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潮流文化的接受度是不是已经达到了最高上限了?


收录于合集#时尚圈那些事儿62个被VF集团收购的Supreme在日前发布了由新任创意总监Tremaine Emory的新一季度系列,这也是其上任发布的第一个系列,大多数与过去的Supreme并无二致,与品牌和艺术家联名、以人物为元素的印花服饰、Box Logo等等,这些种种迹象都代表着我们印象里的「潮流之王」已经回来了。

只不过这一次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在过去会限购消费者在每款单品只购买1件的条件下,现在则是将限购政策整个放开,有消费者甚至是购买了一款单品的所有配色以证明限购政策的改变,更甚的是部分单品还可以购买两件。

这不禁让人开始思考是不是Supreme准备加大货量像adidas Yeezy一样,通过降低发售价与铺货的方式,让Yeezy变得更加"接地气",通过此种方式你能肉眼感受到人们对于Yeezy系列的热情冷却的速度像过山车一样下降,放弃了「饥饿营销」的Yeezy系列已经逐渐在向着Kanye West所希望的"人人一双Yeezy"的梦想前进了一大步。

Supreme柏林门店

奇怪的事情并不仅仅只有一件。在过去通常会在二级市场有着相当溢价水平的热门单品,如今却并没有像过去那般无脑地炒作。

无独有偶,在集团所公布的数据内,还能发现Supreme因得益于米兰、柏林等地新店铺的开业,其本季度的业绩基本持平,换个角度来说,Supreme在美国本土的市场得到了一定的"忽略",这些种种迹象都在表示着Supreme其实不仅在全球领域或是在潮流领域的影响力都有着较为显著的下降。

国内虽然没有Supreme相应的店铺开设,但不少潮流玩家对于Supreme的态度与过去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人们不再局限于像是Supreme、The North Face、Off-White等过去极为热门且拥有盛誉的潮流品牌,在这些潮流爱好者眼中,它们似乎成为了不是衣柜中必备的单品之一,仅仅只是一个"过去式"罢了。

但这并不代表人们开始"厌恶"这些品牌,更多的是体现了人们似乎对于潮流文化的接受度达到了「上限」,或是说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瓶颈阶段。当中或多或少有因为疫情原因,导致大环境的没落,让人们对于潮流文化的追求在现阶段远没有过去几年来的这么热情。

不仅仅是Supreme所处在的潮流服饰领域,球鞋领域同样也有着相当的下滑,例如之前Virgil Abloh与Nike合作的Air Force 1出现了未发售却已经破发的情况、adidas新一季度在中国市场收入大跌35%,仅7.19亿欧元等等事迹,纷纷表明潮流领域正在遭受大热以来最艰难的"苦战"。

过去的潮流文化是让时尚圈不得不"服软"的存在,而现在只是沦为品牌利用品牌附加值收割市场的工具;过去的潮流文化是人们都在利用不同设计来彰显自己对于潮流态度的存在,而现在人们表达自我态度的渠道变得更多,潮流文化已经成为了过去式;过去的潮流文化代表着的是「财富密码」,而现在更多的只是一件单品而已...


「潮流文化有上限吗」

从Louis Vuitton 2017年秋冬秀场上的Supreme联名款开始,潮流文化正式成为行业内最为吃香的文化,没有之一,也正是以2017年为标志,潮流文化在时尚圈中引起的效应一波接一波。

先是顶奢"下凡"与潮流品牌合作,引起各大品牌开始纷纷"下凡",殊不知螃蟹却已被第一个吃的人吃干净了,像后来的Prada X adidas、Valentino X Onitsuka Tiger、Burberry X Supreme等皆为泡沫一般在圈内"逝去",就连开云集团最为热门的Gucci与Balenciaga在和adidas合作之后,也只是成为了媒体的噱头罢了,后续真的能够在发展史上留下名字的或许只有寥寥几笔,更多的只是昙花一现的命运罢了。

