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过半资金问题成焦点,黄润秋:各方需拿出更大勇气、智慧和决心

新闻发布会现场。

当地时间12月13日上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举行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大会主席黄润秋向外界介绍目前谈判的进展和接下去的工作重点。

目前大会议程已过一半,黄润秋表示尽管已取得显著进展,达成兼具雄心与务实平衡的“框架”仍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接下来的一周,包括其中的高级别会议,非常关键和重要,将决定会议进展和成效。

在现场参会的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在下一阶段的部长级高级别会议上,各方只要拿出政治意愿,从系统性、战略性、创新性、变革性的角度,考虑全球和国家不同尺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实际问题,广泛调动各方参与,应该可以达成兼具雄心且务实平衡的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高级别会议将开启

上一周,大会各项议程全面铺开,各缔约方密集磋商,各利益攸关方全面参与,会议取得积极进展。10日下午,大会召开了第一次盘点大会,显示已实现第一个“里程碑”目标。

大会主席黄润秋在13日的发布会上表示,在大会整体进展方面,已审议通过了23份会议决定,超过会议全部决定的三分之一;在备受关注的“框架”谈判方面,又达成了部分清洁案文;在一些关键核心议题方面,各方进一步深入交换了立场和看法。

黄润秋继续说道,“但我也注意到,大会留给我们的时间仅剩一半,达成‘框架’仍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特别是谈判中的关键难点、复杂议题都在后面,包括如何兼顾雄心和务实平衡,可行可达;包括各方还存在分歧的资金资源调动,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DSI),规划、监测、报告和审查,能力建设等议题。各缔约方还需拿出更大勇气、智慧和决心,充分展现诚意、灵活和包容,缩小差距、弥合分歧、相向而行,推动达成最终目标。”

黄润秋表示,虽然还面临方方面面的困难,但通过这些天与各缔约方、各位代表的密切合作,尤其看到大家夜以继日的努力工作,深刻体会到了大家所表现出的敬业、专业、谦虚、合作和奉献精神,以及对其作为主席的充分信赖和支持。在东道国加拿大、《公约》秘书处和各缔约方的支持下,对会议达成“框架”、取得成功抱有充分信心。

关于各方关注的即将于12月15日至17日举行的高级别会议,黄润秋做了进一步的介绍。

中国作为主席国,将具体组织和承办这次会议。为此,中方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筹备工作,为了保证缔约方的充分参与,还为小岛屿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环境部长出席高级别会议提供了资助。截至目前,已经有155个缔约方、2个观察员国的167位部长级代表确认出席高级别会议。同时,71个国际组织和机构的高级代表也确认参会。118位部长和35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已经确认在高级别会议上发言。

黄润秋强调,召开部长级高级别会议对大会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部长们的发言和承诺,可以释放出各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政治意愿的强烈信号,有助于我们凝聚起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治共识。其次,谈判磋商技术层面上留下了不少的难题,这些问题非常复杂,但又关键,我们相信政治家的决断力,相信他们能找到答案,我们将请他们加入到磋商中来,共同推动这些关键难点议题的达成。

任海认为,目前谈判还有约2/3的议题没有达成共识,而这些议题比较难谈成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目标与执行不匹配导致的。也就是目标具有雄心性,但执行能力好像不够。例如30%的陆地和海洋得到保护,余下的70%也要管理好这个目标。鉴于当前地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重情况,大家认为保护30%是应该的,但这个目标要实现,需要资金、技术、能力可及可达等资源调动保障,同时大家对规划、报告、审查、广泛参与等有效执行机制的表述也有不同的看法。这两者不匹配就影响了谈判进展。

二是不同缔约方对某些协议内容的看法或立场还有根本不同。比如: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共享的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有根本分歧,发达国家的行业或企业认为不应该共享,即使达成了惠益共享,如何落实共享机制也还有很多问题。

