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迹忆,赣州宋代八景

八景,是古代约定俗成的一种景观名称,这里既包含了景色,也注入了人文,发展到后来,只要是山清水秀的地方,都会在这当中,找出风景最好的八处,被人口口传颂。

乾隆初年,张照乘时为赣县知县。他与父张栋之、弟张照黎,在赣州宋代八景基础上,共同拟定了清代八景,极大地丰富了赣州八景文化内涵。是为三台鼎峙,二水环流,玉岩夜月、宝盖朝云、储潭晓镜、天竺晴岚、马岩禅影、雁塔文峰

三 台

三台鼎峙

呈三角态势的“三台”——郁孤台、八境台、拜将台,一直是古城的代表与象征。因其历史地位的高古,三台的伟名千年未改,一直伴随着岁月风从远唐至大宋、明清,到今天。这其中叠印着众多名人雅士的足履,飘逸着太多美好的故事与传说。

如果你喜欢人来人往、灯火通明的热闹,推荐你游玩郁孤台;如果你向往幽静空灵、临山望江的闲适,推荐你游玩八境台;如果你喜欢志在登高望远、气冲斗牛的气概,推荐你游玩拜将台。

二 水

二水环流

“双江迢递到虔州,波撼东西绕石楼。雨泻琴川闽客棹,风驰梅岭粤人舟。环流湛澈银河挽,叠岸沙明翠带留。薄暮渔歌声细细,村醪酬和在滩头。”恐怕少有哪座城市如此这般恋水的了!清朝赣县知县张照乘的父亲张栋之的这首《二水环流》诗,把章贡二水描绘得情景如画,让人感叹不已。

丰腴的章、贡二水夹持着赣州这块风水地,形如一片浮洲。于崆峒山巅了望,甚至在龟角尾对面的储山上用远焦镜头了望,赣州城更象一个巨大的龟。明初刘伯温督战赣州城时,最早发现了浮洲之奇妙。水与赣州的种种传说从此绵绵不绝。

玉岩夜月

玉岩指的是通天岩,夜月则是对于此地岩深谷幽,朴素、清静的形容,王阳明曾在此题刻诗文,苏轼更是在此与名士阳孝本彻夜长谈,所以也可以将夜月理解为文人听风沐月的感慨。

一双当世贤人相见甚欢,彻夜长谈。明月记下了他们的神影,清风传诵着他们的哲语。从此,历代的名人雅客蜂拥而来,寻访伟人足履,或吟或和,或刻或塑,无不怀揣着一种激情,想借伟人驻扎过的地方承接些许灵慧,传达些许感动与呼应。

通天岩石窟开凿于唐朝,兴盛于北宋,至今保留着唐朝至宋代的石龛造像359尊,宋代至民国的摩崖题刻128品,是江南地区最大的一座石窟文化典藏处,因此被专家誉为“江南第一石窟”。

宝盖朝云

从南康方向逶迤东来的一溜山峦,到了虔州正南面,忽地拔高,耸起一座海拔1016米(黄海标高)的崆峒山之巅宝盖峰。

崆峒山为晋崆峒僧阡曾驻于此而得名。崆峒山在唐以前叫仁空山、空山,因崆峒僧阡创建了空山寺,宋人将空山寺也称崆峒寺,仁空山亦被唤作崆峒山。清末以其主峰大峰山而简名峰山。明崇祯年间,安徽桐城曹洞宗第二十八世高僧明雪驻锡崆峒山,在崆峒山重建空山寺。崇祯十一年(1638年),赣州知府刘寰为空山寺题名“空山精舍”。

储潭晓镜

储潭的水也是来自章贡两江,不过水流到了储山之下汇聚成了一处深潭,如一面巨镜,江水清澈,江面宽阔,瑶瑶映照着八境台,观潭可清心静气。

在赣州人眼中,峰山是赣州城的风水山,扼守三江,聚集风水;储潭则是赣州城的风水潭,聚赣江风流,聚赣州风水。张氏父子则认为,储潭“乃台之遥照”——储潭如一面巨镜,江水清澈,江面宽阔,可以映照八境台,是台之外延台之魂灵。清胡相良有诗云“澄江浪静散盘涡,潋艳朝涵碧一窝。朗似冰壶悬太乙,光疑白练浸银河。龙藏水底衔珠卧,鸟集天空拂镜过。百叠储山浮幻影,更收斜照漾晴波。”

天竺晴岚

天竺寺原名修吉寺,当年原杭州灵隐寺主持韬光大师来此重整古寺,改名天竺寺,登于赣州古城墙东起点之处,可见隔岸郁郁葱葱的森林中,隐有一处寺庙,晴天之下烟雾升腾,故称之为晴岚。

唐代古寺天竺寺深藏密林之中,这个当年宋代名士李朴读书处,乃清代八景之“天竺晴岚”是也。“古天竺寺两峰晴,日霁毫光照眼明。灵鹫山头烟欲袅,赤珠岭畔霭常萦。元和当日传初地,修吉于今忆旧名。拟向翠微深处去,头陀唤醒竹千茎。”一千多年前贡水江畔,万松山边有座修吉寺。唐代高僧韬光大师自杭州钱塘天竺寺移锡虔州修吉寺后,后人改称天竺寺。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与韬光大师早有相识,互有诗赠。

马崖禅影

赣州城东面有一座马祖岩,因唐代道一禅师马祖在此讲经说法而得名。从马祖岩往西边望去,可见船帆林立,贡水长流,三江如虹。同时还能远望郁孤台、八境台,近看古天竺寺、江东庙等名胜。

张照乘题唱清八景的乾隆时,便是远远早于孔宗翰请苏轼诗题虔州宋八境的北宋时,马祖就已经离开龚公崖(后名马祖岩)了,搬迁到赣县田村的龚公山(后名宝华山)去了。虔州人每回题咏“八境(景)”,屡屡不忘马祖之“禅影”,如此神迷千余年。

如今,马祖岩重建了宋代五亭,山巅与山腰上又新建起了更加气势的殿堂。殿堂俯视章江、雄倪虔城,气势开阔,是个观风赏景之绝佳高处。殿堂外有巨钟大鼓,晨响暮鸣,声震三江。殿右侧有古井一口,外方内圆,井水清洌,饮之甘甜,沁人心脾。半山腰当年马祖修炼的山洞呈半月形,野草覆盖,水滴扬韵,显得格外高古、幽深。

雁塔文峰

虔州文化的灿烂地域在现赣州一中一带。夜话亭、阳明院、廉泉、光孝寺、文庙、慈云塔、五道庙、南市街……到处都有唐诗宋词在飞扬,到处有明砖清瓦在幽思,随便转悠中,或许一不小心就踩上了苏东坡、文天祥的脚履。文化中心地位的确立,连同小南门这座无名山,也身价涨了起来,被誉为笔峰山、“文峰山”。文峰山,象征一个区域文明昌盛、文人辈出。这种观念在明清是相当盛行的。

塔是佛家的物,故有宝塔、浮屠之称。赣州慈云塔建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旧名瞻云塔,因原在慈云寺内,又名慈云寺塔、舍利塔,清代曾易名雁塔。塔身九级六面,高42米,原有外环木构出檐回廊,内有阶梯登临塔顶。虽然慈云塔年代有些久远了,但它巍峨的气势,仍是虔城所有古建筑中特立卓越的。

注:文字摘自龚文瑞《赣州古城地名史话》

来源 赣州市文化馆

编辑 欧阳小琴

审核 熊蔚

监审 李华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赣州   崆峒   宋代   马祖   天竺   乾隆   赣县   环流   北宋   风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