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实录」世界500强物流企业深化航空物流绿色转型

编者序:

2022年12月9日上午,2022中国航空物流枢纽(杭州)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论坛邀请政府官员、航空物流与电商企业高管、高校与研究机构专家,就临空经济、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建设与枢纽经济、自贸区与国际航空枢纽、跨境电商物流、航空绿色低碳物流等专题进行了演讲。

来自联邦快递中国区操作副总裁许宝燕女士的演讲题目是《深化绿色物流转型,共塑低碳未来》,笔者做一简要整理,以飨读者。

联邦快递是国际知名物流企业,2022年世界五百强排名第129位,作为联邦快递中国区的第一位华人女性副总裁,演讲文后有篇专访《许宝燕:在联邦快递走过30余年晋级之路》,算是给物流职场女性的一个职业进阶指南。

“碳中和”和可持续发展是航空物流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企业的未来至关重要。

第一,支持国家“碳中和”目标

第二,助力国际贸易

第三,深化企业发展

联邦快递是如何看待并支持可持续发展呢?

第一,改善操作降低环境影响

第二,投资前沿技术寻求科技突破

第三,鼓励他人一起行动

联邦快递在环境保护方面,战略重点是减少影响。将“减少、替代、革新”的方式,管理环境绩效。

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项原则,更是贯穿业务各方面的思维方式,联邦快递在运营的各个层面开展创新,全力支持实现2040年碳中和的目标,包括从车辆电动化、可持续性客户解决方案、可持续的能源、燃油节约和飞机现代化、操作设施升级,到碳固存科学研究。

实现运营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步骤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车辆电动化。到2040年,取派车队将全部使用EV电动汽车。从2018年起,联邦快递在中国多个城市投入使用EV纯电动汽车。2021年,联邦快递在北京测试自动驾驶递送车。

第二,可持续性客户解决方案。通过无纸化操作、可回收材料等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端到端可持续性解决方案。现在很多企业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因此联邦快递上线了FSI。联邦快递可持续发展洞察,FSI可以帮助客户选择最优的运输解决方案,来实现客户的碳中和目标。

第三,寻找可持续性燃料减少飞机和车辆的碳排放。联邦快递拥有超过690多架飞机,每年使用大量的燃油,飞机的燃油消耗占整个企业的61%的碳排放。多年来联邦快递不断用节约燃油和飞机现代化升级来降低燃油的消耗量。就拿波音777和MD-11货机来做个比较。波音777飞机可以削减18%的燃油使用量,多装载23%的货量。自2006年以来,总共节约了超过11.6亿加仑的燃油,并避免了超过1080万公吨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减少30%的飞机可用燃油量。

第四,联邦快递一直投资前沿技术寻求科技突破,从而实现更好的碳排放管理。除了燃油节约和飞机现代化,联邦快递在车辆电动化、可持续方案和碳固存这三个领域投入超过20亿美元的初始资金,来解决运营过程中产生的39%的碳排放。联邦快递向耶鲁大学捐赠1亿美元,帮助其建立在美国的耶鲁大学自然碳捕集中心,加快规模化碳固存方案的研究。

联邦快递对环境保护不仅在天空和路面,还在设备和设施上。

如在联邦快递芝加哥转运中心、上海浦东国际快件和货运中心的建筑,引入了“绿色屋顶”。联邦快递大力投资太阳能清洁能源项目,在全球总共有26处太阳能发电设施,提供2480万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减少了1.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联邦快递在上海和北京操作中心投资太阳能发电项目,在中国实施基础设施节能改造,深化绿色用电的有效尝试。关注物流之道

可持续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项目中,更为重要的是在公司内部形成共识。

联邦快递的企业文化,鼓励促进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所有联邦快递的工作场所,倡导绿色办公,这包含无纸化办公、使用节能灯等。每节约5000张A4纸就等于节约1立方米的木材。在办公场所使用节能灯可以减少4倍相关方面的碳排放。我们有责任减少用电。如果每一个企业和联邦快递一样,倡导员工随手关灯的习惯和利用能源管理系统,它不仅减少用电量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我们坚持使用可回收材料。每年我们回收大量废弃工服,通过可持续化的方式,将废弃工服原料重新利用,成为新工服的部分原材料。

除以上措施外,联邦快递也创新开展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积极向社会普及可持续理念。在与非盈利组织“同道e公益”合作中,积极向儿童和青少年普及“碳中和”理念,促进他们对于环保领域相关知识的理解,助力共建一个更为安全绿色的未来。

在绿色发展的实践过程中,航空物流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联合上下游产业和多方利益相关者,能够构建绿色环保发展的生态系统。

我们期待着与各位同仁积极探索实践,共同推进中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秉承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推动物流行业低碳转型。

我们将和每一位“碳中和”者同行,共同谱写一个更美好、更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未来!

