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泾源:寻找千年萧关道

丝绸之路上,有这样一个关隘,北靠瓦亭长峡,南临三关要塞,六盘山横亘西侧,泾水蜿蜒东去,古瓦亭城群峰环拱、四达交驰,深谷险阻、易守难攻,曾经是“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古战场,有“铁瓦亭”之称,为兵家扼要之地。它就是历史上的瓦亭古城。

瓦亭古城位于宁夏泾源县大湾乡境内,六盘山东麓,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的关隘,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萧关就在此地。

从县城出发,由南向北一路前行至大湾乡瓦亭村,344 国道穿村而过。在国道南,就到了秦汉四大名关之一的萧关遗址了。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这是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塞下曲》,这里的萧关在古代声名赫赫。它在“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四关之中称为“关中”,见证了过往血雨腥风、金戈铁马的岁月。

站在新修的萧关文化园,巍峨耸立的汉阙门没有了边关狼烟的肃杀,一派寂静。阙门上,“萧关”两个大字遒劲有力。

登上萧关城墙,每一块秦砖汉瓦,仿佛都诉说着它不朽的神奇。

年近70岁的萧关文化园管理员张杰十分热心萧关保护工作。站在城墙上,他动情地讲述起了这里的繁华与沧桑。“从秦朝到唐朝,瓦亭县在历史上变过几次名字,也叫过乌氏县,到北宋以后,瓦亭就成寨了,也是一个驿站。”张杰说。这个地方始终是一个军事雄关,那边有秦长城,这边有明长城,东边上不来,西面下不去,所以萧关军事雄关的价值就在于此。明长城东城门叫正平门,寓意为保卫甘肃的镇原和平凉;南门叫隆化门,隆化指的是隆德县,泾源过去叫化平县,所以叫隆化门;西城门叫巩固门,就是保护固原安全。

文化园的对面就是瓦亭古城。旧城已是残垣断壁,只剩下一道道厚重高大的土墙。登高俯瞰,古城轮廓清晰可见。

“你看那个黄色的土堆就是烽火台,军事情报就是通过烽火台传递的,到现在已经两千多年了。”张杰说。

萧关文化墙上镶嵌着汉代以来描写萧关的诗词。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到岑参“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的豪迈,从贾岛“萧关分碛路,嘶马背寒鸿”的悲凉再到卢纶“今来部曲尽,白首过萧关”的无奈。萧关,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也成就了无数文人的军旅情结。他们望关山而长啸,溯泾水而歌咏,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文,给阳刚的萧关平添了几分柔美。

浮雕上记录了史上众多军事家、文人墨客在这里的印迹,构成了一幅文化长廊。行走其中,犹如畅游在历史长河里。

张杰时常登上城墙,遥望古迹,畅想未来,他有一个愿望:“我喜欢这个地方,就力所能及地把这个地方保护好。未来希望这里再好好开发一下,通过旅游带动经济发展,让周边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在那些湮没于黄沙中的长城残垣上,那些残破却威严挺立的垛口烽堠上,记录着昔日的悲壮与荣耀。“时危多战垒,猛将守萧关”和熙熙攘攘的丝绸之路早已被草木和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网所替代。

丝路萧关道,巍峨瓦亭城。前不久,瓦亭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如今,萧关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这片土地上,既留下了人类艰难跋涉的足迹,也弥漫过铁血厮杀的战争风云,还有无数牵动情肠的咏叹与悲歌。(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 通讯员 于少霞、赵文强)

[ 责编:董大正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隆化   泾源   关隘   烽火台   边塞   雄关   长城   宁夏   丝绸之路   这个地方   城墙   古城   千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