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五十,在这些方面活得“简单朴素”,这是一种大格局

老子有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做人,最好要保持纯洁朴素的本性,减少没必要的贪婪和欲望。如此,生活的忧愁会逐渐减少,祸患也会离我们而去。

一个人此生最高级的境界,并不是要赚多少钱,要爬到多高的位置,而是在任何的时间里,保持内心的“朴素”。

以往,我们还能经常听到“朴素”二字。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讨厌朴素了,总认为简朴的生活就跟“贫穷”有关,会拉低自己的层次。

也许,看得见的奢华,是内心的贫穷。而自我选择的朴素,则是内心真正的充盈。骄奢淫逸到了一定的程度,也许不是好事,恰恰是灾祸的开始。

《庄子·天道》中有言:“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动静结合,方能“内圣外王”。以无为而变有为,以退为进,以简单朴素的姿态去纵横天地,又有谁能够比拟呢?

过了五十岁,该知天命,懂“朴素”了。在这些方面越活越简朴,并不是穷,而是格局。

一、清静、少欲、不奢求。

心有静气,则邪祟不侵。心有暴躁之气,则心魔丛生,怨恨频频,人生将陷入到无休止的痛苦当中。

这一点,我们只要看看大街上匆匆忙忙的人们就清楚了。处于快节奏生活中的他们,脸上毫无喜悦之色,只有无穷无尽的忧愁。

人,为什么会忧愁呢?对于普通人来说,不仅是生活压力的问题,还是人之“欲望”的问题。这贪婪之心一旦膨胀,他们就不再有快乐的时光了。

他月入一万,觉得不快乐,认为月入十万才快乐;等他月入十万,依旧渴望月入百万。说得难听点,哪怕他得到了全世界,也希望得到全宇宙。如此,真的有必要吗?

人,之所以要活得朴素,就是要压制这“贪婪”之心,让它变得理性,不会随便膨胀。这般,人之快乐就多了,不幸就少了。

凡所清福,皆从简来,凡所好运,皆从朴生。

二、不赚不属于自己的钱。

有一位名人说过,在钱财名利面前,一个人真正的大格局,不是越赚越多,而是只赚属于自己的钱,不赚那些不属于自己的横财。

当然,不少人会认为“有横财不赚,就是傻瓜”。这种想法,符合人之唯利是图的天性。只是,他们不知道,有些横财,不是自己想赚,就能赚的。

那些不属于自己的财富,要想触碰它,那是要付出代价的。有些代价,是人之家庭,而有些代价,是人之往后余生。

为钱而生的人,很多。而那些“为钱而亡”的人,更多。钱这种东西,够用就好。碰了不属于自己的分外之钱,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般,问题之多,超乎人之想象。

保持朴素的姿态,就是在践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

哪怕赚不到大钱,也至少能够活得心安理得,安稳到老,得以善终。

三、对他人少些期望,回归到自己的天地当中。

每个人都有一片独属于自己的天地。只是有些人不喜欢一个人过日子,就抛弃了这片天地,选择群来群往,活成“随波逐流”的模样。

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一点主见也没有,仿佛跟木偶一般,被人操控着。如此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人,本该活得潇洒自在,为什么非要融入到不属于自己的圈子当中呢?关键就在于,对他人的期待太多了,而对自己的期待太少了。

无数人都认为,只要得到别人的赞许,那就有面子了。他们没有想过,与其得到别人的赞许,为什么就不能完全接纳自己,得到自己的赞许呢?

人到五十,那是“减法人生”的开始。摒弃不必要的人与事儿,退出那些毫无意义的关系圈,自己想怎么活,那就怎么活,何须看别人的脸色呢?

对自己的“社交圈”抱有朴素的想法, 便是坚持“断舍离”的观念,本就是一种高级的境界。

四、感受人间烟火,享受平淡时光。

陶渊明说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闲来无事的时候,就在南山下种豆子。看到草木繁茂,豆苗稀疏,万般自然的生机,让人的内心逐渐安静平淡下来。

早晨,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儿。等到了晚上,就与月亮相伴相随回家。你我,以清风明月为伴,与天地星辰为友,融入到了自然当中,纯粹而又美好。

老子说过:“和其光,同其尘。”人,不仅要融入到尘世中,还需要融入到自然的生活里,过点远离烦恼的日子,享受独属于自己的好时光。

人到五十,早已历经半生,知道自己有什么命数了。这个时候,少偏执,多坦然,那我们的心胸,将包含了这个世界,包含了整个宇宙。

人,因朴素而心宽,因心宽而自然,因自然而有所得益,乐意无穷。

文/舒山有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朴素   豆苗   横财   简朴   忧愁   贪婪   格局   内心   自然   简单   天地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