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向全世界传播的同时为什么在印度走向了衰败

佛教起源于印度这种说法由来已久。不能说这种说法就是错误的,但这里的“印度”与我们现在有些人所理解的“印度”是不一样的。严格意义上说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我们今天所提到的“印度”更多是指印度共和国这个国家,而古代的“印度”一词更多是基于地理和文化上的概念。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印度不过是由一个个土邦组成的一片散沙。换句话说历史上印度本就没形成过统一的民族国家。

所谓唐僧去西天印度取经并不是去一个名为“印度”的国家。那时的“印度”其实是对南亚次大陆一大堆国家的统称。这些国家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都或多或少被提及过。因此古印度是一种地理文化概念,而不是指的具体某一个国家。这和如今作为一个具体国家的印度是两回事。古印度文明所囊括的地区除了今天的印度共和国以外还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

佛祖释迦牟尼在出家以前曾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这个迦毗罗卫国实际上位于今天的尼泊尔境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佛教其实起源于尼泊尔。当然古代的尼泊尔本身也是古印度文明所囊括覆盖的地区。因此只能说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但并非起源于今天的印度境内。现在的印度共和国对外宣称自己是佛教起源地其实主要是为了给自己的旅游文化业以及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增加一些资源。

如今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可就是这样一个世界性宗教无论在如今的印度还是尼泊尔都只有少数人信仰了。如今印度82%左右的人信奉印度教、12%左右的人信奉伊斯兰教、2.32%的人信奉基督教、1 .99%的人信奉锡克教、0.77%的人信奉佛教、0.41%的人信奉耆那教......在尼泊尔86.2%的人信奉印度教、7.8%的人信奉佛教、3.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2.2%的人信奉其他宗教。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如今在东亚、东南亚都有着众多的信众,但为什么偏偏在自己的发源地却日渐衰微呢?这得从佛教发源地古印度的历史说起。印度如今的主体民族印度斯坦族并不是印度最早的土著民族。印度文明最早诞生于印度河流域,可作为印度文明龙兴之地的印度河如今却属于巴基斯坦。大约在公元前2500 公元前17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就已出现了灌溉农业和城市建筑。创造这一文明的是印度河流域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开始出现在印度西北部并逐渐向南扩张,到了公元前6世纪初雅利安人已完全征服了开创印度河文明的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取代这片土地原来的主人达罗毗荼人成为了印度的主体民族。雅利安人为维持对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的统治地位就发明了种姓制,而雅利安人所信奉并推行的婆罗门教则为种姓制蒙上了神秘的宗教主义色彩。

根据婆罗门教的教义:创世之神的四个孩子繁衍出了日后的四大种姓。这四个孩子一个由神的口中生长出来,一个由神的双臂生长出来,一个由神的大腿生长出来,一个由神的脚生长出来。以此作为依据将祭司阶层被称为婆罗门,王室以及为其征战或从事行政管理的文臣武将称之为刹帝利,平民称为吠舍,奴隶称为首陀罗。在这样的种姓制下婆罗门和刹帝利两大阶作为统治者残酷压榨着百姓和奴隶。

与此同时很多人开始思考为什么人与人生来就不平等呢?为什么人降生于世就会有生老病死、求不得、恨别离等苦恼呢?在这群思考者中就有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相传乔达摩·悉达多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后在恒河流域向各阶层说法传教。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很快吸引了大批底层民众。这自然不能为作为高种姓的婆罗门祭司所容,于是新生的佛教处处受到婆罗门教的排挤打压。

直到公元前544年-前491年摩揭陀国王频毗婆罗时代才开始大力推广佛教。公元前364年左右摩诃帕德摩·难陀篡夺了摩揭陀国的王位开创了难陀王朝。相传摩诃帕德摩·难陀乃是奴隶出身。在当时的种姓制下他即使贵为一国之君仍备受婆罗门祭司的歧视,因此立志于强化王权的摩诃帕德摩·难陀大力弘扬佛教的众生平等理念以对抗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公元前261年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统一了除迈索尔地区外的整个印度次大陆后大力推广佛教。

阿育王开始向边陲地区和周边国家派遣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佛教使团以传播佛教,斯里兰卡、缅甸,甚至叙利亚、埃及等地都有他们辛勤的足迹。大约在公元前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由西域传入中原。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国出现了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此后佛教又通过中国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公元4-6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缅甸、柬埔寨等地。公元4世纪后半叶朝鲜半岛的百济国从中国引入佛教。

6世纪佛教从中国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后在日本演化出净土真宗、日莲宗等诸多宗派。7—8世纪青藏高原的吐蕃王国从印度和汉地引入佛教后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体系。10—14世纪越南进入佛教兴盛的时期。公元1044年阿奴律陀统一缅甸后开始大力弘扬上座部佛教。13世纪泰国素可泰王朝宣布奉佛教为国教。14世纪中叶以后柬埔寨奉佛教为国教。当佛教在东亚、东南亚广为传播时在印度次大陆却日渐式微。

古印度历史上弘扬佛法最积极的就是孔雀王朝和贵霜王朝:孔雀王朝的祖先是给前朝国王饲养孔雀的奴隶出身,贵霜王朝则是由外来民族所建立的。这两个王朝都希望通过宣传佛教众生平等的理念来淡化国内民族、阶级之间的矛盾。这样做损害了雅利安贵族的利益。当王朝处于鼎盛阶段这些贵族不敢造次,可一旦王朝进入动乱时期贵族们就再也压抑不住恢复自己昔日特权阶级地位的冲动。

公元8、9世纪婆罗门教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一些教义经商羯罗改革逐渐发展成为印度教。印度教的横空出世令贵族们看到了制衡佛教众生平等观念的思想利器,于是很快开始大力提倡。佛教身为出世间的宗教拥有与社会一线割开的教团组织——佛教虽拥有如那兰陀、超岩寺那样巨大的僧院,但封闭式的高级僧院学府只适合于僧人及当时社会名流学习之用。此法必然脱离于基层社会而难以得到社会的爱戴与支持。

正当印度教日益壮大、佛教日渐式微之际一股新的势力来到了印度次大陆:皈依了伊斯兰教的中亚突厥人像当年的雅利安人和大月氏人一样涌入印度次大陆。公元12世纪末伊斯兰教大举攻入印度的比哈尔(即佛教的中心地带摩竭陀)和孟加拉一带。打着圣战旗号的伊斯兰教徒出于宗教原因大举肆意的破坏、洗劫、烧毁了当时印度佛教的四大寺等所有佛教寺院。此时的僧侣要么被杀,要么逃跑,要么还俗。

据明代西藏史学家多罗那他说:超岩寺最后的座主释迦师利最后跑到了东孟加拉,经过三年后前往西藏。这标志着佛教在印度已没生存基地。如今佛教虽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但实际上佛教在全球的信众人数其实并没印度教多,不过佛教的传播范围却远远大于印度教:迄今为止印度教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几乎仍局限于印度本土,而佛教却被东亚、东南亚多个国家普遍信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佛教   印度教   伊斯兰教   尼泊尔   婆罗门教   种姓   王朝   印度   公元前   公元   全世界   走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