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五顺利发射!从落后到领先,中国航天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开头

朋友,快来看火箭发射咯!这次搭载的可是神舟十五号飞船,将对接目前离地面400公里的中国天宫空间站哦。

这有啥看头的?中国发射火箭,不就是像家常便饭一样容易嘛?发射成功都不算重大新闻好不好,失败才算是稀奇。

哎,格局小了不是?那是因为大家站在现在的水平看了。

如果大家能坐上时光机,回到30年前,估计会感叹中国航天,这一路走来是多么的不容易。

那么在火箭发射的道路上,我们经历了怎样的坎坷?又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如今先进水平的?

中国火箭发展史

首先咱们就说说,这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吧,它的可靠性能够达到0.9895,安全性达0.99996。

这是什么概念?这么说吧,发射100次失败不会超过2次,发射10万次,才会有4次危及航天员安全事故的可能。

自卖自夸没啥意思哈,对比下国外数据就知道我们是啥水平了。

老毛子的联盟火箭,它的可靠性、安全性在0.97、0.997以上;老美退役的载人火箭,比如它的航天飞机,设计可靠性也基本在0.97这一水平,但安全性远低于0.997。

也就是说中国这款火箭在可靠性和安全性上,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有的朋友或许会问,能不能把火箭做到100%可靠性?

这个难度有多大?要使火箭的可靠性达到0.9999,那零件的可靠性就要达到0.99999999,也就是1亿个零件中最多只有1个零件不合格。

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做到,中国能做到现在的水平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想当年中国航天刚起步的时候,那真叫两个字 - 心酸。

时间回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老美忙着建造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就对一次性火箭的研发大大削减了费用。

想想也是,可重复使用技术多好,虽然前期贵了点,但省钱呀!

可是后来,当航天飞机出现了两次重大事故以后,老美就叫停了该项目,然而国内的一次性火箭又一时无法跟上卫星发射的需要,怎么办?

于是老美就在国际市场转悠转悠,当看到中国之前有发射经验,再加上发射价格也比国际市场低15%-20%左右。

于是老美眼前一亮,就跟咱们商量,老弟能不能帮个忙,搞一款火箭把我的卫星发射上空,事成之后不会亏待你的。

虽说1985年,中国火箭开始走进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可是,当时我国最大推力的长征三号火箭只能运载1.5吨左右的中型通信卫星。

而老美那次的卫星有2.5吨左右,现有的火箭肯定是不行的,要重新设计。可是思来思去,只好从长二捆入手改造,也就是长征二号E运载火箭。

该火箭是以长征二号为芯级,周围捆绑了4个液体助推器,它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高达9.2吨,满足美国需求是完全够的。

可是当时我们跟老美签合同的时候,这款火箭还在图纸上呢,根本没有实物。但经过18个月的研制,我们就成功把它研制出来了。

造是造出来了,可是这款火箭的性能到底行不行,我们心里还不能打包票,但老美那边的合同时间紧迫,也没时间拖延了,只能硬上。

果不其然,在1992年,长二捆发射美国澳星B1卫星发射时,发生了故障,两台助推火箭发动机没有成功点火,导致发射失败。

年底的时候,长二捆又发射澳星B2卫星,这次倒是发射上去了,可是卫星没一会突然就爆炸了,发射又失败。

后来坏事更是连连到来,1995年,长二捆发射美国的“亚太二号”卫星,没成想火箭刚一升空,突然横空爆炸,星箭俱毁。

接二连三的发射失败,让中国航天举步维艰,没办法谁叫我们技术不行呢!于是就想找国外取取经什么的,可是西方国家对航天这种技术,那是封锁的死死的。

甚至花1.3亿美元向美国劳拉卫星公司订购通信卫星,结果呢?老美那边一直不肯发放卫星发射许可证,致使合同不能履行,钱嘛到现在还没有退还。

经过国外这么一顿捶打下,中国航天想要发展,那就只能靠自己。于是我们不断把技术打牢,突破各种难题,终于迎来好消息。

在1997年12月8日,长二丙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两颗铱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1998年又连续4次铱星成功发射。

这在航天发射事故频发的上世纪90年代,算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火箭没问题后,我们又开始弄载人飞船,1999年第一艘无人航天试验飞船 - 神舟一号成功发射,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在之后我们不断的对飞船优化改进,到了2003年10月15日,终于迎来了载入史册的一刻。

由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将神舟五号航天飞船和我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成功送上了太空,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年10月,神舟六号搭载两名航天员,首次成功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

空间站更是如此,之前美俄在建设国际空间站的时候,我们想要加入学习学习,可是遭到无情的拒绝,但这并没有压垮我们,反而促进了更快的发展。

在随后的几年内,我们咔咔咔发射了空间站的核心舱、实验舱、以及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等,同时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各方面性能完全不输国际空间站,或者可以说是远超。

随便举几个例子吧,比如天宫空间站上使用到的柔性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翼,不仅光电转换效率超过了30%,供电功率也达到了100KW。

相比较而言,国际空间站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能源转化率仅有15%,供电功率则为90KW。

动力方面,天宫空间站上使用的是霍尔推进器,比国际空间站搭载大量的化学燃料发动机,不仅更加节能、续航也长的多。

再比如前不久,中国6名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会师”,这是中国航天的历史性时刻。

之前老美不带我们玩,现在我们自己也玩得过来。还是那句话,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结尾

回顾中国航天这几十年的发展,这一步步走来是多么的艰难,老话不是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想想也确实是,对一个人来说是这样的,对一个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成功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不断的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才会最终达到可以媲美国际先进水平的地步。

就这么说吧,每一枚火箭、每一颗卫星、甚至每一个零件,这背后都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智慧与汗水,向他们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神舟   中国航天   航天员   空间站   美国   飞船   中国   可靠性   火箭   落后   顺利   水平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