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随笔 连载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用不同人生经历的一砖一瓦、生活中的甜酸苦辣,营造出不同的内心世界。有的人心里亮堂,自身带着阳光;有的人内心龌龊,陷入成败得失、恩怨情仇的深渊纠缠不休、不得解脱;有人乐天知命、悠然自得;有人怨天尤人、缠绵悱恻。林林总总,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各得其所。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子弟,大半辈子活的混混沌沌,随波逐流,不开棱瓣的脑袋老来好像开了一些缝隙,开始琢磨人生的意义。

退休了,一来有时间,想写点东西;二来是退休之人对未来好像没什么目标去追求了,倒是更喜欢回忆过去。写什么呢?“回忆录”这种文体好像成为功勋卓著、亲历过重大事件的那些名人的专利,平常凡人经历的那点事儿,好像没有回忆的价值,更不值得费笔墨去“录”。加之自己也确实不会“录”,不懂得那些文体格式与规矩。因此,我计划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权称《凡人随笔》。

小时候,初入校门的前两年,懵懵懂懂。四年级时文化大革命开始,直到高中毕业文革尚未结束,那个年代没有读多少书。参加工作后,就是靠着“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的方式,应付了四十多年,就这样混到了退休。说实在的,能把自己经历的、父母亲人留下的、人生旅途遇到的;藏在心里多年的、一直在自己心里反复想来想去的那些话,用文字记录下来,已经是一件引以为骄傲的事情了。因为我的爹娘连自己的姓名都不认识,如今我作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命延续,能用电脑写字了,这是多么大的跨越啊!

原来,我以为祖上世世代代务农,没有读书的基因,我能靠笔杆子混饭吃已经很不容易了。直到退休后有了空闲,生出看看家谱、续续家谱的想法,才知道祖上也算是“耕读之家”。

明洪武二年,祖上先人是被官府强制着从山西洪洞县移民到河北大城县。193年后的嘉庆四十一年(1562),李松成为祖上第一位进士,官至辽东巡抚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兼右副都御史,加兵部右侍郎衔、加兵部左侍郎衔。翻阅家谱发现,祖上之李松后再无功名显赫之人,但耕读传家不断。历代先祖虽从事农耕,但也都重视读书之传承。直至十九世纪初,祖辈中太学生(即国子监读书的学生)、庠生(“庠”是古时府、州、县的学校名称,“庠生”即在其上学的学生),居多。到19世纪60年代,曾祖父虽考取武举人及第,官至六品千户,但清代只有武考没有武学。19世纪末,随着外强入侵,清政权摇摇欲坠,到我的祖父时,广大乡村旧学消亡、新学未立,致使祖、父辈,乃至大我20多岁的大哥大姐,都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真可谓灾难深重。从此步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进逼,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一次次失败。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军阀混战、日本侵华,山河破碎,让中国人民遭受百年屈辱。

小时候,村子里的老人几乎都是文盲。其实,中国历史上的各个盛世阶段,已经在乡村和国家层面建立起旧式教育体系。兵荒马乱的动荡年代,活都活不下去了,哪还顾得上读书。由此可见,家族、家庭、个人的命运,系于国家民族的命运之中。

直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孕育了中国共产党,通过28年的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我们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享受了和平年代的阳光雨露,也经历了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繁荣昌盛、从原始农耕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跨越时代的过程。虽然没有经历战争的艰苦卓绝和生与死的考验,但也经历了新中国成长过程中的甜酸苦辣、悲喜忧欢。

我想以《凡人随笔》从个人的小视野看社会大变迁,虽做不到窥一斑而见全貌,但力求记录下一些对社会有益的积极向上的东西。莫言大师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就是揭露和批判,而不是歌功颂德。我不会编故事,也搞不成文学创作,只是力求通过通过凡人琐事,还原人性之真实,揭示善恶之因果。当然,只是心向往之,也不一定能如愿以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凡人   半封建   山河破碎   半殖民地   祖上   家谱   新中国   中国   随笔   年代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