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盛京奉天或沈阳,故宫帅府及清陵


人来到这个世上,应该尽量多地欣赏、体验、品尝、感悟,然后分享美,传递爱,留下思考或启示……为此,笔者利用各种机会,走了很多路,赏了很多景,陆续分享给朋友们,让大家与我一起回顾旅途的愉悦或感动,乃至点点滴滴——


来到沈阳,自然要看沈阳故宫,这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现存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应该算是沈阳最有名的景点了。

沈阳故宫又称后金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皇宫,又称盛京皇宫。沈阳老城内的大街呈“井”字形,故宫就设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占地6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114座。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雎宫、衍庆宫、启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整座皇宫楼阁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沈阳故宫面积不是很大,用了不到一个小时便转了一圈,相比北京故宫,这里是小了许多。但是,沈阳故宫有着它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浓郁的满族特色,那金龙蟠柱的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万字炕口袋房的清宁宫、古朴典雅的文朔阁以及凤凰楼等高台建筑,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绝无仅有,那极富满族情调的“宫高殿低”的建筑风格,更是“别无分号”,让人大开眼界。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门前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俗称八角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是盛京皇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殿前两明柱各有金龙盘柱,殿内为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1644年(顺治元年),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

十王亭位于大政殿两侧八字形依次排列,是满族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的反映,此建筑布局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史所仅见。其东侧五亭由北往南依次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侧五亭依次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是清初八旗各主旗贝勒、大臣议政及处理政务之处。

沈阳故宫建筑

沈阳故宫建筑

大政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场所,十王亭则是大臣办事的地方,这种君臣合署在宫殿办事的现象,历史上少见。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10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显示了满族文化发展的历程。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称“金銮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整座大殿全是木结构,五间九檩硬山式,辟有隔扇门,前后出廊,围以石雕的栏杆。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柱是圆形的,两柱间用一条雕刻的整龙连接,龙头探出檐外,龙尾直入殿中,实用与装饰完美地结合为一体,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气魄。此殿是清太宗日常临朝处理要务的地方,公元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举行。

沈阳故宫建筑风格

沈阳故宫内外建筑

崇政殿北首的凤凰楼,建造在4米高的青砖台基上,三滴水歇山式围廊,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楼高三层,是当时盛京城内最高的建筑物,故有《盛京八景》之“凤楼晓日”、“凤楼观塔”等传称。凤凰楼上藏有乾隆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匾……


出了故宫,不远处就是张氏帅府,也就是俗称的“大帅府”或“少帅府”,步行前往。

这里是北洋政府末代国家元首张作霖及其长子、伟大爱国者张学良将军的官邸和私宅,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值得一看。

张学良旧居门前

张氏帅府曾是东北的政治中心,期间历经两次直奉大战、武装调停中原大战、东北易帜、杨常事件、九一八事变以及新旧中国的巨大变迁,饱经沧桑的张氏帅府已成为东北近代历史的见证与缩影。张氏帅府是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个部分组成的庞大建筑群,其中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四合院、水榭亭台的帅府花园,又有欧式风情的大青楼、边业银行、红楼群,以及中西合璧式的小青楼和赵四小姐楼,是迄今东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名人故居,是我国优秀近代建筑群。帅府内有大量的石雕、木雕、砖雕和壁画作品,饱含浓郁的东北民俗风情,它们取材广泛、寓意深远、制作精美、栩栩如生,是研究中国建筑艺术与民间习俗的珍贵艺术资料。

由正门进帅府中院,信步走在这座历经沧桑的院落。我对大军阀张作霖不太感兴趣,所以只是走马观花,一路走过。走着走着,一座高大的仿罗马式建筑呈现在面前,让人眼前一亮,原来这就是大帅府的标志性建筑物大青楼。远远看去,整体建筑富丽堂皇;近前再看,立体浮雕造型生动、工艺精湛;走进室内细看,内部装修同样豪华气派,壁画装饰技艺独特。

大青楼总建筑面积2460平方米,楼高37米,是当时奉天城的最高建筑物之一,因采用青砖建造,故称大青楼,是民国时期东北建筑的经典之作。大青楼融办公与居住为一体,作为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主政东北时期的重要办公场所,曾历经两次直奉大战、东北易帜、武装调停中原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内涵。