【女性物流职场】许宝燕:在联邦快递走过30余年晋级之路

来源: 《中国物流与采购》2022年06期

作为联邦快递中国区第一位华人女性副总裁,许宝燕是同事眼中气场强大,对工作一丝不苟、始终保持着旺盛精力的“铁娘子”;她曾8次获得联邦快递最高荣誉“五星奖”;她见证联邦快递在中国市场近30年的高速成长,为联邦快递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990年,许宝燕加入联邦快递,成为南太平洋地区的第一位工程师。回首在联邦快递30余年的职业生涯,最令她感到自豪和满足的不是获得了多少奖项,也不是成为联邦快递在中国市场高速成长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而是在她带领下的团成长,“我的很多员工,从一线快递员、操作员,在联邦快递独立的P-S-P管理哲学(员工People、服务Service、利润Profit)熏陶下,通过不断努力晋升各级管理岗位。”

每一步都努力做正确的事

作为新加坡人,许宝燕与中国市场结缘始于1995年。当时,联邦快递收购了飞虎航空公司(Flying Tiger Line),从而获拥21个国家/地区的航权。自联邦快递在中国设立办事处之初,到目前发展为拥有1.1万名员工的规模,许宝燕全程参与了联邦快递在中国市场的重点项目的计划和实施,以及预算、监督和审核工作,管理各个区域的项目执行。

“2000年至2005年,我和联邦快递其他高管一起,实现了联邦快递(中国)有限公司营收两位数的增长,并将公司提供服务的城市从不到100个扩大到近200个。”许宝燕回忆,2005年至2009年,她负责联邦快递亚太区转运中心的建设项目;2012年至2018年,负责并全程参与了联邦快递上海国际快件和货运中心项目的筹建工作。

30余年,从联邦快递的一名普通工程师到中国区操作副总裁,许宝燕的职业履历或许不算异常炫目。但如果把这样一份职业履历,放到以男性为主的物流行业,放在“蓝眼睛、黄头发”员工占多的一家国际巨头,许宝燕配得上“成功”二字。而在许宝燕看来,自己的每一步都只是努力做正确的事,做好每一件工作任务。

她至今还清楚的记得,2005年负责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项目时,第一次开会时的情景。“我走进会议室,看到核心管理团队都是来自美国和英国外籍男性同事时,第一个念头是——我能管理好这样一个团队吗?我做得到吗?”许宝燕回忆,彼时有一个声音让她坚定起来:逆境和困难是工作的常态,勇于尝试、永不放弃,才能战胜自己,积累更多经验。

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

正是这种“努力尝试、永不放弃,在失败中不断学习和进步”的价值观,贯穿了许宝燕的整个职业生涯,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今天的她,让她在面对任何困难时都淡定从容。

工作之余,许宝燕喜欢通过园艺来放松身心。“将不同的植物和花卉放在一起,能够创造出令人不可思议的艺术作品。”在许宝燕看来,园艺与团队管理如出一辙。联邦快递是一个多元化的大家庭,员工来自全球各地,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学历,不同的技能和不同特长。作为一名管理者,要知人善用,把每一个人放在最适合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发挥出令人惊叹的创造力和能量。

面对取得的成绩,许宝燕把其归功于联邦快递“P-S-P”管理哲学和全新的企业价值观。管理哲学让员工可以在一个非常人性化、互相关怀的环境下安心地工作。而企业价值观(彼此相互关怀、致力于做好事、拥有杰出表现、推动企业成果、创造未来)促使每一个员工在开展工作时,以最高标准规范自己并推进每一个项目,尽自己最大努力带领团队不断达成新的成就。

作为一名职业女性,工作和家庭的平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许宝燕将自己的做法总结成四个关键点,并调侃为自己的“生活指南”。一是自我反思,成功会使我们变得盲目、骄傲,不再倾听,而骄傲会让人做出愚蠢的决定和盲目的选择;二是积极拥抱变化,面对周遭不断的变化,要通过不断学习和乐观的心态来积极应对;第三,失败是进步的阶梯,对于每一次失败,都要思考从中能学到什么,失败是生活的一部分,她甚至认为,“如果一段时间没有经历过失败,说明我在这段时间内不够努力,也没有进步”;四是接受“妥协”,妥协并不意味着放弃目标,而是为了达到双赢挑战自己,寻找替代方法来达到目标。

无疑,许宝燕无愧于一名事业成功、生活睿智的物流女神之典范。

编辑:王焰,河南工业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教授,河南省网络货运发展专家,郑州市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物流   燃油   中国   可持续发展   实录   飞机   航空   员工   目标   项目   工作   世界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