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南环游,松阳的那些古村落,​江南客乡水墨石仓

一早从龙泉出发,进入松阳境内

山道弯弯绕绕,断断续续的小雨洗出一片绚丽的秋色,四天前出来时还担心叶子没有黄,才几天功夫,星星点点的黄叶已经连成了片

山谷中的村落云雾缭绕,飘飘欲仙

一只尾巴长长的鸟儿飞过,翅膀展开,每一根羽毛的弧线都那么完美

这次出行最先属意的是松阳,1800多年历史,“最后的江南秘境”,听着就让人心驰神往

落日余晖中金色的杨家堂,在悬崖上开了一间书店的陈家铺,松庄村的石桥归牧,吊坛村的柿子红了,,,

进松阳的第一站,是南部大东坝镇的石仓

石仓的居民大部份是清初从福建汀州迁入浙江松阳的客家人的后代,他们至今仍说汀州话,遵循闽俗,保留了闽地的民俗文化传统,人口约6000余,以阙姓为主

因此,石仓的古建筑既有徽派风格的粉墙黛瓦,又有福建客家的“九厅十八井”和“围屋”格局

石仓大屋分布在石仓溪两岸

客家人习惯以宗族为单位聚居,一姓一屋,在上茶排(六村)、下茶排(七村)、山边、下宅街、后宅、蔡宅等6个古村落中,30多座规模宏大的明清建筑静静伫立了300年

尤其在六村、七村一带,集中了其中的18座大屋,每一座都有自己的堂号:余庆堂、福善堂、敦睦堂、善继堂、怀德堂等等

在一座大屋的门口张望,出来一位老者,操着福建味的普通话邀请我们进去参观

层层叠叠的院落,一进一个天井,围出一方方阴晴雨雪的天空

正中是香火堂,供奉着神龛和祖宗牌位

客家人的宗族观念很强,“四时八节”的祭祀都很郑重

墙上挂着一个镜框,一条条列出“祀祭规范”,祀祭品精确到了红公鸡一只2斤左右,猪肉的斤两、鞭炮的数量也都有明确规定

香火堂的木雕极为精细,牛腿上的小神仙表情生动,笑吟吟仿佛就要迈腿下来

繁复精致的窗格,不禁担心打扫卫生会不会不太容易?

看这凤凰的雕工,忍不住很没见过世面地赞叹出声

迎我们进门的老者自豪地看着我们惊叹,交待我们可以随便看,背着手走开了

我想我应该不会让陌生人在家里随便逛的吧,况且一间陋室也实在没有什么值得逛的地方

不像这石仓大屋,连天井的地面都用鹅卵石精心地拼出图案

相隔300年,亦能真切地感受到古人认真过日子的心劲,有目标有追求,有祖先传承有四季轮回,四时八节规矩归属,细致地填满生命的每一天

这座大屋叫敦睦堂,嘉庆十五年开始兴建,建筑面积1841平方米,共有4个厅堂,29间居室,是茶排阙氏的第二座大屋

敦睦堂现在依旧有阙氏子孙居住,灶上炒菜的大伯回头笑笑:我们这还不算大,你们往下走走,那边还有几座规模更大的

一直很喜欢福建人,喜欢他们的家族观念,喜欢他们的勤劳勇敢,喜欢他们的和气生财

在村道上慢慢走,山林间隐现的屋顶让人想起元宝

去年去山西看古建的时候老师讲过古建的屋顶一般有四种: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和硬山顶,前两种是寺院和皇宫、贵族用的,平民只准用后面两种,那,这是悬山顶是硬山顶?

不晓得,只知道很有特色、展翅欲飞的弧度很好看,其他的全还给老师了

几只大鹅在土墙下昂昂地叫了两声,表示嘲笑

走过攻略上提到的清代道光年间建造的“八卦门楼”,得名于提额两侧的八卦砖雕图案

这边这座大屋的门脸上还留着时代的印迹,斗争的哲学连山中的老屋都不曾放过

高高的黑瓦马头墙,小小的窗子,有一种森然的压迫感,粉墙已剥琢,露出橙红的底色

一直以为马头墙是为了好看,其实不然,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密度大,不利于防火,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时起到隔断火源的作用,因此马头墙又叫封火墙、防火墙

