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浅悟:不积之福

人生旅途,自觉不自觉,大多会想现在有什么了,还要有些什么,日子才更有奔头。渐行渐远,暮然回首,惊觉之间可能也会有所感悟,不能只想有了什么,还要想没有什么,无名无利,也无病无灾,也许就是不积之福。

(图片来自网络)

人言虚心实腹,似乎就是对不积之福的一种诠释。自然界中积累作为一种现象普遍存在,持续的积累往往会产生“毒性”。例如,河豚鱼喜食特定贝类,在体内富集毒素。再如,当下治疗一些疾病,需要终身服药,“是药三分毒”,大概是指其某些方面特性突出聚焦,可以产生药性。如果药物无法通过常规代谢完全排除身体,那么在体内长期积累,就会损伤内脏,这种“内伤”令人深思。

或许好的药物甚至食物都应给具有一个特性,就是经过消化、吸收、代谢之后,分解产物要么被人体充分吸收利用,要么被顺畅排除体外,无不可用之物,无不可排之物,无沉积体内之物,才能保持身体持久健康。我们日常食用的主食,大约都有这样的“三无”特性,多吃些、长期吃,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吃饱肚子,事关身体,天大事情,一方面在获得有,一方面也在追求无。

相对于身,心更小巧,恐怕更是放不下太多东西,不积之福更是为要。就像那个著名的“科学实验”,先把代表重要意义的大块石头放进心灵的瓶子,然后依次放入重要递减的东西,反之心灵可能就不堪重负了。在此逻辑和选择之下,理清思路、稍加对比,似乎真正重要的东西就不是太多了,心反而“变大”了,用内啡肽的理性战胜多巴胺的狂野,可以从容放下那些真正的人生珍品。

无论是滚石上山,还是就势下坡,都少不了减法。凡是能够积累成毒的东西,大都会有上瘾性,往往需要越来越强的刺激,以维持不断衰减的边际效应,当然也会积累越来越多无法排出体外的“毒性”。物质和能量相通,物质和能量守恒,精神是能量的升华,无有在形也在心,多一点精神自在,或许就会少一点物质羁绊。不积是满后之无、舍得之福。

悟之信之,乐之行之。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内啡肽   毒性   体外   药物   能量   特性   物质   身体   心灵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