路线图

黄润秋在发布会上表示,作为大会主席,与各方商议后,为接下去如何推进“框架”达成已制定了清晰的路线图。

接下去的12月14日、17日与19日将分别是三个重要时间节点,分别设定了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重点地解决当前阶段的问题,最终推动大会取得全部的预期成果。

在回答记者就路线图具体设计的提问时,黄润秋表示,总的来说,路线图的设计考虑到两个维度。

一是议题的数量和难度,公约和两个议定书一共有53个需要作出决定的议题,这里面最具有标志性的框架又包括29个议题要作出决策。议题非常多,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议题作出难易程度的判别,进行优先程度的分级。我们把容易解决的放在前面,可以树立对谈判的信心。这是从议题的数量和难度来考虑。

另一方面是从时间来考虑,两个礼拜的时间很有限,我们把时间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关键节点都有针对性措施和阶段性“里程碑”目标。

第一个阶段是从大会开幕到10日的第一次进程盘点,会议通过了约1/3重要但争议较少的一批议题决议,以提振信心并减少后续会议议题数量。目前,第一个“里程碑”目标已经完成。

第二个阶段,也就是12日至14日,对“框架”关键议题形成升级版草案,仅留下需要高层政治推动的议题,以及和其他议题相互关联的议题,这个阶段将召开各代表团长盘点会议,传递达成“框架”的紧迫性。

第三个阶段,也就是15日至17日的高级别会议阶段,我们将通过高级别会议凝聚共识,解决一些突出的关键难点议题。我们预期到17日全会第二次进程盘点时,除少数关键元素外,“框架”已高度完善,资源调动和DSI的决定草案接近完成,除了构成最后一揽子方案的议题外,所有议题的谈判都已完成。

第四个阶段,也就是18日至会议结束,我作为主席将设立部长之友小组,在极个别的核心议题磋商中再次发挥关键作用,促成“框架”和相关的一揽子议题得以解决。

资深谈判观察人士、在现场参会观察的绿色和平东亚区全球政策高级顾问李硕对澎湃新闻表示,从到目前为止的谈判进程来看:资金问题显然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面,如果各个国家能够找到一些共同点的话,会起到撬动这次会议的作用。

此外,在此次发布会上,主席国中国和东道主加拿大都对各方对这次会议的贡献有所肯定,李硕认为,这对促成这次会议成功也是非常重要的。“想要成功,中加双方的协调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他说。

“成功”的框架能达成吗?

在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在中方眼中,COP15最终需确保达成哪些目标和承诺,才会被视作成功?

对此,黄润秋表示,一个成功的COP15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是达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什么样的框架才能被视作成功,不仅要看我们谈成了多少,关键要看我们今后能实现多少,这两方面我们都得考虑。

作为主席国,中方希望本次大会达成的所有目标和承诺,是各方能够接受的,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这样在2030年进行盘点的时候,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能切身感觉到目标和承诺都已实现。这样的目标和承诺才能算作是真正的成功。

黄润秋表示,要实现这一点,关键在于兼顾“框架”的雄心和务实平衡,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否建立与“框架”目标相适应的资源调动体系,包括资金、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资源;二是能否确保“框架”得到有效执行,包括规划、报告、国别审查、全球审查、广泛参与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支持等6方面要素。未来两年中方将继续发挥主席国领导力,在执行机制方面发挥表率作用。三是能否调动广大缔约方和利益攸关方全面参与,平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只有满足这些方面,才能遏制并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形势,走上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在经过两天的休会后,大会于12月13日起恢复继续谈判。而大会第二周最重要的关注点是从15日开始的高级别会议,届时大部分缔约方国家的部长级别官员将陆续抵会加入谈判。本次大会计划于19日闭幕。

“从现在起,我们应该可以看到工作模式的一个转型,如果说之前的谈判把它想象成二三档,可能从明天开始就要进入四五档高速的冲刺阶段了。”李硕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议题   框架   生物多样性   决心   勇气   级别   主席   智慧   资金   大会   目标   关键   会议   焦点   缔约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