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家超市2022年三季度报告及3家电商平台最新财报

8后疫情时代,各大传统商超纷纷着手转型,随着国民经济逐渐复苏,部分商超企业的业绩也有所好转。但是内部竞争局势依旧严峻,无论是本土超市、外资超市还是电商平台,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下沉市场,都“打”得难解难分。

近期,15家商超的2022年三季度报告已全部出炉。从增长态势看,永辉超市、联华超市、红旗连锁、三江购物营收、利润都取得正向增长,但永辉超市和联华超市的净利润仍旧亏损。

另外,外资商超沃尔玛整体业绩实现增长,且中国电商业务表现出色。

此外,家家悦、国光连锁增收不增利;人人乐、中国顺客隆增利不增收;而北京京客隆、中百集团、步步高、利群股份、华联综超、大润发则陷入营收、利润双下滑的局面,其中,北京京客隆和中百集团成为沦陷的“重灾区”,下降幅度令人咂舌。

观察上述企业财报可以看到,商超企业提升业绩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调整商品结构,提高综合毛利率;二是加强精细化管理,对部分门店进行优化,降本增效;三是开辟除线下门店以外的业务收入,如线上平台、外销代理等。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商超企业将更加复杂多面,但必定趋向满足顾客个性化、舒适化、便捷化的消费需求。

营收、利润双增

永辉超市: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09.07亿元,同比上升1.53%;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19.94%,同比增加1.19%。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8.87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6.42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减亏12.91亿元、11.86亿元。

外部竞争环境好转,营业收入与综合毛利率实现双重增长,前三季度亏损幅度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收窄。但由于国内各省市新冠疫情的反复,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时该企业作为保供企业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整体经营利润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联华超市: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约212.46亿元,同比增长1.79%;净亏损约1.13亿元,同比减亏31.93%。

红旗连锁: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75.73亿元,同比增长8.18%,实现净利润3.57亿元,同比上升2.27%;扣除新网银行等投资收益,主营业务净利润为2.9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67%。

该企业收入及利润的增长主要是门店整合取得的效果。

三江购物:2022年前三季度,三江购物实现营收31.04亿元,同比增长4.28%;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61.82%;扣非净利润8175万元,同比增长82.79%。

该企业称营收提升主要因门店销售增长所致,同时提升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带来效益提升。

沃尔玛:2023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总营收为1528亿美元(约为10879.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或9.8%(受汇率影响),营业利润为60亿美元(约为427.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第三季度净销售额增长6.9%,可比销售额增长5.6%。

值得注意的是,沃尔玛中国电商业务表现出色,第三季度电商净销售额占沃尔玛中国总净销售额的41%,其增长率为63%,两年叠加增长率为159%。

在全球范围内,沃尔玛旗下的山姆会员店销售额和会员数量均有所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其同店销售额在第三季度增长了10%,或在两年期的基础上增长了23.9%,会员收入增长8.0%。

增收不增利

家家悦:2022年第三季度,该企业实现营收45.84亿元,同比增长4.13%;净利润1420.39万元,同比大增69.33%;扣非净利润实现206.40万元,同比增长0.52%。

前三季度,家家悦实现营收139.63亿元,同比增加5.7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7亿元,同比下降2.4%,扣非净利润实现1.58亿元,同比增长2.16%。

山东其他地区营业收入增长较快,毛利率略降,主要受新增门店较多影响,且新业态会员店、 折扣店主要在该区域;省外地区处于培育期,同期毛利率相对较低,但通过供应链整合,商品结构优化,毛利率显著提升。

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新开直营门店20家,其中山东省16家,北京2家,其他省份2家;第三季度关闭门店11家。至报告期末,公司门店总数1006 家,其中直营门店969家,加盟店37家。

国光连锁:2022年第三季度,该企业营业收入为5.92亿元,同比上涨9.48%,净利润为0.08亿元,同比增长46.16%。

前三季度,国光连锁营业收入为17.15亿元,同比增长6.05%,净利润为0.2亿元,同比减少45.27%。

营业收入同比上升主要原因是生鲜民生类商品销售上升。虽然营业收入和毛利额同比有所增长,但因费用上升,以及去年同期公司收到政府上市补助980万元,本期无此补助,导致同比利润下降。

增利不增收

人人乐:人人乐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公司实现营收9.43亿元,同比下降17.3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1亿元,同比增长33.66%;扣非净利润为-1.88亿元,同比增长28.64%。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0.41亿元,同比下降22.0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6亿元,同比增长34.71%,亏损收窄;扣非净利润-4.42亿元,同比增长27.54%。

