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证通视角丨数字化转型—面对80%失败率的现实,企业如何破局?

如果要列出现今大中型实体企业高频提及的词汇,那“数字化转型”一定稳居前三。近几年,安证通先后接触过数千家实体企业,有一个显著发现:在过去,这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负责人一般是首席技术官(CTO),主要参与者是企业IT部门;如今,这些企业已纷纷将数字化转型上升为企业顶层战略,由企业董事长(或CEO)直接统领,各部门参与配合。

这种变化的背后,我们可以确定一个事实:数字经济浪潮汹涌澎湃,数字化转型已经从一个可选项,变成了企业的必选项。对于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可喜的信号。只有成千上万家企业勇立潮头,产业数字化才能积聚绵绵不绝的动力朝前奔涌。

但现状却喜忧参半。根据全球最具盛名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之一的高德纳统计,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率仅约为20%。也就是说,倘若你所在的企业现在正准备进行数字化转型,那摆在眼前的将是一条十分艰险的路。对企业而言,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不进行数字化转型终将被时代抛弃,而往前走又崎岖险阻。

——该如何破局?


01拿着旧地图 很难找到新大陆

思维决定出路,对事物的认知将直接决定所采取的行动及其效果。安证通深度走访过一些企业,从这些企业此前数字化转型效果甚微的结果来分析,共性如下:


认知欠缺

不少企业的思维还停留在基础信息化阶段,觉得数字化转型就是单纯地购买或开发一个系统软件,让全公司上下用到一套最先进的程序就能成功。这种认知上的巨大偏差,导致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缺乏顶层设计和全局规划,进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境地。安证通始终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企业内部必须思想高度统一,深刻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对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再造。

心态焦急

企业给数字化转型所定下的目标,须结合自身基础能力。很多复杂需求、生产系统核心场景的数字化转型需要一系列技术与能力条件。能力底座与发展目标不对齐,会导致企业内部逐渐搁置转型动力,丧失对数字化的信心。所以企业心态切忌焦急,”一口吃成一个胖子“的事情很难发生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宁可走慢一点,也要走稳一点。

当然,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不佳或失败告终不只这些因素,如数字化人才团队建设力度不够、相关部门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意愿跟进等等,都是诱因,文章篇幅所限,难以逐一总结。

在安证通看来,思维认知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成败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所说——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数字化时代,企业如果思维跟不上,用老一套认知来谋事,那将大概率错失“数实融合”的契机。


02方法论不胜枚举 知行合一是上策

企业数字化转型,短短几字,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却重重困难。向外看,数字化的技术体系、应用体系、能力体系非常复杂,企业很难短时间内抓住重点;向内看,企业自身的战略、业务,以及组织、文化情况都很复杂,很难一蹴而就融入数字化的模式与节奏中。内外两个维度都高度复杂,这就需要成熟、明确的方法论来抽丝剥茧,化繁为简。

实际上,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论不少见。国外IBM、微软等知名公司、国内阿里巴巴、华为等行业巨头,都先后提出过多种方法论,安证通相信这些方法论对于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肯定有助益,这里不展开赘述。同时,安证通也认为,方法论终究不能生搬硬套,毕竟每家企业都有自身的特定情况。

所以,我们不准备来大谈系统性的方法论,只想把服务各类企业近20年以来的实践经验,尤其和大型央企、国企数字化项目合作中的一些真实洞察和案例总结,做一点分享,希望能对企业有所启迪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顶层战略和全局规划,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前置必答题。如果企业抱着”先上一两个项目试试运气“的心态来进行转型尝试,那无疑将会失败,且造成资源浪费。只有从一开始就对全公司数字化发展的方向、目标、要点等进行了全盘布局,实施起来才会有的放矢。

成立于1965年的中建五局,总资产超1500亿元,累计投资额超3500亿元,年合同额超3000亿元、营业收入超1500亿元。是投资商、建造商、运营商“三商一体、品质一流”的现代化投资建设集团,稳居“全国一流、中建三甲、湖南三强”。

