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记忆:湘西是一个很有乡味的地方

我的家乡是湘西保靖县迁陵镇的一个小山村,这里山青水秀,酉水河从村前流过,因为酉水河在村口转了一个急弯,形成了一个急滩,因此村名叫陡滩,这是保靖城沿河而上的第一个滩,每年冬季水位下降,河中的大石头裸露出来,上游村寨的客船中午从城里上来,船老板在滩下就把船停在岸边,然后示意坐船的人下船,沿着沙滩走到滩上,然后船上留下三四个年轻力壮的人撑镐,有的客船机器的马力小,上滩非常吃力,往往船头四个人撑镐还上不去,机器冒着黑烟,隆隆的声音响彻整个河面,有的船实在上不去,就叫七八个人在船头用索子拉,大家一起喊口号,为了把力集中在一起,客船上了滩,然后停在岸边,大家依次上船,然后继续逆流而上,2000年8月的时候,上游碗米坡水电站修建,上游的老百姓去保靖县城开始坐车,因为客船下不来了,酉水河开始变得宁静了许多,再后来,因为下游的水位不稳定,一到冬季,下游的水位见底了,下游的客船也无法正常行驶,从此,酉水河沿岸的客船全部退出历史舞台,很多村子修了车路,酉水河这条黄金水道从此被遗弃,再也看不到来来往往的客船了。

火坑

这里是土家族聚居地,大部分都是木房子,木房子都有吊脚楼,看起来非常美观,村子里有一些木匠师傅,他们会建木房子,会雕刻图案,会做家具,农村里很多工具都是出自他们的手,谁家有需要做木质的工具都会叫村里的木匠,一天管三顿饭,木匠很敬业,每天天亮就干活,做事非常认真,因为在农村,木匠是一个很受尊重的职业,农村是一个讲究口碑的地方,口碑好的人往往大家都很喜欢,大家每事就会聚在一起聊天,在我们湘西,晚上就是聊天时间,村里的人喜欢串门,经常拿着电筒,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火坑,晚上烧柴火取暖,特别是在冬天,老百姓会去山上捡很多柴,留着过冬,晚上一家人围在火坑边烤火,坐在椅子上看着电视。

背篓

背篓是村里人的运输工具,不管是去山上摘玉米、挖花生,还是去城里卖农产品,背篓是老百姓的常用工具,每天都需要用,女人经常背着它去河边洗衣服,也不知道是哪个先辈发明了背篓,它是用竹子做的,因为湘西很多村寨都有竹林,只要有山的地方就有竹子,很多人都会用竹子编制背篓,一天的时间能编制两个,首先把竹子砍细,然后把粗的在火上烤一下就折弯,然后细竹子绕在粗的上面,现在城里一个背篓需要五十块钱,价钱上不便宜,一个背篓能用好几年,质量非常可靠。

土家木房

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菜地,一年四季蔬菜不用去城里买,只要人勤快,蔬菜完全够一家人吃,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谁家的菜不够吃了,或者是谁家的菜吃腻了想换口味,去别人家说一下就行了,每家菜地里都有很多蔬菜,都会乐意叫你去菜地里摘就行了,左邻右舍有什么好吃的都会热情的叫你去尝,以前生活差,村子里没有自来水,老百姓要去村口的水井挑水,大人们每天起来的很早,一个早上挑两回水,因为家里养有猪,有鸡鸭,如今,生活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老百姓再也不用去水井挑水了,早上打开水龙头就有水了,早上在院坝里把水龙头一打开,水哗哗的流出来,鸡鸭就跑过来了。

峰桶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农村,很多老百姓家里都有峰桶,一到春季就会在桶里放一点糖水,然后把桶放在山里,等到有蜂群入驻的时候,再把蜂桶转移到家里,让它们在家里安营扎寨,每天蜂子进进出出,不停地去山上采花粉,然后从山上飞回来,一到国庆,就是取蜂糖的时候,村民常常会留一些蜂糖让蜜蜂过冬,纯正的蜂糖在城市里是供不应求,毕竟这是有限的野货,在还没有取蜂糖之前,已经有很多亲朋好友预定完了,根本不需要去城里卖。

