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凉,补肾却上火 上热下寒?张仲景经典补肾方 温补肾阳 调和阴阳

大家好,我是王医生,你有没有这种情况,冬天怕冷夏天怕热,明明手脚冰凉,但又爱上火,那多半是体内寒热不均匀了,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医圣张仲景的方子,可以温养命门之火,温暖全身,让身体寒热均匀!

前段时间就诊了一位患者,说自己的症状很奇怪,平时怕冷又怕热,总是腰酸腿软,浑身乏力不舒服,明明手脚冰凉,暖不热,却动不动就上火,特别是近两年来嘴里反复长口腔溃疡,扁桃体炎,牙龈也总红肿胀痛,鼻子也总是干的难受;脸上身上总长红肿疙瘩,一按就疼,但患者用了清热泻火的药没效果不说,上火还更严重了。

仔细询问后,发现病人还伴有头晕脑胀,咳嗽,咳痰以及尿频,尿急等症状,查其舌苔发现舌头色红,中间有裂痕,舌尖及中段舌苔少,但舌根处舌苔厚腻发白。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阴阳消长的根本,肾阳主导了一身的阳气,所以患者出现腰酸腿软、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等症状。从中医理论上来说,我们人体内有阴气和阳气,两种气体,它们互相制约,也互相利用,两者需在平衡状态,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运作。而阳气,大多表现的是积极的一方,也是温暖的代表,可以预防阴气过重,对抗体内的寒气,让身体保持温暖,少出现体温过低、手脚冰凉的现象。而且阳气与气血的运行也有很大关系,如果阳气不够充足,就会影响体内的气血运行,给身体带来一些麻烦

所以诊断病人是肾阳亏虚导致的寒热不均,整体呈现“上热下寒”之象,所以给予医生张仲景的经典补阳方“桂枝芍药知母汤”进行加减治疗

药物分别是桂枝,芍药,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和制附子。

首先制附子可以温阳散寒,和桂枝一起,可以温通经脉,让筋骨关节里,气血流通的通道更畅通。

桂枝加上麻黄,生姜和防风,可以温散表湿,例如我们下肢水肿,就是水湿郁积在了皮肤表面。

白术也可以除湿,可以和制附子一起,助阳除湿,赶走关节内部的寒湿,这样我们的四肢内外,都不会受到寒湿的侵袭。

然后再用知母和芍药,益阴清热,防止温燥的药物太多,伤害我们身体本身的阴液,也防止温燥的药物在我们的身体里生火生热。

最后再加一味甘草,调和所有药物的药性。桂枝芍药知母汤,对于阳气虚弱,寒湿侵袭四肢关节,造成的四肢疼痛,下肢麻木,水肿等等,有很好的作用。不过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我们还是要一辨证论治为基础,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表现,做一些药物和剂量的加减调整。

总结:中医常说辨证论治,透过现象看本质,像这个病人,明明是上火,但病根却是因为肾阳虚,如果此时再用清热泻火的药将本就微弱的阳气清除,那只能说是雪上加霜,病情自然会加重,因此在用药前必须要辨明自身症状,对症用药,切勿自己盲目服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调和阴阳   知母   附子   舌苔   寒热   桂枝   芍药   阳气   气血   手脚   药物   身体   经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