大帅府内

楼内有一厅很特别,里面摆放着两只老虎标本,那就是震惊全国的“杨、常”事件发生地老虎厅。1929年1月10日,当时东北政权中名噪一时的两个人物杨宇霆、常荫槐来到这里,“要求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以常荫槐为督办”。在东北易帜事件中,他们公然联日亲日,反对张学良关于东北易帜的大政方针,与日本人接触频繁,支持日本关于东北五路新要求。张学良表示涉及外交大事应该慎重考虑,不能草率从事,必须从长计议。可是他们竟坚持己见,掏出事先写好的便条,硬要张学良当场拍板,即行签字。张学良被逼无奈,心中冒火,几次想拒绝,可又觉得多有不便,便推至晚饭后再做定夺。这天晚上,当杨、常再次来到大帅府不久,老虎厅内突然传出几声低沉、急促、清晰的枪声,张学良当场用手枪处决了杨宇霆、常荫槐……

走出大青楼,前行不远便来到小青楼。它地处帅府花园的中心,小巧精美,造型独特,中西合璧,非常漂亮。整座楼体呈凹字形,中间为两层高门楼,二楼有外廊式阳台,其正面朱漆廊柱、雕梁画栋、彩绘雀替,体现出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窗口饰以镇石、楼后顶部砌有环形女儿墙等手法则是典型的西洋风格,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

小青楼是张作霖为他最宠爱的五夫人寿氏专门修建的,也是他日常生活起居的一个重要场所,1928年6月4日,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成重伤的张作霖,就是在这里走完了他短暂而充满传奇的一生。小青楼也是采用青砖青瓦建筑而成,又用大量的木雕、砖雕等中国传统工艺来装饰,木雕多以梅花、柳枝、兰花为主,风格各异、栩栩如生,砖雕则以寓意深远的松、鹤为主画面外,饰以代表吉祥、喜庆的中国结,构图搭配和谐,布局严谨对称,具有较强的艺术观赏性。小青楼最为考究的是,它的每个门窗的上面均采用镇石砖雕装饰,这些镇石砖雕以花、鸟图案为主,形象逼真,令人叹为观止。

走出张氏帅府的大院,东墙外有一座二层中西合璧式建筑,就是赵一荻故居,俗称“赵四小姐楼”。1928年到1930年间,张学良将军的红粉知己赵一荻(人称赵四小姐)曾在此居住。整幢小楼装饰精美别致,这里既有体现中国传统风格的描金彩绘,又有雕刻廊柱等欧式建筑艺术的鲜明特色,室内陈设以法式家具为主,尽显豪华气派。赵一荻故居独立成院,清幽雅致,内设会客厅、舞厅、餐厅、琴房、起居室、书房、办公室等多个房间的复原陈列,真实再现了赵四小姐与张学良将军共同生活的真实场景,演绎着他们伟大、动人的爱情故事,是张学良将军和赵一荻“当代冰霜爱情”的历史见证。

参观完大帅府,老少两代大帅的形象在我心里更加鲜活起来。张作霖虽然是个大军阀,但他那种“天心即民心,为官者要上体天心,下察民意”的为政之道,也值得学习借鉴;他因拒签卖国条约而命丧日本人之手,“个人成败事小,地方存亡事大”的胸怀,也是中华民族气节的体现。张学良将军在“杨、常事件”乃至后来的“西安事变”中,为了维护祖国安全,以大局为重,果断决策,表现了一代豪杰的大智大勇,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离开大帅府,驱车往北,赶往清昭陵。

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努尔哈赤以及孝端文皇后博乐济吉特氏的陵墓,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因其位于沈阳(盛京)古城北,也称“北陵”。现在,以陵寝为中心,已经辟为“北陵公园”,使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昭陵

走进公园,只见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楼殿威严,金瓦夺目,园内建筑与景观巧妙结合,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艺术将自然美和人工美合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天然画卷,充分显示出皇家陵园的雄伟、壮丽和现代园林的清雅、秀美。尤其是园内的古松,据说有二千余棵,松龄达三百多年,摇曳挺拔,参天蔽日。这些苍翠的陵松在金瓦红墙中构成昭陵又一壮丽景观,还有“神树”、“凤凰树”、“夫妻树”、“姐妹树”、“龟树”等众多名目,更是别具特色。

