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听 - 身高促进不是上不封顶

【父母必听】身高促进不是上不封顶,想要孩子长多高就能长多高,而是基于孩子的年龄和骨龄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环境干预或病理性治疗等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孩子生长潜能,从而促进孩子长高。

每次家长带孩子来门诊部咨询身高促进的事,我们都会问到这么一个问题:“您希望您的孩子将来长多高?”

在身高促进工作中,我们通常会让家长给自己的孩子设定身高期望值。

有些家长就会说:“当然是越高越好。”

“越高越好”咋一听,是没什么毛病,但仔细想想,一个人如果长到两三米高,那是不是过于夸张了,房子都得加高不少呢。

所以,儿童的身高期望值,应该是一个合理的数值,至于期望身高能否实现?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些都需要进行综合的、个性化的评价。

首先,评价孩子当前身高和期望身高的差距。差距越大,实现期望身高的难度就越大;年龄越大,弥合差距的机会就越小。

比如一个10岁的男孩,当前身高140厘米,对照标准来说,这个孩子的身高位于50分的平均水平,这一水平对应的18岁的成年身高是172.7厘米。家长如果希望孩子将来长到183厘米,那么这个期望身高和现实的差距则有10.3厘米。那么孩子想要达到预期身高的难度极大。

一般而言,理想和现实差距为1-2厘米的,身高促进的难度比较小;差距在3-5厘米,难度中等;差距在5-10厘米,难度很大;差距在10厘米以上的,难度极大。尤其是青春晚期的孩子,难度会更大一些。

当然,评价孩子身高最科学的办法就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骨龄进行综合判断。

身高促进的难易程度是针对家长而言的,如果家长对于孩子的身高有过高的期望值,那么难度就比较大,意味着家长需要付出更多,投入更高。

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卫生计生委)2015年颁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中,明确表示:居民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是居民本人,儿童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是监护人或养护人。身高是儿童健康指标之一,由监护人决定这一健康指标的合适水平,合情合理。

图片来源网络

在儿童身高促进中,医生是一个“帮助者”的角色,而不是孩子的监护人,孩子长多高合适,应该由监护人来决定。医生的职责是充分告知家长孩子身高在什么水平、对应的成年身高有多高和家长的期望身高有多大差距、差距有可能是哪些因素导致的、促进身高可以选择哪些方法,让家长知情,并有机会选择。

身高促进不是上不封顶,想要孩子长多高就能长多高,而是基于孩子的年龄和骨龄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环境干预或病理性治疗等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孩子生长潜能,从而促进孩子长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身高   监护人   期望值   难度   差距   年龄   家长   父母   水平   孩子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