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博士因“老鼠仓”获刑,仅盈利2万元…


最近暴龙君在上网冲浪时,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某券商的投资经理,7-8年内两次违规投资,最后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


一般来说高风险伴随的是高收益,而这件事情悲剧的地方就在于,这位投资经理冒着天大的干系违规投资,成交金额过亿,也没赚到什么钱。


事情到底是怎么样的,这位券商经理的经历又会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暴龙君和大家一起来看看~


1

两起违规交易被罚


故事的主人公郭兆纲,1968年生,博士研究生学历


2011年7月18日至2011年11月10日担任财达证券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


2011年11月11日至2018年1月30日(调查日)先后担任财达证券投资部投资经理项目二部负责人


所谓的两度违规操作是怎么发生的?


先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证交所、证券公司等从业人员,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或者其他具有股权性质的证券”的规定。


在2008年7月8日至2015年11月16日期间,先后通过自己的银行账户和亲戚的银行账户向妹妹的证券账户累计转入158.95万元,意图通过自己妹妹的账号炒股。


在2011年7月18日到2018年1月30日期间,交易股票75只,成交金额1.06亿元,盈利72.36元。


郭某明知身为证券从业人员是不能炒股的,却利用他人账户持有、买卖股票,结果被“没一罚三”——没收违法所得72.36万元,并处以217.08万元罚款,同时5年内禁入证券市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只是违规炒股,还不到坐牢那么严重。我们再看他的第二波违规操作。


如果可以证明证券从业人员在违规炒股中还存在利用未公开信息的交易行为,就会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


而郭某在任职期间(2013年-2018年)利用负责公司自营证券账户投资决策的职务便利,自行操作或与他人共同操作相关证券账户,先于或同期于财达公司自营证券账户买入或卖出相同股票68只。这也是导致郭某入狱的原因。


知道公司的投资账户要买什么股票,自己先进去埋伏,最终达到获利的目的,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老鼠仓”。


成交额共计人民币1.6亿余元,非法获利2.38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


(图片来源:裁判文书网)


2

对我们有什么警示作用?


一个在投资市场几经沉浮的专业人士,违规炒股甚至做“老鼠仓”也没赚到什么大钱,这对我们的投资有什么警示意义呢?


1. 不要炒股


2011年7月18日至2018年1月30日,接近7年的时间里,他一共交易股票75只,成交金额10553.95万元,盈利72.36万元。


按本金158.95万元,收益72.36万元来算,近7年累计收益率45.52%。


这个收益率虽然看起来唬人,但要知道这个期间可是经历了一个大牛市,同一时间偏股型基金指数上涨46.5%。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也就是说,

郭某冒着踩红线被罚,还融资加杠杆的风险下,只跑出了一个市场平均收益。


郭某已经是妥妥的专业人士了吧?本身博士学历,2011年就入行担任专业的投资经理了,


有知识、有经验、有业内消息,就是吃投资这碗饭的,远比市场中的绝大多数普通个人投资者专业。


可就是这样的专业人士,在违规情况下也只跑出了市场的平均水平。


试问咱们没有专业知识、没有丰富投资经验、更没有靠谱的一手消息的普通投资者,如何敢炒股?无异于拿自己的血汗钱在股市中赌博。


而炒股本来就是一场“七亏二平一赚”的买卖,普通人炒股,大概率结局是输。


对我们来说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广撒网,买入并长期持有指数基金,比如买沪深300就相当于拥有了沪深市场最优秀的300只股票,这样一来赢面就会大很多。


2.短期投机不可取,投资要赚长期的钱


我们说过市场上的钱分两种,一种是交易的钱,本质是零和博弈,你赚的是别人亏的钱,另一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钱,分享优秀企业的成长红利。


郭某搞”老鼠仓“的本意,就是想通过信息差快速收割其他投资者,结果市场水太深,自己没把握住:交易金额高达1.6亿,获利仅2万多

。最后还要被罚10万元。


暴龙君本来觉得这个收益已经够拿不出手了,深入了解后发现基金经理搞“老鼠仓”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情况时有发生。


最早的应该是曾担任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经理的黄林,人大本科央财硕士,因”老鼠仓“亏损5.4万元,被市场禁入、取消从业资格、处以30万元罚款,同时10年内不得从事证券业务或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亏几万的有,亏几百万的也有。


原交银施罗德专户投资部投资经理吴春永,通过内幕交易买入宏达股份,结果因为宏达股份筹划的重大资产重组未成行,该笔交易亏损约316万元,也被处以30万元罚款。


(图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如果纯做短期投机,人家有专业知识、有消息还有管理的大笔资金,可以说占尽了优势,也免不了翻车的情况,咱们普通人要胜出就更难了。


你以为对手在第一层,没准人家在大气层,能不碰就别碰。


还是长期投资,赚企业发展的钱来得更加稳妥,通过投资公募基金并长期持有从而分享经济发展的红利,才是一个共赢的局面。


3

写在最后


说回到违规炒股、“老鼠仓”的问题,这其实是人性的弱点,无法完全避免。


市场上已经有不少投资经理、基金经理因为违规炒股或者“老鼠仓”的问题被处罚,其中不乏前途大好的基金经理。


比如曾任银华富裕主题混合基金经理的周可彦,2013年入职银华基金担任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百亿,任职期间多次获得金牛奖,最佳回报达到97.02%。


(图片来源:天天基金网)


明明是在职业上升期,却因为违规炒股被“没一罚一”,5年内不得进入证券从业市场。


(图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对于证券从业者来说,自己天天和投资打交道,还有大量资料和专业人士的支持,对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事情难免动心。


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基金经理、投资基金们的职业操守经不起考验也实属人性,主动型基金就一直因为“老鼠仓”的问题饱受诟病。如果买主动型基金,这是一个风险点,毕竟主动型基金主要就是看基金经理的操作。


当然,咱们也没必要过于担心,


一来监管一直在打击这种行为,且力度越来越大;


二来“老鼠仓”算是少数的踩雷事件,咱们也没必要以偏概全,甚至把不赚钱的问题全推到“老鼠仓”上。


实在不放心的,更推荐选择被动型基金——也就是指数基金。虽然也有基金经理,但基金经理对基金的人为影响微乎其微,只要根据指数的编制规则定时调整持仓即可,几乎杜绝了基金经理做“老鼠仓”的可能。


其实指数基金已经能帮我们避免投资中绝大多数坑,适合几乎所有投资者;省时省力且胜率高的投资方法也已经说过无数次了,就是坚持长期定投指数基金。


问题是有多少人能够按耐住躁动的心,乖乖照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老鼠   账户   博士   指数   操作   经理   基金   股票   证券   专业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