些人却四面烧,将介子推和他母亲活活烧死了。晋文公知道后非常悲痛。就下令全国在这一天不准开灯、煮饭,只能吃冷的。由此便有了寒食节,后来介子推死时靠着的那棵大柳树,却没有被烧死,所以晋文公将这棵柳树叫做清明柳,因此寒食节又叫做清明节。我小的时候非常盼着清明节,因为在那个困难的年代可以吃上两个白煮鸡蛋,而且清明节正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早起去折些柳条,然后插在门楣、屋檐上,据说谁家插的柳条最早最多就最有福最吉祥。那时玩具少,孩子们就拿柳条做文章,有的编成帽子戴在头上,有的弄成哨子、柳笛,有的抽出柳芯编成小玩意,所有这些都带给我们创新和竞技的乐趣,更带来春回大地的喜悦。

肖庄镇枣园

夕阳带着历史的尘埃渐渐沉落,仿佛要埋没那些陈旧的往事,而今就在晋文公曾经留恋的地方,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小镇拔地而起,阔道绿荫,洋房新居,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这里有直通山西的一级公路,有鲁西最大的韭台基地,有茌平的特产名片万亩圆铃大枣生态园,特别是还有晋台晚照景区,高高的晋台之上又见重耳凝目远眺,晋文公就象这里的灵魂,守护着他深爱的这片土地,也带给今天的人们无限的遐思和畅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茌平县   枣园   晋国   寒食节   介子   齐国   柳条   赏赐   霸业   清明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