溶洞口

村子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最常见的就是溶洞,村前村后都有好几个,记得小时候,经常和七八个伙伴去山上捡干柴和草,然后用铁丝绑起来做成火把,拿着火把一群人进溶洞玩,溶洞里有水,也有很多石笋挂在空中,溶洞很深,从来没有人走到底,包伙伴们常常进去两百米就不走了,因为怕火把熄了或者燃完了就出不来了,有时候走在前面的伙伴看见蝙蝠就吓着退回来了,大家都跑出来了,心怕被蝙蝠追,年纪小的伙伴经常掉在最后面,然后脚陷在水泥里去了,年纪大的伙伴就跑回去把年纪小的伙伴拉回来,直到退回到洞口,虽然村里的美景没有得到开发,但是依然是湘西最美的村子,村子里非常安静,走在酉水河边,只看见河中央鱼在跳跃,河边的虾也很多,站在码头上,已经看不到一只渔船了,因为酉水河已经禁鱼了,所有渔船已经上岸了。

村子里过年比汉族早一天,其实这是有原因的。从记事起,家里每年过年很热闹,家家户户都喂有猪,每家都有三、四个孩子,过年的前半个月,村子里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每次杀年猪的时候都会叫村里的屠夫来,叫三、五个人来帮忙,通常早上五点就过来了,然后把灶上的大锅清洗干净,然后烧柴火,直到锅里的水烧开,修猪毛用的是大木盆,木盆是椭圆形的,有一米高,村里木匠的结晶。


锅里的水烧开需要一个多小时,等到烧开的时候,五个人就把猪从猪圈里强行拉出来,猪前腿绑上布带子,通常猪都是很反抗的,一个人在前面拉,四个人在后面推,把猪拉出猪圈,然后找一个位置高的地方,几个人把猪放倒,然后按住,一个人按住猪头,一个人按住前腿,一个人按住后腿,一个人向后拉着猪尾巴,防止猪起身,屠夫一刀下去血就从脖子上流出来,然后用盆子接上。


杀完猪就把猪扔进大木盆,然后就往木盆里倒开水,开水从猪头倒下来一直到猪尾巴,开水要把猪身每一个部位都淋透,过十多分钟后,五个人就开始拔猪毛,用的是铁治的工具,把猪毛刮干净,然后就是破肚,用木盆把内脏取出来,猪肝、猪肺、猪心、大小肠整理好。


然后把猪倒挂在树上让里面的水流出来,吃完饭就把猪肉砍成五斤左右一块,然后放进大缸里撒上盐、花椒、桂皮、胡椒,三天后把肉从缸里取出来,一块一块地用棕树叶子绑住挂在炕上,下面平时烧火做饭熏着,大慨熏半个月就可以了。


到过年的那一天,早上家里人都起来的很早,早上随便吃点东西,然后在酉水河洗猪头和青菜,猪头肉是必须要做的,洗完猪头肉回来就是切好放在大锅里和海带一起煮,有些是和萝卜一起煮。


过年这一天,经常会杀鸡鸭,猪头肉、鸡鸭鱼是最基本的硬菜,每家每户都是做一桌子的菜,然后饭煮一鼎罐,第二天都吃不完,意思就是年年有余,吃饭前放鞭炮,然后一家人围着火坑吃团圆饭。晚上要抢年,也就是十二点准时抢,吃完饭就围着火坑坐着,直到十二点,家家户户鞭炮齐鸣,迎接新年的到来。


湘西地区以土家族和苗族居多,我们土家族过年比汉族早一天,据传,明朝洪武年间倭寇入侵我国,永顺土司王得到朝廷命令,率永顺士兵出征东南沿海抗击倭寇,而出征之前正是年关,全体将士须在大年三十那天出发,为了让全体将士过了年出征,土司王下令土家族提前传统春节一天过年为全体将士壮行。

据《明史》记载,土家族将士在东南沿海大获全胜,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土家族就定在腊月二十九或者二十八过年,这种习俗沿袭流传至今。

腊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湘西   土家族   木房   背篓   客船   火坑   溶洞   家家户户   木匠   村里   记忆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