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沟(散文)


我的家乡没有大江大河,更没有雄伟的高山。它却是中国四大平原人口最多的华北大平原。

我家的精准定位是永定河冲积平原的南岸,距离永定河也就二十里地。

从我记事起,永定河就是干枯的,号称全国第二大地上河,它却静静地躺在那里,已改上千年来桀骜不驯的脾气,变成了一条徒有虚名的枯河。

一个地方,如果没有河流或者高山,就显得很平常,平常的近乎平庸。我的家乡一马平川,一眼望去,就能看到一百多公里的西北山。如果再往四周看看,只能看到远处的树木和村庄。

这样的记忆和生活,一直伴随着你走出家乡,去看外面的世界。

我从中学时期就喜欢文学,尝试着描写自己的感知,可是总是摸不着头脑,想写的欲望越强,思维与灵感越离我远去。自己非常苦恼,似乎自己就不该爱好上写作,可能自己就真的不该那样执着。

随着不断地读书,感觉文学离不开水,或者说离不开有灵性的河流。大凡有成就的作家,都与自己家乡的母亲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描写河流的作品数不胜数。苏童的金雀河,张承志的北方的河,贾平凹的州河,萧红的呼兰河,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刘绍棠的大运河,丁玲的桑干河,以及鼎鼎大名的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

河流是有灵性的,河流孕育了作家的灵感。只要作品里有河流的描写,都是一部不朽的杰作。

地图上都找不到的东拉河,也被路遥描述得如此美丽。东拉河闪着银白的波光,朗朗喧响着在河道里流淌。

我是注定写不出大作品的人,只能望河兴叹。

永定河虽然小有名气,可它历史上是条浑河,南岸的人民十年九遭灾,人们对它只有恐惧,没有太多的好感。

廉吏于成龙治河有功,皇帝赐名永定河,也是只保北面的京城。

从我记事起,永定河就基本断流,两岸虽有绵延几十里的柳堤,河里却只有断断续续的水塘。让人无法产生更多的联想。

我们村子东面,有两条沟渠,它是我们儿时嬉戏玩耍的好地方。

两条沟渠都是从干渠人工引流过来的。源头相隔十几里,它们却汇集到我们村南,最后形成一条沟渠,流向东南。

靠近村子的沟渠叫四清沟,西北东南走向,形成半包围,从村子东面流过。

据说是四清工作队带来社员挖的。

从四清沟往东几里地是大战沟,它的走向是正北西南,与四清沟交汇。

为什么叫大战沟,据说是备战备荒的年代挖的。

两条沟渠都不是很大,平均宽度也不过十五米,深度差不多也就是四五米。沟沿高出地面两三米。

四清沟的源头有水闸,每年春季都要放水的。大战沟基本没流过水,也就是雨季防涝的作用。

小时候记得,四清沟每隔几年就要挖一次,说是清通河道。

民工都住在我们村,我家里是民工食堂。有三十多人吃饭。

放了学,我们就去四清沟上看民工挖河道。

挖河一般都是冬季,民工用钢钎铁镐开出冻层,然后用炸药包炸开地面。人们躲的很远处看着,只听轰隆一声,感觉脚底下都在颤抖,远处即可冒起黄色尘土。西瓜大的冻块噼里啪啦地落下来。

四清沟一挖就是一个月,基本都是用独轮小推车,一个人后面推,一个人前面拉。沟渠的两侧插满了红旗。我们小学作文里就是那样形容的,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四清沟从春天到秋天,都是有水的,有时流有时不流。水一般都是齐腰深,里面有小鱼小虾。


放了学去给家里割猪草,我们都是先在沟渠里玩够了,才去割猪草的。沟渠两侧的沟沿上长满了猪草,我们玩到天快黑了,才着急麻荒地胡乱割半筐回家的。

去沟里摸鱼,也是我们乐此不疲的事儿。水不流的时候去摸鱼,水流的时候就挡堰,留下一个堰口,用筐头拦截,小鱼就会落到筐头里,如果收获大,全家人就可以美餐一顿的。

大战沟不像四清沟常年有水。它是我们村和邻村的交界沟。

既然是大战沟,又是交界沟,那它理所当然地成了我们两个村儿童开战的战场了。

开战的最好时节是冬末春初,满地都是土坷垃,鸡蛋大的土坷垃,开起仗来特别好使。抡起来能扔几十米。

双方一见面,就开战。一般都有孩子头。双方的优势就是看那边人多了。只要人多,就占优势。

势均力敌就隔着大战沟扔土坷垃。如果形势一边倒,那么就会攻过大战沟,把对方打回老家去。

土坷垃打到头上,一般都会四分五裂,没有太大的伤害。有的土坷垃硬点,也就是把头打个大包。

头上被打成大包的,回家也不敢声张,晚上睡觉也不敢摘帽子。粗心的家长,连看也不看一眼。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太有意思了。除了玩就是帮家里割草,无忧无虑。玩的不亦乐乎。以至于上了高中,我们认识书,书却不认识我。

一晃儿四十多年过去了,儿时的记忆还在,一切却物是人非。

沟隐约的还在,早已没有那么宽,也没有那么深了。

这就是我的家乡,这就是我家乡的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永定河   土坷垃   猪草   高山   沟渠   河道   村子   民工   河流   故乡   散文   大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