昭陵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其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两侧对称排列,既与明朝皇陵相仿,又具有满族陵寝的特点。前部两侧有华表、石狮、更衣亭等,而正中是牌楼。牌楼系青石建成,四柱三层,雕刻得玲珑剔透,精美无双,为罕见的艺术珍品。游罢牌楼,即可至正红门,也就到了昭陵的中部。正红门层楼高耸,十分庄严,其两翼所装饰的五色琉璃蟠龙壁,因造型生动,更引人注目。正红门内的参道两旁,有华表、石兽和大望柱,它们两两相对,整齐肃穆。石兽中最值得欣赏的是“大白”和“小白”,这两匹石马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据说是以墓主生前最爱骑的两匹骏马为原型雕琢而成。欣赏了石马,即可至碑亭,它与正红门相对,为颂扬墓主而建,里面所竖碑称“昭陵神功圣德碑”。

清昭陵内建筑

清昭陵内建筑

走出碑亭,前面就是方城了。它建造得如同城池一般,前有隆恩门,中有隆恩殿,后有明楼,左右有配殿,四隅有角楼,犹如众星拱月一般,非常雄伟。从隆恩门进去,便来到方城中心的隆恩殿,它以雕刻精美的花岗岩台阶为底座,以金光闪闪的黄琉璃瓦为屋顶,再加上画栋雕梁、金匾红墙,显得异常华丽。

参观罢隆恩殿,经过明楼,即可至宝城。宝城在方城北端,为月牙形。宝城又称宝顶,其下即地宫,安置着墓主夫妇的棺椁和陪葬品。登上宝顶,向四下一望,绿树环合,景色清幽,宛若置身于城市山林中,不由感叹古人选址的高明。

从昭陵往福陵的路上,天空飘起了小雨,给炎热的沈阳带来一丝凉意。到了福陵,雨渐渐停了,导游恭维我们运气好,因为她也由于下雨的缘故,好久没有生意了。

福陵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是清朝皇室命名的第一座祖陵。因地处沈阳东郊,又称东陵。

在雨后的清新空气中,进入福陵景区。远远看去,福陵和昭陵的结构几乎一模一样,只是福陵依山傍水,后面是天柱山,前面是浑河,所以我觉得,福陵虽然没有昭陵大,但气势却在昭陵之上。据导游介绍,清福陵的修建以及后来的重建、改建都是在古代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从选址到规划设计,考虑了陵寝建筑与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追求自然环境与陵寝建筑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陵内装饰

福陵和昭陵一样,门前东西两侧各有下马碑四座,上面的碑文用汉、满、蒙、回、藏五种文字雕刻而成。这是清代前来祭祀的官员们“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标志。下马碑前还各有一个石牌坊,牌楼是四柱三楼式,石刻仿自木构建筑,式样完全相同。在正红门前的两旁还各有一个石雕的华表、两个石狮子左右各一。进入红门是三条笔直的石铺甬道叫做“参道”,垂直北上。参道正中与红门相对的那条道叫“神路”,一切建筑皆以中轴线左右对称排列,两侧设有天柱、石象生、华表等分立与苍松翠柏之间……

苍松翠柏

往前走,依山势所建的神道上出现了很长的一组台阶,导游让我们数一数,竟然有一百零八磴之多。导游告诉我们,这一百零八蹬是有意建成这样的,目的是让人走到这里就弯腰低头,以显对墓主人的尊敬,再就是取风水之说中的好风水一眼望不到头的寓意。这是福陵独有的特色,可谓匠心独具。

由此处拾级而上,便是神功圣德碑碑亭,再后面是涤器房、果房、茶膳房、朝房、隆恩门、隆恩殿、东配殿、西配殿、焚帛炉、二柱门、石五供、大明楼、宝城,结构都和昭陵差不多,不容赘述。

参观完返回时,走在被岁月侵蚀得凹凸不平的砖石路上,看着周围虽经修饰仍沧桑的楼台亭阁,一种历史凄凉之感油然而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故宫   方城   努尔哈赤   奉天   满族   大政   砖雕   陵寝   青楼   中国   建筑   沈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