从2008年信息化建设起步以来,中建五局用前瞻性的信息化战略眼光,将技术底座作为信息化建设首要任务和研究重点。随着数字化浪潮来袭,中建五局当机立断,决定在原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发挥顶层设计的优势,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了持续稳定、互联互通的信息化技术底座,满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全业务信息化上线应用、数字化管理变革带来的信息化新需求。

也正是基于这样智慧、及时的顶层布局,让中建五局携手安证通,联合打造了一个在数字化转型领域备受好评的合作案例。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战略先行,战术紧跟。在明确规划和愿景之后,企业下一步就需要找场景。毕竟数字化转型不能成为空谈,而是要实实在地从具体业务中切入。简单来说,即企业需要找到自身业务中的一个个场景。由场景带来需求,由需求带来解决方案最终小场景汇聚成大切面,数字化转型也就水到渠成

中建五局年合同额超3000亿元,分供方超8万家,每年2000个项目部,业务遍布全国,并在35个国家进行市场布点,20个国家有项目落地。因业务发展需要,经常出现公司印章管理人员携带印章到项目所在地加盖印章的情况,若项目紧迫则经常会有印章管理人员连夜携带印章出差的情况发生。另外存在大量需要加盖印章的材料、合同、文件在项目地与公司之间邮寄、快递的情况。

中建五局意识到,这些状况不仅效率低下,且产生了大量的办公、差旅费用,增加了公司的经营成本,影响了业务的快速发展。于是,中建五局迅速立项,正是将解决上述场景中存在的问题作为重点事项。最后经过多方评选,敲定了安证通作为合作伙伴,以打通全业务数字化链路——这便是由业务场景切入的巨大价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前文提及,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对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再造。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对数字化技术手段的引入和应用。企业做好战略规划和找准场景之后,接下来应该进入应用数字化技术的模式——所引入的技术服务,可应用在技术体系上完成开发、定制化以及场景部署。这样才能让数字化底座发挥出最大价值,数字应用源源不断纳入企业需求。

为了满足中建五局的业务多样性需求,切实解决企业内部的用章管理、合同签署上的难题,中建五局独立部署了安证通旗下一签通电子印章认证管理平台及电子合同签约平台,实现了与中建五局大门户、供方门户等系统的集成同步。平台系统满足不同安全级别的签署方式、支持多种合同生成方式,支持全端签署场景,同时,对签约双方强实名认证,并根据员工业务差异、岗位不同等给予相应的印章使用权限,实现企业印章统一管控,用章流程透明化、规范化,增强企业印章风险控制能力。

引入安证通电子签章技术服务后,中建五局已累计签署近8万份电子合同,实现了员工电子劳动合同和商务合同在线批量签约,原来的单一电子印章认证管理平台也升级至智慧印章一体化管理平台,打通了中建五局数字化“最后一公里”。而这些清晰可见的成果,都直接加速了中建五局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深耕行业近20年,安证通已服务大批央企、国企,除了中建五局,还有中建七局、中建四局、中建三局一公司、中建三局北京公司、中建六局、中建科工、中铁四局、中铁城建、中铁十六局、中铁建设、铁建电气化局、中冶交通、中国水电八局、贵州建工等。我们很难说这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彻底大功告成,毕竟数字化转型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久坚持和努力。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历经多年知行合一的探索,这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呈现出鲜活、昂扬的态势。

对于许多还在观望或者一时泄气的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虽存在巨大挑战,但也不能丢了尝试的勇气与决心,“摸着先行者的石头过河”,总有抵达彼岸的一天。

对于安证通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商而言,则需要更加积极、深度地了解各行各业,深刻洞察客户的数字化转型迫切诉求和难点堵点,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倾尽全力。相信在多方联手的合力加持之下,企业必能在这场数字化变革中旗开得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方法论   企业   底座   印章   视角   认知   场景   现实   合同   业务   技术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