紧接着,每个品牌开始让自己变得潮流,于是乎它们开始变得「分裂」,在秀场与市售的两种环境中,你可以感受到设计师真正想要表达的却不能够在人群中引起共鸣,相反,那种贴合潮流趋势的潮流设计反而成为市售中的"掌上明珠",而Gucci便是其中的品牌之一,甚至于它专门设立了Design Studio Director(工作室总监)一职,从宏观角度来看,这便是削弱Alessandro Michele对于Gucci的掌控权,也是让Gucci在未来变得更加分裂的一举措。

虽然Gucci的这一行为在时尚圈中属于少见,但不少品牌也在"默默"跟上它的步伐,将品牌的秀场与市售两者分裂开来,以达到高额盈利的目的,Jil Sander、Balenciaga、Maison Margiela等品牌你都能看到类似的设计,但这些偏偏与其创意总监的风格是违背的。

到了现在,当联名变得日常化,潮流风格的设计变得大众化,奢牌确实做到了接地气,但奢牌的性质也变了,过去人们是因为设计师的设计与名字而去购买,现在大众消费市场更多的是购买品牌背后的附加值,而这个附加值就体现在胸前背后的Logo之上。

这样看来,潮流文化在时尚圈的发展也是能够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来描述它的发展状况,而到了现在当人们对于这些潮流化的设计已经感到厌倦的时刻,你不免的会思考——潮流文化在时尚圈的上限就已经到如此了吗?如果上限便是如此,那么我们就会看到许多品牌则是会放弃潮流文化的元素,但我们并没有看到这般景象,那么就说明潮流文化在时尚圈中并不是达到了上限,而是达到了一个「瓶颈」。

这个"瓶颈"最直观的反应便是人们对于这些潮流文化的态度的改变,潮流圈本身的士气低迷,也就更不用说时尚圈当中的潮流文化更是让各大品牌产生了相当的分裂性,以至于现在不少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初衷已经将品牌附加值摆在了「第一顺位」。

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上限",其实也就说明了在时尚圈潮流文化的发展是来到了一个十足路口,它需要一个能够适应快节奏时代的转变,这个转变可能在未来会给到潮流文化新的面貌,也有可能从此潮流文化在时尚圈变成了查无此人的地步。但说到底,潮流文化始终是一个从基层出发的文化,它与传统时尚的出发点是「矛盾」的,也正是因为如今社交媒体的发达以及人们拥抱多样性的特点,潮流文化才能引发如此的化学效应。


「如何突破瓶颈」

日前有小道消息称,已经在时尚圈消失有一段时间的前Bottega Veneta创意总监Daniel Lee将会于2023年替代当下Burberry创意总监Riccardo Tisci的位置,如果这一消息成真的话,后者的下一站则会引起相当多的猜测,甚至有评论者猜测,作为初代奢潮文化的缔造者,Riccardo Tisci或许会在Louis Vuitton男装线创意总监的候选名单中出现也说不定。

当把时间调回2010年左右,那时的Givenchy正是与时尚圈格格不入但又突出重围的时期,Riccardo Tisci所带来的奢潮文化是时尚圈前所未有的东西,你能说他所设计的东西不是所属于潮流文化吗?想必肯定不能,以现在的审美和视角往回看,他所带来的设计是时尚圈中的潮流文化趋势里的经典,但因为过度的曝光而导致了审美疲劳,在时代发展的趋势中逐渐被淘汰。

所以,这时候潮流文化的一个「通病」便浮出了水面——那便是它并不具备相当的耐久性,通俗点说也就是潮流文化不是一种耐看的文化,这也就是为何我们现在看到奢牌所利用潮流文化的东西更新迭代如此之快的根源所在。

