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筑城的“光明路径”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石恩泽 深圳报道

“抓准了未来”的光明区,是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2018年9月正式揭牌成立。深圳市赋予光明区“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定位和使命。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光明在“0-1(基础科研)”的建设上已经完成了突破,下一步则是如何集聚优质企业,帮助它们往“1-10(商业化)”以及“10-100(产业化)”的方向继续突破。

借助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的溢出效应,光明区合成生物研究等生物医药赛道、信息科学与技术产业正站在产业爆发的前夜。

(图为:光明科学城启动区)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原始创新

“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的这句名言常被用作科学家自谦之语。但在现代科学中,“巨人的肩膀”既包括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也离不开功能强大的大科学装置。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原始创新是科技发展水平和能力的关键所在。作为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光明区原始创新的牛鼻子,即是大科学装置。

“经济社会的发展依赖高速公路、高铁、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支撑,同样,科技创新的发展需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支撑。创新的基础设施建好了,它的溢出效应也会非常高。”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院长孙冬柏教授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为此,光明科学城构建“一主两副”的科学装置集聚区空间布局,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的大科学装置集群,以及科教融合集群、科技创新集群。

大科学装置的溢出效应逐渐体现,实现“0-1(基础科研)”的建设突破。

光明科学城集中布局建设了23个重大创新载体,包括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0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2个广东省实验室,2个研究型高校。其中,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2个科学城启动区设施土建基本完成建设,明年投入使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筹)等高校2021年已正式招生办学;超算中心二期、鹏城云脑Ⅲ、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等重大创新平台也正全速推进。

“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两个设施建设将通过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如机械臂)大大加速科研的效率和进程,同时减轻了科研人员重复实验的痛苦。”光明区发改局副局长张冬冬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多种大科学装置做“依靠”,众多科研创新人才做动力,光明科学城选定信息、新材料、生命为其三大主攻方向,并迅速打开了局面。

如今光明区合成生物产业链条正加速补齐补优,产业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在深圳市科创委摸底各区产业时发现,光明区合成生物产业正逐渐发展成为全市乃至全国合成生物的第一方阵。

光明区委书记蔡颖将这一逻辑总结为,以大科学装置开放共享为牵引,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院校等开展集中攻关,同时加快形成科创企业集群发展态势,将通过环大科学装置产业带建设,推广“楼上创新、楼下创业”模式。

政府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从几乎无人问津到今天被认为是“未来产业”,学界和业界对光明区的合成生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处于未来产业的合成生物产业,自2019年到2022年,中国每成立2家合成生物企业,就有1家落户深圳,而且有八成的概率就落户在光明科学城。目前,光明区已集聚合成生物企业超40家,相关企业整体估值超160亿元。

这样的成绩,源自于光明推动企业完成“1-10”的开拓进取精神。

时钟拨回2018年。当时,合成生物产业刚刚兴起,市场还没赋予生物经济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全国范围内也没有案例可以参考,但光明区毅然选择重点培养合成生物产业聚集。

2021年,光明区发布了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产业“1+2”政策体系(即1个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专项政策,2个合成生物企业、专业园区认定标准)。

针对产业链基础研究方面,投资7.2亿元建设全球首个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下称“大设施”)就布局在光明科学城,在合成生物设施软硬件一体化上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针对创新链,光明区建立起“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企业培育模式,打造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产业创新中心(下称“创新中心”)作为科研成果转化的创新载体。

在提供科研源动力的教育链和人才链上,全国首个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落地光明。目前团队规模1000人,人数全球第一。全职学术带头人涵盖哈佛、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府,前沿多学科交叉研究课题组50个。

合成生物看光明,已经是其行业内的“共同认知”。如今,这些经验将复制到区内其他重点发展的产业上。

据介绍,光明区近期还将陆续出台“8+5”产业发展支撑政策,重点从全产业链优质企业落户、重大科技创新研发转化、专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发展创新企业、营造科技产业生态环境等五大方面给予更大力度专项支持。

2021年,光明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285.33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自2015年以来首次突破两位数,排名全市第一。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据光明区GDP“半壁江山”。

光明正在成为广深科创走廊上的一颗闪亮明珠,辐射广莞惠科技创新活动圈。在此过程中,一个通往科学中心的新路径——“科研体制改革的光明路径”正在形成。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光明   科学   科学城   深圳   基础设施   路径   装置   科研   生物   产业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