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青海:走盘城,绕汉城,闯鬼门(玉门)

玉门关是中国汉代长城关隘及障塞烽燧(烽火台)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北境,至于为什么会在标题中把玉门称为鬼门,后文会专门讲诉。

作为一个规模宏大、构筑完整的古代防御体系,玉门关并非一个独立的关口要塞,而是以玉门关遗址为中心呈线性分布,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

  在这条线性遗址区域内,有小方盘城(玉门关)和大方盘城(河仓城)2座城址、20座烽燧和17段长城边墙遗址。


据史籍记载,汉武帝为抗御匈奴,联络西域各国,“隔绝羌、胡,开辟东、西交通,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分段修筑障塞烽燧。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由令居(今甘肃省永登县)筑塞至酒泉(今甘肃省酒泉市),元封四年(前107),由酒泉筑塞至玉门关。王莽末年,西域断绝,玉门关关闭,汉塞随之废弃。

我们一行人坐着这两辆车一路颠簸,开始了今天的第一站——走盘城:

大方盘城遗址。

大方盘城遗址是汉代“昌安仓”遗址,在敦煌市城西北约90公里的戈壁滩上。位于小方盘城(汉玉门关)北约10公里处, 因比小方盘城大,故名大方盘城。



据考证,此城建于汉代,是一座储备粮秣的仓库,在甘肃仅发现此一处。



城为夯土板筑,呈长方形,东西长132米, 南北宽17米,残垣最高处6.7米。


城内筑南北方向土墙两堵,把整个城隔成了3部分。南、北残壁上留有小洞,似为通风设备。每部分均开南门,外围东、西、北3三面加筑两道围墙,第一道围墙断壁尚存。

角墩遗存在此遥想当年大漠孤烟,金戈铁马,蔚为壮观。





接下来继续驱车前往第二站——绕汉城:

汉长城遗址


甘肃汉长城遗址始建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 121年),止于太初四年(前101年)。

西起今敦煌市西端的湾窑墩,沿疏勒河经后坑子、玉门关、大月牙湖,由三个墩入安西,过西湖、望火堡、布隆吉、桥湾,穿玉门市北石河沿岸,进金塔后沿弱水北通居延。另一路从金塔顺黑河经高台、临泽、张掖、山丹,过永昌、民勤、武威、古浪、永登等地,渡黄河入宁夏。在甘肃境内全长1 000余公里。

汉长城因军事防御之需要而分段建造,故其制不一。大体上是先设亭障,再视地势之需要而筑墙垣,故有些地方有亭障而无墙垣,时断时续,但总体上仍能连成一线,形成一个整体的军事防御报警系统。

建造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起沙土夯墙,并夹杂红柳、胡杨、芦苇和罗布麻等物,以粘接固络,坚固异常。外侧取土处即成护壕,壕内平铺细沙,以检查过境者足迹,称作“天田”。



内侧高峻处,燧、墩、堡、城连属相望,所谓“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烽燧有夯土板筑,芦苇、胡杨、红柳等夹砂土夯筑,夯土外包土坯构筑,土坯垒砌等多种形式,高者达10米。

虽已历两千年风沙雪雨,有些地段仍坚固如磐,屹立于戈壁沙漠之中,如矫龙蜿蜒,气势不凡。保存较好的有玉门关段、西湖段、弱水段和民勤段。沿线遗存烽燧,残垣底宽3 8米不等,高3米以上,有达10米者。遇大敌烽燧递传,日达千里而至长安。

长城不仅为古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安全保障,而且也是关内外各民族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好啦,开始今天的第三站——闯阴门喽:

小方盘城遗址(玉门关)

唐边塞诗人岑参曾作《玉门关盖将军歌》:“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形象地描绘了玉门关的重要地位。

这里的小方盘城,即是玉门关遗址了,又称阴门、死门或人间鬼门关,它是敦煌市最古老的一座城池,位于敦煌西北90公里的茫茫大漠中。而过玉门关再往西不远,就是令人闻名色变的罗布泊无人区。



西汉时期,汉武帝征服匈奴、收复河西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列四郡,据两关”,四郡就是耳熟能详的酒泉、武威、张掖、敦煌,两关即是阳关、玉门关。

据传,在中原传统的文化观念中,山南称阳,山北称阴。南面的关口命名为阳关,而北面的关口便是“阴关”(玉门关),从而南北呼应构成一个完整的阴阳布局图。

但不用“阴”而用“玉”来命名,是因为古人认为玉具有避邪功能。实际上,在后世文献中,“玉门关”就是“死门关”或者“鬼门关”的代称,往往与战争、死亡相关联。

《后汉书》卷四十七《班超传》记载:班超出使西域长达31年后,向朝廷上书,请求回中原。其中,班超说的一句话“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这个“生入玉门关”,就是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通过玉门关这一人间鬼门关返回故里的意思。

而据司机师傅说,民间还有一个说法,就是玉门之所以也叫阴门,其实也是暗合女性的阴门,其形状也颇为象形


现存的城垣呈方形,东西长24 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全为黄胶土筑成,面积633平方米,西墙、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及邮驿之路。

另据考,唐代诗人描写的玉门关是在今安西县双塔堡,遗址已难辨认。

这是现存的汉代玉门关,这里出土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如毛笔、砚台、织锦、狩猎工具等。

1907年4月,英国人斯坦因在小方盘城遗址发现了那枚标明“玉门都尉府”字样的汉简,认定这里就是玉门关所在地。其后1943年10月,考古学家夏鼐、阎文儒又在这里发掘出写有“酒泉玉门都尉”字样的汉简。此后,史学界认定这里就是汉代玉门关。



北望长城,犹如龙游瀚海。俯仰关外,大地苍茫,人迹罕至,故唐代诗人王之涣有“春风不度玉门关”之句。

虽经两千余年的风雨剥蚀,但墙垣尚存。在关城外的北墙坡下,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古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古丝绸之路中道。

而继续向北则是汉长城,隐约能看到古长城残壁蜿蜒,烽燧兀立。



最后通报一下:

这里门票40元/人,观光车50元/人,

开放时间:08:00~18:00

就冲着那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还是非常值得一游的[比心][比心][比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玉门   敦煌市   玉门关   酒泉   阴门   汉城   西域   烽燧   长城   青海   汉代   遗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