中国顺客隆:中国顺客隆发布前三季度业绩,营业收入约4.98亿元(未经审核),经营成本约5.23亿元(未经审核),股东应占净亏损2271.87万元(未经审核),资产规模约3.87亿元(未经审核)。

2022年中报显示,中国顺客隆实现营收3.13亿元,同比下降23.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439.9万元。按此计算,中国顺客隆第三季度依旧亏损831.97万元,甚至有扩大趋势。

营收、利润双降

北京京客隆:北京京客隆发布前三季度业绩,公司实现营收76.52亿元,同比下降9.84%;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6059.9万元,去年同期为亏损403.3万元,亏损大幅扩大。

报告期内,京客隆新开4间便利店(包括3间直营便利店及1间加盟便利店),关闭了20间店铺(包括3间综合超市,16间直营便利店及1间加盟便利店)。截至报告期末,其零售店铺总数为145间。

中百集团:中百集团发布第三季度业绩,公司营业收入29.71亿元,同比减少1.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644.24万元,同比减少135.64%;扣非净利润为-7564.61万元,同比减少68.41%。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2.11亿元,同比减少1.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减少369.71%。扣非净利润为-1.29亿元,同比减少69.26%。

中百集团称,2022年受行业环境及疫情反复等方面影响,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减少,经营毛利随之减少,其次部分经营费用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以及其他收益同比减少等,使得公司前三季度利润亏损增加。

步步高:2022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1.36亿元,同比减少32.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5.57万元,同比增加86.71%;扣非净利润为127.87万元,同比增长103.68%

前三季度,该企业营业收入79.58亿元,同比减少24.00%;净利润1792.97万元,同比减少90.10%。扣非净利润为-3396.30万元,同比增长79.55%。

步步高称,受疫情防控常态化影响,居民消费复苏缓慢,加之渠道竞争依然激烈,实体零售行业承压较大,报告期内业绩较上年同期下降。此外,上年同期发行金星路步步高广场不动产资产证券化(REITs)项目产生投资收益;

利群股份:2022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实现20.26亿元,同比下降6.05%;净利润482.96万元,同比下降94.01%;扣非净利润约为-123.91万元,同比增长97.28%。

前三季度,利群股份实现营业收入60.89亿元,同比减少6.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67.3万元,同比减少83.31%。扣非净利润约为-1044.15万元,同比增长64.84%。

该企业称营业收入下降主要系疫情反复所致,零售门店所在区域,如青岛、烟台、日照、威海、上海、连云港等多地门店因疫情封控停业,正常经营门店也受疫情影响客流下降。

但在疫情常态化对零售行业整体影响的形势之下,公司积极挖掘业绩增长点,加强社会商品配送业务,品牌代理外销规模持续扩大,外销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17%;不断加强线上业务拓展力度,线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 15%。

值得注意的是,该企业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上升,与加强精细化管理,积极把控成本,综合毛利率提升,优化华东区域门店调整,加强社会商品配送业务,品牌代理外销利润实现增长,线上业务规模不断提升有关。

华联综超:华联综超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2亿,较去年同期减少19.82%;净利润亏损1.02亿,同比增加27.18%。扣非净利润约实现-9025.70万元,同比增长23.88%。

前三季度,华联综超实现营业收入55.14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0.29%;净利润亏损1.69亿元,同比减少6%。扣非净利润亏损1.72亿元,同比减少18.81%。

对于收入下降,华联综超表示,主要是由于零售行业竞争激烈、其他渠道分流以及疫情对公司部分重点地区经营造成影响导致。净利润下滑主要是由于营业收入减少和毛利额下降所致。

高鑫零售(大润发):高鑫零售(大润发)发布2022财年中期业绩(2022年4月1日-2022年9月30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406.11亿元,同比下滑2.2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应占净利-0.69亿元,而2021年同期为净利润1.17亿元,同比下滑159.0%。

报告期内,高鑫零售(大润发)新开1家大卖场及2家中型超市,关闭了4家门店,此外,1家门店由中型超市转为大卖场。截至2022年9月30日,高鑫零售(大润发)在中国共有488家大卖场、10家中型超市以及99家小型超市。

当前,多数商超企业还在摸索转型,业绩上还有很大的回升空间,近两年来自内、外部各种因素的打击,对它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相信经历过至暗时刻,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将具备更加稳定的经营能力。


三大电商平台三季度财报已全部披露,京东、阿里表现稳定,拼多多增长迅速


导语:三家巨头的第三季度财报都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信心,未来还有更多可能。

11月28日,拼多多发布了2022年Q3财报,至此,京东、阿里、拼多多三大电商平台今年的第三季度财报已全部披露。

在全球经济环境面临严峻挑战背景下,三家巨头的财报表现获市场积极评价,在某些指标上,超过市场预期。

总体来看,营收和利润均为正增长,相较于拼多多的高速增长,京东、阿里表现相对稳定。阿里的本地服务和菜鸟均获双位数增长,京东收购德邦后,供应链水平提升;营业成本上,三大巨头都一定程度上削减了部分开支,在降本增效背景下,降本效果明显,三家具体表现如何?是否有新亮点?

