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四十八团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作者:袁火霞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新疆出台一系列做强林果业的政策,红枣很快成为新疆第一大果树树种,并迅速发展为新疆南疆农业支柱性产业。依托南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兵团规模优势及技术优势,红枣产业在促进团场经济发展、助力职工脱贫增收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针对近几年红枣价格持续下跌,干部职工群众发展红枣产业的信心不足问题,本文以四十八团为主要研究对象,认真分析了红枣产业发展历史与现状、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积极主动开拓销售市场、强化市场竞争能力、加大科技投入等发展对策和建议,使其真正成为具有特色又能增收的优势产业,为红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四十八团红枣产业发展历史与现状

据史志资料介绍,四十八团是兵团第三师最早引进和栽植红枣的团场。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四十八团就开始引种红枣[1],经过多年引种栽培,灰枣在本地区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优势。2000年末,四十八团红枣结果面积为11.33 hm2。

2000年以来,四十八团党委按照兵、师党委农业结构调整建立特色林果基地的统一规划,并结合区域优势及实际生产情况,以团场增效和职工增收为目标,逐步发展红枣产业。

2002—2006年,红枣建园以定植成品苗建园为主,采取栽植红枣成品苗和枣棉间作的模式建园,成园理论株数在64株/667 m2左右。同时,2003年开始小面积探索红枣直播建园技术。

2007年以来,四十八团开始大面积红枣直播建园,成园理论株数达到600株/667 m2左右。与定植苗木建园相比,红枣直播建园成本低,成园时间短,见效快,实现第一年直播酸枣,第二年嫁接,嫁接当年就有产量,第三年红枣单产150 kg/667 m2左右,第五年及以后进入稳产阶段,单产达800 kg/667 m2的目标,大大加快了红枣产业的发展。随着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四十八团不断总结经验,逐步规范和完善了红枣直播建园技术。

2010年以来,四十八团红枣直播建园技术在全团乃至全师和周边地区全面推广。2019年末,兵团第三师红枣种植面积19 200 hm2,红枣总产17.5万t,种植品种主要为灰枣(种植比例达92%以上),四十八团现有红枣3 666.67 hm2,年产红枣近4万t。

2 四十八团红枣产业发展优势

2.1 地理环境优势

四十八团北靠天山南麓支脉,南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为叶尔羌河下游冲击平原地区,东经78 07′ 78 21′,北纬39 22′ 39 30′,远离城市、工厂和矿区污染源,空气质量和灌溉水质量较好,具备生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的产地环境优势。

2.2 气候优势

四十八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塔里木盆地周围,属暖温带极端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蒸发量大,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非常适宜红枣优质栽培。年平均降水量为56.4 mm,年蒸发量为1 716.0 2 455.7 mm,枣树病虫害发生较少。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86 628 J/cm2,全年日照时数为4 400 h,枣树生长季节的4 9月,日照时数为1 670.8 h,平均每日9 10 h,远高于一般制干红枣品种1 500 h的要求,全年 10 有效积温为4 000 4 508 ,远高于枣树对温度的需求上限。秋季气温日较差达16.3 ,非常利于红枣糖分的积累。无霜期一般在213 225 d之间。

2.3 品质优势

2007年,四十八团注册了“四木王”红枣品牌,并于2007年11月成立新疆四木王果业有限公司;2008年,“四木王”甘枣荣获首届中国枣业大会暨第一届国际枣属植物研讨会银奖;2009—2011年,“四木王”甘枣连续荣获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四木王”甘枣皮薄,肉厚,口感细腻,在国内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产品畅销北京、上海、浙江、湖南、广东等地。2012年,四十八团454 hm2枣园获得新疆兵团环境保护研究所有机食品基地的认证;2014年11月8日,经国家农业部审定,四十八团3 333 hm2红枣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3 四十八团红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销售市场混乱,缺乏龙头企业引领

红枣销售中,广大枣农坐等内地客商或疆内红枣企业前来收购原料枣,很少走出去。团内没有龙头企业,三师叶河源果业也以原料枣的初级加工为主,没有红枣深加工企业,红枣产业链延伸不足,没有订单,现有红枣专业合作社只起到中间商的作用,与枣农没有共担风险和共享收益,枣农是弱势群体,生产积极性不断被削弱。红枣收购中,红枣销售商相互压价,同时受利益、素质、人情等因素影响,很难实现优质优价,以质论价。

3.2 品质意识淡薄,品牌建设力度不足

近几年,红枣销售过程中高产量带来的收益远比高质量带来的收益大,受利益驱使,枣农更注重红枣的丰产稳产,追求高产量,科学种植观念滞后,造成红枣品质有所下降。尽管四十八团在红枣品牌建设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注册有“四木王”红枣品牌,454 hm2枣园获得有机认证,3 333 hm2红枣已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但后续管理脱节,品牌维护力度不够,没有充分利用红枣地理标志进行宣传推广。

3.3 管理粗放,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枣园的生产管理粗放,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科技投入不足,枣农管理枣园大多凭经验,安全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落实不到位。枣树投入品的使用以农资店的推荐为主,没有进行科学试验示范;缺乏测土配方施肥和土壤养分诊断技术;灌水以大水漫灌为主;降高降密技术推广落实不到位。红枣的加工销售主要是原料枣或低档次的初级加工产品,产学研结合不够,附加值较低。

4 四十八团红枣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4.1 积极主动开拓销售市场,培育壮大合作社和龙头企业

不断探索新的销售模式,加大农超对接和企业对接力度,在产品包装方面可以尝试精细包装和小包装,充分利用项目优势,培育壮大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能力,逐步形成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市场格局,不断推进庭院开发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

4.2 加强品质和品牌建设,强化市场竞争能力

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抓好“三品一标(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建设,加强红枣溯源体系建设,创立品牌,注册商标,推进红枣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走精品路线,不断提高红枣品质,紧跟消费时尚。同时加强品牌宣传和维护,通过文化挖掘和科技创新等手段,提高四十八团红枣知名度。

4.3 精细管理,加大科技投入

始终以提升红枣品质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突破口,严格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基本要求,“降密度、控高度、限产量、统园相、提品质、创品牌、引示范”的标准化枣园管理要求,以及红枣产业化发展要求,制定落实适于本地的红枣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模式,做到高标准、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使红枣产业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降本、提质、增效”。同时,做好科学引领,逐步加强红枣产后处理能力,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升红枣产业经济效益。

作者:袁火霞 新疆兵团第三师四十八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来源:《新疆农垦科技》期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新疆   枣园   红枣   兵团   团场   产业   枣树   对策   品质   优势   建议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