一只鸟儿站在墙顶上看云识天气

一只小黑狗假装凶狠地吠叫

鸟儿嫌它吵,得儿地一声飞走了

前面是阙氏家祠,康熙末期从福建迁来的第一世始祖阙盛宗的香火堂

墙上的清明祭扫轮值表已经排到了2045年

厢房里没人,电视上正在演戏,不知道是婺剧还是闽剧,婉转的唱腔里时光似乎倒流了

家祠在年三十是最热闹的

看过一篇石仓的游子写的关于石仓的春节:“大年三十凌晨,家家户户就开始杀猪宰鸡,大堂中,几张八仙桌拼成长长的供品台,先祖的画像挂在上首,族人们一大早就将自家最好的年货摆放在台上,点蜡烛,烧香纸,大人一边照看一边聊天,孩子们就围着厅堂跑来跑去的玩,虽然嘴馋那些琳琅满目的好吃的,但还是忍着,时辰到了的时候,大人们就拉着孩子跪拜、上香,祭祀活动一直持续到下午,然后家家户户鸣放鞭炮,才算是真正开始过年了”

“忙活的大人,奔跑的孩子,热闹的村庄,一副欢天喜地的模样”,这才是故乡的样子,这才是年的样子

(春节图片:搜狐瓯江行)

或许应该在年三十再来一次石仓,重拾那些城里消失已久的年味儿,也许随后的一整年都会因此红火起来呢

一边感叹一边就走到了善继堂

善继堂是石仓最奢华、布局最讲究、保留最完整的古民居之一,建筑面积2050平方米,二进九开间

封建社会对建筑有严格的等级划分,《明会典》中规定:公侯七间,一至五品官员五间,六-九品官员三间,只有皇家建筑才可以是九开间,比如天安门,也只是面阔九间

客家人有聚居的习俗,原本三开间的祖宅,随着家族人口的增加,一代代向两侧伸展扩建,以自家的香火堂为中心,形成了一座座“违制”的大屋

江南的偏僻山野中,倒也没有朝廷衙门的人来兴师问罪

或许正是这从小聚居的大屋,共同的记忆、共同的家,更加深了客家人心底血脉相连的家族观念

沿着指示牌去找余庆堂

石仓溪里一只白鹭在看山看水

溪边的树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竟然是核桃,还是第一次看到核桃年轻时候的样子

建于乾隆年间的余庆堂比善继堂和敦睦堂大得多,占地面积3260多平方米,是松阳县最大的古民居之一

面阔74米,进深40米,共有9个厅堂,18个天井,使用了31副楼梯,大小房间129间,有人数过,大屋里的立柱多达552根

据说早年余庆堂里曾住进过2个生产队,近300人

现在有一部份开辟成了“幸福夕阳健康服务点”,老年活动中心的意思?

同样形制的大屋,几处看下来有点审美疲劳,还有一座乐善堂在村子的另一头,据说是当年县太爷的女儿下嫁于此的婚房,婚房天井上方的屋檐瓦上全部都印有“喜”字

看这高大的砖雕门楼,粉墙墨画,飞檐重重,应该就是深宅大院的正解吧

饿了,挑一家人多的路边摊先吃饭

竹匾里晾晒的辣椒红得喜庆,煤饼炉上嘶嘶的烧水壶让人生出一种要过年了的慵懒

这热腾腾的一锅里,最好吃的是打底的油豆腐

这种油豆腐是石仓的特产,豆香浓郁、绵软香滑

为此我们饭后还特地跑去蔡宅的豆腐工坊看

原以为是老底子留下来的作坊,却不料是一个新建的油豆腐加工过程展示馆,有点失望,但是,炸油豆腐的香气令人难忘,免费试喝的豆浆也很浓稠香滑

还有一个白老酒工坊没去,据说石仓的酒与江南别处的米酒不同,是用当地野生的辣蓼草榨成汁、加米粉发酵后制成酒药,酿出的白老酒酒色金黄,甜香中带着一丝淡淡的酒酸味,很别致

有点可惜的是契约博物馆,一听是新建的、而且等下还要去吊坛村,就略过不找了

回来复习时,发现博物馆是新的,新得很有特色

博物馆里面的东西是旧的,收藏了两三百年里石仓人订立的各式各样的陈年契约,有房契、地契、帐本、科举考卷、家谱、婚约,甚至分家文书、卖女典妻契约等等,石仓近300年的乡土生活、客家人来到石仓后的人间烟火,尽在其中

做攻略的时候没想到石仓有这么大,没有留足时间,真的很想年三十再来一次

石仓有句宣传语,叫作:江南客乡,水墨石仓,点染了春节喜庆颜色的水墨画一定会有种动人心魄的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松阳   江南   浙西   敦睦   粉墙   客家人   天井   福建   香火   水墨   山顶   豆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