阿里:营收增长3%

本地生活服务和菜鸟成亮点

营收上,截止2022年9月30日止季度,阿里巴巴实现收入2071.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营收尽管低于市场预期,不过在现今经济环境下,已经表现得非常不错。

归母净利润亏损人民币205.61亿元人民币,阿里在财报中解释亏损原因称,主要是公司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投资价格下降导致。但从主营业务来看,在非公认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为338.20亿元,同比增加19%,超市场预期。

收入变化的部分,阿里的客户管理收入相较于上年同期下降了7%,为664.97亿元人民币,值得一提的是,客户管理收入上个季度已下降10%。客户管理收入是阿里淘宝以及天猫的广告收入和电商佣金。

具体业务上,菜鸟和本地生活服务的「到家」及「到目的地」表现不错。同比增长分别是21%和36%。其中,「到目的地」的高德表现亮眼,国庆期间日活达到2.2亿。

另一个亮眼的数据是高消费人群数量,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的12个月内,在淘宝和天猫消费超过10000元人民币的用户维持在1.24亿并且有98%的留存率。

图:截自阿里三季度财报

互联网寒冬下,阿里的降本效果如何?

财报显示,截至9月30日止三个月,营业成本为1312.10亿人民币,同比下降5%,市场营销费用较上年同期的288.57亿元缩减至223.59亿,从数据上看,降本效果明显。

图:阿里巴巴今年三季度财报

京东:坐稳头把交椅

供应链能力继续提升

营收上,今年京东继续在第三季度坐稳头把交椅,财报显示,京东实现营收2435.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4%。实现归母净利润60亿元,上年同期则净亏损28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归母净利润为人民币100亿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50亿元。

其中,京东净服务收入为46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2.2%。京东物流外部客户收入同比增长67.8%,占京东物流总收入比列近七成。

此外,京东公布了员工总人数,财报显示,截止三季度末,京东总员工人数为50万人,比去年增加7万多人。在财报中,京东称,继续扩大高质量就业规模。

京东引以为豪的供应链也表现不错,财报显示,三季度收购德邦后,京东物流运营超1500个仓库,管理的仓库总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一年新增近700万平方米。

借助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京东“奔富计划”带动农村超6200亿元人民币产值,智能供应链为工业制造降本增效提质。

京东版本的降本增效中,京东财报显示,今年三季度,营销开支和一般及行政开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削减,营销开支从上年同期的77.69亿元削减至76.05亿元,同比减少2%,一般及行政开支从上年同期的30.5亿元下降至26.22亿元,同比下滑14%。

图:截自京东今年三季度财报

拼多多:营收和利润高速增长

营业收入上,拼多多今年三季度实现营收355亿元,同比增长65.1%,尽管营收不如京东和阿里,但增速上远超两者,展现出拼多多在糟糕经济环境下的韧性。其中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05.89亿元,同比增长546%。营收和利润都实现高速增长,超过市场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拼多多连续六个季度实现利润正增长,对此,拼多多称,营业水平未必能持续,不建议将本季度账面利润作为公司未来盈利情况的参考。

到具体业务,拼多多在线营销服务营收从上年同期的179.47亿元增长至284.26亿元,同比增长58%;交易服务营收从上年同期的34.77亿元增长至70.22亿元,同比增长102%;商品销售则出现下滑,从上年同期的8211.5万元降至5640.7万元,同比下降31%。

运营费用上,相较于阿里和京东的“节衣缩食”,拼多多今年三季度的总运营支出较上年同期的128.08亿元增加至176.54亿元,同比增长38%。

具体成本上,营销费用同比增加了40%,达到140.49亿元。同时,拼多多继续在研发上加大投入,同比上升11.4%至27亿元。

尽管部分运营费用在数据上有增长,但是运营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59.6%下降至49.7%,从比列上来,降本效果也非常明显。

三家电商巨头从结果上来看都表现不错,尽管阿里增长不如预期,但在现今经济环境下,已实属不易。总体来看,三家巨头的第三季度财报都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信心,未来还有更多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超市   家电   阿里   疫情   上年   净利润   同期   季度   利润   收入   报告   最新   平台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