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中大唐最后的荣光,一文带你了解河湟谷地的前世今生

沿黄河支流湟水逆流而上,位于祁连山以南的黄河与湟水交汇处有一片水草丰茂的河谷地区,被称为河湟谷地,黄河滔滔、湟水迢迢,千百年来滋养着这片沃土,造就了荒凉大地中的一颗绿色明珠。那么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河湟谷地的前世今生。

吐蕃崛起

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地区环境恶劣,生存十分艰难,河湟谷地有三条水系贯穿河谷,使这里成为聚居的最佳选择,历代王朝只要能控制这片土地,那么盘踞在这一带的大小势力便会依附其王朝,吐谷浑就是一个以河湟谷地为中心的国度。

河湟谷地

雄心万丈的隋炀帝杨广在称霸中原后开始将目光转向西域,丝路的辉煌、胡商的兴盛都牵动着他成就大业的雄心,而此时吐谷浑屡屡挑战大隋的权威,阻碍西域贸易,于是杨广决定御驾亲征,剿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国。

隋炀帝杨广画像

大业五年(公元609年)三月,隋炀帝率十万大军启程西巡,在河湟地区大败吐谷浑,于吐谷浑故地设鄯善、且末、西海和河源四郡。至此,青海、南疆、甘南、川西北皆归大隋所有,不仅促进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也震慑了西域地区的各个国家,确立了隋朝控制西域的强势地位,在此之后吐蕃走向统一和强盛,而十几年后的中原迎来了大唐盛世,吐谷浑只能在夹缝中苟延残喘。

安西失守

唐朝初年凭借强大的实力牢牢控制着河湟谷地,松赞干布只能以谦卑的姿态向唐太宗求亲,李世民对吐蕃的态度非常满意,于是把文成公主赐婚给松赞干布,创造了唐蕃关系的佳话。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大伤,朝廷从安西、北庭都护府调回一万五千兵力,又从河西、陇右调回大量驻军,西域兵力的空虚使吐蕃有机可乘,河湟谷地的控制权逐步从大唐转移到吐蕃手中。吐蕃多次以河湟为跳板发动进攻,对西域的安全形势造成了很大影响,正所谓得河湟而制吐蕃,失河湟则受制于吐蕃。

文成公主入藏图

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至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廓州、凉州、兰州、瓜州等地相继失守,吐蕃攻打沙州(敦煌)时,沙州与朝廷的联系早已中断,在内缺粮草外无援军的情况下,阎朝带领百姓抵抗吐蕃长达十年之久,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沙州弹尽粮绝,阎朝以不伤害百姓为条件出城投降。

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北庭都护府失守,安西阻绝,元和三年(公元808年),龟兹失守,安西大都护郭昕殉国,西域两大都护府在坚守四十多年后终于无法继续支撑,唐朝的势力就此退出西域。

唐朝时期的安西都护府

黄河、湟水阻断了汉人与故土的联系,这一中断就是百年,此时大唐早已没有了昔日的威严,故乡的春风再也吹不到河湟谷地,这一切怎能不令人唏嘘!

残酷统治

吐蕃并不像大唐那般开放,为了实行文化殖民,禁止平民穿汉服、说汉语,丁壮沦为奴隶种田放牧,年老体弱者“断手凿目”后被抛弃,河西各州百姓每逢节日都会悄悄换上汉服,祭祀祖先,朝拜东方。

最初,很多人一腔热血,不愿变成吐蕃人,但百年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在吐蕃的统治下长大的后代们对这样的生活习以为常,开始穿吐蕃服饰、吃吐蕃食物、说吐蕃话,早已忘记先辈们曾为脚下的土地抛头颅、洒热血。

吐蕃

司空图听闻此事悲从中来,作了一首《河湟有感》:“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读来让人百感交集。

其实在大国博弈的核心地带,个体的力量其实是最弱的,必须与故国并肩作战,如果国家都亡了,那么所有的财富和地位都将化为泡影。

敦煌月牙泉

当征服者根基不稳时势必会安排熟悉情况的代理人来经营,而他们则躲在幕后操纵,间接掌控一切,而代理人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国家没落,故国一蹶不振的时候其他国家就有机可乘,所以他们对自己人的压迫甚至超过了征服者。

两国人民都有国家作为后盾,唯独代理人每天活得战战兢兢,既不能把百姓的利益压榨得太厉害,也不能让主人吃亏,天天忙个不停,做的都是高风险的工作。

唐朝武士俑

代理人确实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其他人做出了表率,征服者会以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并许以利益,目的是让人忘记先辈的血气方刚,从而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只要换来荣华富贵就行,站着还是跪着并不重要,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空有一腔热血又有何用?于是有的人经不住诱惑加入了这个行列,不知情的人误以为吐蕃将一统天下,可是有些人心中的热血却始终流淌在血脉里。

热血难凉

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张议潮这个注定改变河西命运的人出生了,敦煌张氏世代为沙州州将,出身于沙州豪族的他自少便胸怀大志,少时的张议潮目睹了吐蕃统治下的民不聊生,他决定带领河西各州的百姓收复失地。

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做好周密计划的张议潮与当地名门望族、豪杰义士联合发动起义。张议潮振臂一呼,人们纷纷响应,誓与吐蕃一战,张议潮自幼饱读兵书、胸怀韬略,双方短兵相接后吐蕃守军溃不成军,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么多年来犹如待宰羔羊般的普通百姓竟会这么难对付。

张议潮收复的河西十一州

刚掌握吐蕃大权的权臣尚恐热得知张议潮起事的消息后勃然大怒,再次洗劫河西八州,沿途遇到壮丁就毫不犹豫地杀掉,对老弱病残施以的酷刑,甚至连孩子也不放过,残暴的行径激起了反抗,越来越多的百姓挺身而出,加入张议潮的义军。张议潮一鼓作气先后收复沙、瓜、伊、肃、鄯、甘、河、西、兰、岷、廓十一州。

唐朝武士俑

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张议潮安排兄长张议潭正式入长安告捷,并献上沙、瓜等十一州图籍,宣布效忠唐朝。至此,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区复归唐朝,吐蕃败退、集中于凉州。同年冬天,唐朝在沙州设立归义军统领十一州,张议潮领归义军节度使,归义军之名威震八方。

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张议潮命其侄张淮深率兵东征,经过三年血战,于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克复凉州并表奏朝廷。至此,陷没百余年之久的河湟故地全部收复。

敦煌莫高窟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正所谓: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河湟谷地作为两个大国的博弈交汇点,命运从来都不是自己所能掌握的,而是完全由博弈双方的实力决定,无论怎么折腾都是徒劳,只有自己的国家强大才能获得最大的好处,别人来到这里只是为了利益,至于其他的事情根本不会在乎。

今日的河湟谷地

个人的前途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过去的张议潮们是这样,今天的孟晚舟们也是这样,个人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休戚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如今的河湟谷地,山川草木葳蕤,河岸绿映清波,一片欣欣向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敦煌   大唐   谷地   吐蕃   安西   西域   河西   吐谷浑   壁画   唐朝   公元   前世   今生   荣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