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全链条转移转化体系“助飞”京津冀协同创新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如意

推动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河北经贸大学研究员、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武义青认为,京津二市是我国科技智力资源最为密集丰富的区域,但受到空间所限,需要广阔的腹地。河北省毗邻京津,拥有相对充裕的土地和人力资源、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相对广阔的产业化空间,但创新资源短缺、创新能力薄弱。将京津的研发能力与河北省的加工制造优势、低成本配套优势有机结合,打造以“京津研发、河北转化”为核心内容的协同创新共同体,是优化配置京津冀创新资源、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优势的可行路径。

《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方案(2022-2025年)》日前印发。武义青表示,这是构筑京津冀区域创新系统的有力举措,有望将京南产业园区建成承接京津高端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和首选区,也使得京津冀成长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第三极”拥有了高度的可能性。

当前,制约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一个现实问题在于,京津的高精尖成果与河北承接能力之间的梯度过大,河北省的创新吸纳能力较弱,存在着因差距太大而“接不住”问题。三峡水库由于上下游落差极大,行船时需要关闭闸门,把水位抬升到齐平状态。与此类似,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打造,需要把河北的水位抬高,与京津高水平看齐,这样,科技创新这条“鱼”才能站在更高的平台上,顺利地“跃上龙门”转化为现实成果。

武义青认为,为跨越“知识鸿沟”,河北还需要在服务体系和载体建设两方面着力。科研服务体系方面,建议由政府牵线搭桥,组织京津的科研项目及技术研发、技术交易、技术转移、成果孵化、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服务机构向河北(雄安新区)疏解,形成产业创新综合体,搭建科技服务超市,尽快解决成果转化链条中的“最初一公里”“最后一公里”堵点问题,加快知识扩散的效率和效能。载体建设方面,筑牢一批标志性、有影响力的战略性、功能型平台,比如国家自由贸易区、国家级新区,大力实施高新区增比进位工程,建设一批中试熟化基地,让京津项目在河北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好。

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模式。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组织科技成果直通车、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路演行动,通过定向委托研发项目、代管、共建、设立京津研发飞地等形式,构建“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产业园”全链条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以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面向京津优势科技资源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积极吸引其前来建立区域市场中心、生产基地和区域管理中心,形成各类企业互补共生、配套完善的高科技产业集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河北省   共同体   河北   水位   链条   成果   体系   区域   优势   能力   专家   资源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