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地名趣谈

柳州地名系列故事

地名作为一个城市地域文化的载体和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具有指代性、公用性、地域性、传承性及文化性等特性,已被联合国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和保护。

柳州是一座有着2130多年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与这座城市共生的老地名,记录了它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和城池变化,其每条小街巷、每个小村庄的背后都蕴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推出『柳州地名系列故事』专题内容,讲好柳州地名故事,传承柳州地名文化,留住城市记忆。


「柳江地名趣谈

韦春芳

柳江区曾有不少地名更改,更改的地名都很有时代感,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现录几个更改地名,以作记载。

柳江三都乡果郎与板六二村交界处,传说因有观音在此送百子繁衍,故名“百子坳”。此处石山耸立峻峭,是南宁至柳州公路必经的一处险要山坳。1945年6月16日,国民党政府军第四十六军五二五团,从迁江抄小路赶到此坳,与附近乡村自卫队、民众阻击日军,激战两昼夜,杀得日军尸横遍野。为纪念这一胜利,当时政府拨款,人民献工,在坳口建有四墩三孔门,内建纪念亭,立纪念碑,记叙歼击战经过,三孔门上横写“鬼子坳”三个大字。国民党军长覃连芳和五二五团团长陆玉衡在前门题词纪念,从此“百子坳”便叫“鬼子坳”。

洛满镇洛河村群乐屯原名牛鼻屯。1954年成立初级社,发展生产, 村民欢天喜地,工作队看见大家如此欢乐便说道:“全屯老少如此欢乐,可屯怎么却叫牛鼻屯呢(牛鼻,壮话调皮),应叫群乐屯。”大家欢欣鼓舞一致同意,从此牛鼻屯便叫群乐屯。

在距柳江27公里的新兴农场附近有一个山洞,因洞顶有个窟窿通天,故名通天岩。1958年,新兴农场在该岩洞内挖取硝泥作肥料时,发现人的骨头化石,我国古人类学家吴汝康教授认为,从此头骨形态来看可以确定是早期的智人类型,而且是蒙古人种的一种早期类型,是迄今为止在中国乃至整个东南亚发现最早的现代人的代表。因该洞是在柳江境内,故专家把此化石叫“柳江人”化石,“通天岩”后也就叫“柳江人洞”。

1958年大跃进,全民轰轰烈烈大炼钢铁,大兴农田基本建设,时任柳州地区行署专员兼任柳江县委第一书记覃宝龙同志,认为大搞经济建设也要搞文化建设,便在离县政府不远的坟沟地建造了一座雄伟的“柳江人民文化宫”。文化宫建成后,全县大小会在文化宫开,电影和戏在文化宫放演,科技展览馆和文化馆都设在文化宫,文化宫前面还有球场,柳江县人民文化宫便成为全县文体活动中心,原名“坟沟地”被“柳江人民文化宫”这一响亮名字代替。现在柳江文化宫前面的广场下,每天早晚跳广场舞的、唱歌表演的、打太极拳的……满是文体活动人群, 热闹非凡。如今,“坟沟地”又增添了一个名字——“柳江人民文化广场”。


来源:柳州市民政局

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综合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柳江   柳江县   地名   柳州市   旅游局   柳州   文化宫   化石   故事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