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有桌饺?

作为中国的传统美食,饺子有它不可撼动的地位。

春节要吃饺子。

正月初五要吃饺子。

立秋要吃饺子。

立冬要吃饺子。

冬至要吃饺子。

除夕还得吃饺子。

饺子似乎贯穿了这一年的始末,从新年伊始到岁末,重大的节日饺子都得端上桌。饺子代表了喜庆团圆,没有饺子的传统节日似乎总是缺少那么一点喜庆的气氛。春晚上小品艺术家不齐声喊出那句我们期待已久的“我们一起包饺咂”,这年就感觉还没到。

尽管有些南方朋友可能会有些不同看法,在一些地区,饺子确实可以被汤圆平替,但是在中国北方,饺子无疑还是第一选择。

这些还只是大家能达成共识,标准的要吃饺子的节日。直到有一天,我的一个朋友执意要提前下班赶回家吃圣诞饺子,我才有些错愕。看来饺子基因已经深深的刻在汉文化基因里,只要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在一起,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都不会违和。

“离家的饺子,回家的面”在中国流传广泛的一句俗语。在我们老家,离家的最后一顿饺子通常被称为“滚蛋饺子”,吃完这顿就意味着要从家里“滚蛋”外出打拼了。这顿饭里凝聚着不舍和祝愿,表面上说是要“滚蛋”其实是祝福游子能够出门安安稳稳早日回家团圆。妈妈们从来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嫌麻烦,亲手包的这顿饺子才是最真情实意的送别。

东北,可能是中国最会吃饺子的地区。

漫长的寒冬开始了,东北人开始“猫冬”。漫天白雪,天寒地冻,让一切户外活动都不太适宜。东北人开始了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干货、冻梨等零食都准备好,一家人在屋里坐在烧的有些烫屁股的火炕上谈天说地,准备度过严寒。

这个时候的一顿饺子自然是必不可少,上冻前已经囤好的大白菜,这个时候拿出来吃正好。年猪这个时候也已经开始长出厚厚的脂肪,来抵御寒冷,这个时候的猪肉吃起来也正好。他们似乎就是为包一顿上好的饺子而生,当然也有一些是为杀猪菜而生。

大白菜切的细碎,用屉布包好,在案板上用力的揉搓着,尽量把里面储存的水分榨干。这是饺子好吃的关键,没有经过人形榨汁机处理的白菜,被放进饺子皮便是对饺子的亵渎。“水尿巴汤”的饺子馅对于北方人来说是绝对不合格的。熬好的花椒油是馅料的灵魂,热油浇上的那“呲啦”一声,是大功告成宣言。

酸菜,东北饺子特有的佐料。能不能积酸菜似乎是一个合格的东北人必考的题目。酸菜季晒白菜的场景可谓壮观,无论是在东北农村还是城市,只要有大片阳光能照射到的空地都可能被整整齐齐的码放上一颗颗的大白菜,晾晒去水分的这几天也是一缸酸菜是否好吃的关键。

经过发酵后的白菜开始展现出另一番风味,那酸爽总是让人欲罢不能。移开可能按辈分需要叫老祖的压菜石,便见到了已经在盐水里浸泡许久的白菜。有经验的老人一眼便能分辨出这缸酸菜的好坏。挑选出已经酸的冒泡的菜,再打上几斤多肥少瘦的猪肉,酸菜饺子的准备工作便完成了。

酸菜必须多洗几遍,要不端上桌后饺子那酸爽程度堪比饺子皮灌满了山西老陈醋,什么都不放都倒牙。对于喜欢酸口的人来说,这一口酸菜饺子下肚,才真正理解东北菜粗中带细的魅力。

老工业基地的衰落,让这个共和国长子进入阵痛期,东北人开始外流。东北饺子文化也开始扩散传播,“正宗东北饺子”的招牌在中国的大街小巷落地生根。尽管中国北方地区都是饺子文化的大本营,但是似乎东北人更懂饺子,没人觉得能拿着饺子这种单一品类在其他地方去赚钱,唯东北人有这个实力和自信。

但是和谐之下却总是危机四伏,总是有人企图用颠覆人们知识储备的方式来创造“新闻”。

“桌饺”这个词的出现属实有点颠覆我的认知,顾名思义就是把饺子直接倒桌子上吃的一种方式。在进入E时代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过这种新奇特的方法,但是最近看到一些人把满满一盆饺子倒在桌子上摊平之后我开始有点怀疑自己是否去了个假的东北。他们似乎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你并不了解它。

那泛着油腻的桌面上倒满了饺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用筷子在桌子上捡着饺子放嘴里,嘴里边吃还边叨咕着“东北就这么吃,实惠儿的”,然后说出了那句东北段子常用结束语“老铁们,没毛病”。视频结束了,徒留下吃惊的我在那琢磨,莫非真有用盘子吃饭会被判刑的地方?

所以我问了东北的朋友,他自认为是半个东北民俗专家,除了“请神儿”这种高端操作还没闹明白,其他方面基本属于万事通。我说你吃过桌饺么?他用手摸着我的额头说:“你烧糊涂了?”于是我让他把视频看一遍,半晌他从嘴里憋出两个字“xx”。

无独有偶,桌饺之后还有地饺。整活儿人从来都会让你耳目一新,他们一次次的把你所谓的见识按在地面上摩擦。地饺就是把饺子铺地板上吃,光滑的地板上铺上饺子,蘸料也直接倒地板上,饺子蘸满后直接放嘴里,这可能是个对任何餐具都深恶痛绝的极简主义者,能用筷子就已经是对你respect了。

我多方求证发现从来没有哪些地方吃饺子有这样的习俗,即使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人们吃饺子也是干干净净的放盘子里,对食物尊敬是人类进入文明世界的一个标志。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就是新闻,所以我也明白层出不穷的桌饺、地饺爱好者出现的原因。总是有人希望通过用这种打破常规的方式来吸引眼球,稀松平常的一顿饺子,只是平铺在桌子上就带来了10W+,对于他们来说吃饺子可没有流量香。

但这却成了一些对东北有成见的人们揶揄东北人的有力武器,每每在东北博主的评论里总会出现“听说你们东北人爱吃桌饺”的论调。那些东北人自己拍的段子成了东北桌饺存在的证据,即使你跟他们解释,但是他们总是捂起耳朵说“我不听”。

东北桌饺成了舆论场,攻击与反击并存,嘲笑与谩骂并存。流量是把双刃剑,在获得了流量的同时还是要保有底线,以丑化文化获取流量的行为必定会被人们所不齿。

东北桌饺这种流量为王时代的畸形产物,不知几时方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东北人   饺子皮   大白菜   酸菜   饺子   中国   白菜   流量   嘴里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