正是因为它并不耐久,所以它才需要不断地更换以给到市场新鲜感,刺激消费者的好奇心,只不过久而久之,这种收割市场的「套路」很容易会让消费者产生厌倦的感觉,也就是现在的瓶颈状态。想要突破这个状态,就必须从根源改变这一通病,换句话说也就是如何才能设计出具有耐久的潮流文化的设计,这是当下潮流文化所要面对的一个关键所在。

人们为何购买奢侈品,这个问题也可以转换成「人们买奢侈品如果不是买附加值的话,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其实从奢侈品至始至终的发展来看,简单即可概括为「高级感」这三个字,这也是现在许多人都在形容一些杂志封面、红毯造型等会用到的词汇。

潮流文化于时尚圈之所以不具有耐久性正是因为其并不具有高级感,而本身潮流文化的根基是跟传统时尚相「冲突」的,所以解决潮流文化更新迭代过于快的最迅速的方法便是让其具有高级感,虽然这一解决方法从口头上来说非常容易,但真正操作起来的难度并不亚于设计真正具有高级感的单品。


「潮流文化的未来」

如果潮流文化突破了这一瓶颈,在时尚圈中结合了高级感且存活了下来,那么它将会成为未来时尚圈非常常见的一种风格与文化;若是它没有突破这一瓶颈,那么它只会成为品牌"分裂"与收割市场的工具,它并不会成为能够真正影响时尚圈未来发展的那一"程咬金"。

不管怎样,你仍然得承认潮流文化的"入侵"确实或多或少改变了所有人在时尚圈的审美、穿搭等方面的认知,人们当然会记得从Supreme与Louis Vuitton合作之后的种种事迹,这对于整个时尚圈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当人们潜意识里接受了潮流文化在时尚圈的地位,那么就代表着潮流文化是一种被认可的「时尚载体」。

这种设定左右品牌倒是其次,当它左右市场的偏向那就会影响到时尚圈背后的这一杆天秤,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商业化该怎样平衡」这一话题。但纵观整个时尚圈,你也能够发现一些品牌并没有受到潮流文化的影响,像Bottega Veneta、Saint Laurent等品牌,它们并不具有高程度的分裂性,而是在市售与秀场方面具有相当的统一性。

但这也跟品牌的定位、发展方向有关。Gucci具有分裂性也是因为这种分裂性让它的销售额在去年迈入了100亿欧元大关,而下一步则是迈入「150亿欧元」,这150亿欧元并非是一个固化的标准,是因为去年Louis Vuitton的销售额超过了150亿欧元,达到167亿欧元,而Chanel则是达到了156亿欧元,Gucci若是想稳固自己在顶奢之一的位置,那么必须就得向上看齐。

如果潮流文化在未来只能成为一种工具,那么到最后会衍变成时尚圈的大多数品牌都会为了所谓的销售额而变得具有分裂性,这对于整个时尚圈来说是一种莫大的伤害,也是一种"耻辱"。

而若是成为了一种时尚载体,那么时尚圈会朝向一种更加多样性的方向发展,如今你能看到时尚圈大多数的品牌设计风格并不是单一的,潮流文化对时尚圈的另一种影响便是改变了品牌设计风格的「比例」,你可以在一个品牌的秀场上看到亚文化与潮流文化的融合,也能看到传统时尚与亚文化的融合,甚至能看到多种风格融合在一起,总的来说,这才是对于时尚圈来说是一种相对好的结果。

人们经常引用狄更斯《双城记》当中「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句话放到如今的时尚圈也是同理,我们无法判断潮流文化对时尚圈的影响到底是不是值得褒赞的,或许潮流文化现在已经给时尚圈埋下了一颗种子,等到五年、十年甚至更久之后,它会给予时尚圈以不同的面貌也说不定,届时我们再回头来看潮流文化之于时尚圈是不是一种好的文化也不迟。

但是对于目前的时尚圈发展状况来说,潮流文化始终还是有着相当的不稳定性,不仅仅是它需要稳定,整个时尚圈同样也是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上限   潮流   文化   创意   附加值   欧元   瓶颈   总监   品牌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