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什么给了伯南克?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3位经济学家,其中包括美联储前任主席伯南克。在伯南克任职美联储主席期间,美联储的资产大涨,2007年7月才0.87万亿美元,如今已逼近9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资产是在伯南克任职期间增持的。

人们有理由说,是伯南克改变了美联储的性质,并影响了其他央行;今日的美联储,与其说是中央银行,不如说是一只大型私募基金。主流国家的央行也在仿效,比如日本央行锚定其持有的外汇储备在国内大举发行日元国债,瑞士央行设立主权基金大量投资美国的科技公司。简而言之,主流央行持有资产并直接或间接参与投资,应该是伯南克任职美联储主席之后出现的。

作为经济学家,伯南克有两个理论引人注目,其一是“直升机撒钞票”,其二是“救火”。在他的前任格林斯潘任职美联储主席时期,美联储的首要任务是防止恶性通货膨胀,一般不参与金融投资。

伯南克研究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和日本1989~1992年经济泡沫破灭,得出的结论是:自由市场机制会使金融危机升级为经济大萧条,“看不见的手”不仅不能平抑危机,还会推波助澜,使局部性危机升级为全国性经济萧条。此时,就应该动用政府“看得见的手”,直接干预金融市场,或者“开直升机撒钞票”,或者出动“消防队救火”,才能遏止危机的失控。在伯南克看来,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与1989~1992年日本股市楼市大崩盘,都是因为当时美国和日本央行的不作为而酿成大祸。所以在伯南克主政美联储期间,美联储“开着直升机撒钞票”,开启了“有为央行”量化宽松政策的大门。

本人不想谈古论今说历史,也不去咬文嚼字谈理论,只想提示人们,伯南克的理论和实践已经改变了央行的性质,特别是美联储作为全球央行已经有了新的职能,持有金融资产直接参与市场已经是常态。当今世界,伯南克理论支持的“有为央行”大行其道,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发似乎是认可了伯南克主义。

在“有为央行”参与的全球金融市场上,最显著的变化有二:其一是波动性加剧,其二是联动性加剧。任何一个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都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与冲击,不确定性必然提高。从金融哲学的视角看,全球金融市场也像物理学的进步一样,进入了量子物理的研究领域,主流央行之间的决策行为相互影响,不断显示着“量子纠缠”的状态。

确定性掩盖危机,大概率鼓励投机,真实的市场在不确定性中永恒,这就是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伯南克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日本   央行   美国   萧条   直升机   钞票   金融市场   主席   危机   诺贝尔经济学奖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