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说服力,“奇葩王”黄执中推荐这3招!(1)

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服他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面对贪玩、不求上进的孩子,父母经常苦口婆心地劝:

“你不知道社会有多残酷!你现在不吃学习的苦,长大就吃生活的苦!”

“我起早贪黑,给你提供好的学习条件,就是希望你长大之后不要像我一样辛苦!”

然而,孩子听着这些说教,丝毫不为之所动。父母的一番苦心,变成了对牛弹琴。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从来没有人因为说教而被改变过。那么如何做,才能更好地说服、影响他人呢?

享有“宝岛辩魂”之称的台湾讲师黄执中给出3种方法。听完黄老师讲解的这些方法,我完全拜服了,有一种人生通透的感觉。

一、没有人喜欢被说服

被人说服,就意味着“我是错的,你是对的”,就意味着被人打败。没有人喜欢做失败者,因此,每当我们试图通过说教的方法,和别人沟通时,就激起了别人的反驳欲望。

黄执中提到一个概念,叫“祝英台陷阱”。关于梁山伯和祝英台化蝶的故事,黄执中从辩论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祝英台的母亲如何说服祝英台嫁给马文才?

按照一般思路,母亲一般会这样讲:

“贫贱夫妻百事哀。梁山伯家里穷,你嫁给他后会吃苦的!”

“小孩子才谈感情。结婚后感情就淡了。相信我,嫁一个有钱人,不愁吃喝,你会幸福一辈子。”

如果她这样讲,祝英台会作何反应?

当妈妈说“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时候,她就会举一个反例:村口的老王很贫穷,但是他和妻子过得很幸福啊!

当妈妈说“嫁个有钱人就能幸福”时,她想到自己的一个闺蜜嫁给了一个有钱人,然而丈夫吃喝嫖赌,她过得并不幸福。

妈妈每一次的说教,都会增强她的反驳欲望,增强她对梁山伯的爱。

同理,父母每一次对孩子的说教,都增强了孩子的反驳欲望。

当父母说“你要好好学习,有个好学历才会成功”时,大多数孩子首先就想到了比尔盖茨。

“你讲起来越是理直气壮,就越逼出对方脑中找一个反例。”

因此,说教属于无效沟通,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通过说教而被改变。

说教之所以无效,是因为对方没有选择的自由。

比如“你要好好学习!”“你要嫁一个有钱人!”对方只能按照你说的做,别无选择。

那么,如果我们想影响他人,应该如何做呢?黄老师提出两种方法。

1、把“你应该”改为“我需要”

假设这样一个场景:一天晚上,一个全职妈妈洗碗的时候,孩子在旁边闹腾,而老公却在床上玩手机。

这时候,妻子很生气,走到老公面前抱怨说:你没看到我在洗碗吗?!孩子老是闹,你就不知道哄哄吗?!每天下班回家就知道玩手机!

老公听到指责后,一脸懵逼,同时立即反驳,以此证明自己没有错:“我上班那么辛苦,晚上放松一下不行吗?在家带孩子倒是清闲,没有工作压力。”

妻子也开始反驳:在家带孩子怎么就清闲了?你带一天试试?!

两个人开启了无意识的争吵模式。

如何改变这个模式呢?——把“你应该”改为“我需要”,给对方选择的自由。

妻子可以说:“我洗碗的时候,孩子在旁边吵闹,我需要你哄哄孩子。”这句话表达了妻子的内心需要,而不是指责对方,不会增强对方的反驳欲望。丈夫也有选择的权力,他可以选择哄孩子,也可以不哄孩子。

如果妻子这样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老公又没有别的事情,大概率他是会哄孩子的。

说“你应该”,对方没有选择的自由,而且带有指责之意。但是说“我需要”,对方有选择的自由,没有指责对方。这样,对方更容易接受。

2、把“你为什么不”改成“你为什么要”

黄执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的一个朋友胡渐彪特别爱健身,每天慢跑上班,而黄老师都是坐车上班。

有一次,两个人聊起慢跑的话题。

胡渐彪问黄执中:你没有想过慢跑吗?

黄:没有,因为我觉得距离很远。

胡:难道你不觉得慢跑是一个很棒的运动吗?

黄:是的,可是我觉得我体力不太好,跑不动。

胡:你可以慢慢跑啊~

黄:啊,我也没有准备啊,没有跑步的鞋子。

胡:去买一双啊!

黄:好的,我有空就去买。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黄老师没有被胡渐彪所影响,仍然坐车上班。

问题出在哪里呢?——胡渐彪的问句都是否定句。

“你没有想过慢跑吗?”

“难道你不觉得慢跑是一个很棒的运动吗?

于是,黄执中就去解释他不慢跑的原因:距离比较远,体力不好,没有跑步的鞋子。结果就是,每一次对话,胡渐彪在无形之中就是帮助黄执中复习他不慢跑的理由。

在和他人的沟通中,

“你讲为什么不,对方就解释“为什么不”,他每解释一个理由,你就告诉他,他刚才的解释理由不成立。当你告诉他理由不成立的时候,你要记住:没有人喜欢被改变。于是,对方就会生气,就会不满。”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无效沟通呢?其实,只要把否定句“你为什么不”改成肯定句“你为什么要/想”这种句型,就能反转整个对话局面。

黄老师和一个观众演示了这样一场对话。

黄:你有没有想过,哪怕有任何一个小小的念头,戒酒这件事呢?

观众:有想过。

黄:1-10分,你想戒酒的念头有多强?

观众:6-7分。

黄:哇,非常高啊,我以为只有两三分。我很好奇,为什么戒酒的念头这么强烈?

观众:因为喝酒之后会断篇。

黄:喝酒断篇没什么了不起的,这件事会很严重吗?

观众:会很出丑啊!

黄:那是别人的想法,你管他呢!

观众:没有没有,非常难堪的。

黄:大家喝酒的时候偶尔出丑难堪,其实也是亲和力,为什么会造成困扰呢?

观众:在同事面前,有这样一个印象,就可能会被人讨厌。

大家发现对话里的玄机了吗?黄老师以肯定句发问,“你为什么想戒酒呢?”。这个观众就解释自己想戒酒的理由,然后黄老师就去“攻击”他的戒酒理由,结果他戒酒的理由更强烈了。

在这个对话中,对方给出的数值无所谓,哪怕是1-2分,关键是下一步,发问时一定要用肯定句,不要用否定句。

你想让他戒酒,你就问“你为什么想戒酒呢?”,而不是“你为什么不戒酒呢?”

你想让孩子好好学习,你就问“你为什么想上进呢?”,而不是“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

这样一来,你就是在启发对方,去找出他想改变的理由。

这其实也是刚才讲的“没有人喜欢被说服”的反向运用。也许对方的心中从来就没有要减肥、戒酒、戒烟的念头,可是当你“攻击”他减肥的理由时,他反而要去捍卫那个理由。

由于篇幅过长,下次再发另外一部分。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欢迎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百事   奇葩   说服力   有钱人   念头   观众   妻子   欲望   老公   理由   老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