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感染已成定局,医疗挤兑在所难免,放开派、清零派干正事了

#头条创作挑战赛#

无论是放开派,还是清零派,都该清醒了,没必要再去争论该不该放开,该不该清零的问题了,这些问题已经过时了!

因为全国已经放开了,不可能再清零了。木已成舟,事实既定,不可更改。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面对事实,接受新冠,应对感染。这个事实真的很残酷,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样子。但是应该明白的是,这个世界永远只能是你去适应它,而不是它来适应你。

我们需要应对的事实一:未来1至2个月,会有一轮大规模的疫情爆发,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包括我们自己都可能会感染。(别说我骇人听闻,这是专家发布的)。

而且,12月6日,国家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在清华大学讲座时,也说道:“放开后第一波疫情冲击一定会到来,不管防护多好,大多数人都难以避免被感染,或早或晚而已。累计感染率,最后可能会达到80-90%。更长时间看,每个人至少都会经历一次感染。”

别认为这是吓唬人的,也别无所谓。每个人体质不同,新冠病毒似不似感冒,痛得有多深,只有自己感染了才知道。

别认为自己体质好,或许能躲过去,说不准你就是症状最重的那个。

我们需要面对的事实二:医疗挤兑是肯定的,别不承认。很多事情,并不是你不接受,它就不会发生;也不是你不承认,它就会没有的。

“新冠中造成最多死亡的,是医疗挤兑,而不是疾病本身。”这是全世界共同验证过的真知。

特别是老年人、有基础病的人群和体质弱的人群,有必要作好向死而生的打算了。

保护好自己很重要!能不阳就别阳;能晚阳就尽量拖到晚一天阳。因为奥密克戎还在不断变异,毒性会越来越弱,晚一些阳时的症状可能会更轻,对身体的伤害也会更小。

所以,要加强防护,别没事儿出去冲锋陷阵;尽量别让自己成为第一波沦陷者。

没事儿多看看《个人防疫手册》,多多了解防疫知识,知道自己阳了该怎么办。事先做好准备,事到临头才能从容应对。

国家鼓励一些轻症状者,比如发烧、咳嗽、咽痛、头痛、流涕等(都属于大号感冒),自己居家隔离,一周左右就可治愈。别一发烧、一咳嗽就往医院跑,要把医疗资源留给重、危症状者。

给大家摘录几点应对感染的必备知识:

一、当被通知核酸检测阳性或者自测抗原阳性时,居家须注意以下几点:

1、居家康复期间严格做到不外出,谢绝一切探访。同住人应做好个人防护,一并遵守居家隔离要求;

2、感染者单独居住在通风良好的房间。衣物、床单、毛巾等用品与他人分开存放、分开洗涤。单独使用餐具。房间内配备体温计、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及消毒产品、带盖的垃圾桶等防疫物资;

3、感染者进入家中公共区域应规范佩戴N95口罩。同住人与阳性感染者接触时,或处理其污染物及污染物体表面时,应当做好自我防护,佩戴N95口罩、一次性手套,与其保持1米以上距离,做好手卫生;

4、各居室应关闭房门独立开窗通风,房间每日至少上、下午各进行1次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以上;

5、生活垃圾要妥善处理,每次清理垃圾时用双层塑料袋装好并扎紧袋口,避免出现遗洒,并对其外表面和封口处消毒后,由同住人佩戴N95口罩及戴乳胶手套将垃圾放至社区指定位置;

6、除生活必需品和药品外,尽量不要订购其他快递。收取快递、外卖时采取无接触方式,开门时需规范佩戴N95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并在开门前后做好手卫生。


二、个人得知阳性后,如何自我医疗服务(附用药清单)

阳性感染者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一般普通中青年患者感染后,病程为7天左右,接种过疫苗并完成加强免疫的人群病程更短、病情更轻。部分老年人,尤其7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病情更为复杂。

结合专家意见,针对病毒感染大多采用对症治疗,药物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是缓解症状,建议在出现症状的初期对症用药:

1、如果出现发热、头痛、咽痛且明显影响休息和睡眠,可以服用解热镇痛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儿童可选用相应的混悬液;

2、如果出现咳嗽症状,建议使用复方鲜竹沥液、宣肺败毒颗粒、急支糖浆等;

3、如果出现痰多、咳痰费力症状,建议使用复方甘草片、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

4、如果咽痛、咽干症状明显,建议使用华素片、西瓜霜含片等;

5、如果鼻塞流涕症状明显,建议使用扑尔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布地奈德喷鼻。

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慢性病、基础疾病病情加重,患有基础疾病的人一定要规律用药,控制好病情。

如果此生不得不阳一次,那么,希望我们阳在最后,最快恢复。所以,正视即将到来的难关,做好准备,保护好自己才是正事、大事。

做好准备,从容应对吧!从今天起,加强营养,加强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坚持乐观的心态,提高自身免疫力吧!

我们与新冠博弈三年,谁才是最后的赢家?没想到结局是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可能会   阳性   定局   在所难免   口罩   防疫   病情   症状   清零   防护   事实   疾病   建议   医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