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随笔:我还是去看看医生罢

最近,我感觉自己患上了严重的“疑心病”,遇事总要揣测一番,有些事情,还非“打烂沙锅——纹到底”不可。不知道这是不是上了年纪的人特有的病症之一,也不知道是否应该到医院去看看老年专科医生。

与年青人不同,相比之下,我更乐意“追老剧”,尤其喜欢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拍的反映战争年代和解放初期故事的老电视剧。这不是故意要“顽固不化”,也不是要“故作正经”,更不是要故意显示与众不同,实在是因为“小气”和欣赏偏好所致。“小气”也者,老戏可以免费观看,上网很容易搜到,完全可以随意去“追”,只不过广告多一点儿而已。新戏当然也可以搜到,但没有“免费的午餐”,非买单不可,舍不得花银子就只有割爱。偏好也者,窃以为,跨世纪以后的新戏大多味薄(当然也不乏上好的佳品,只是不多、难得一见罢了),不如老戏耐看,尤其不堪卒观的是“抗日神剧”之类的连续剧。


“小气”也好,偏好也罢,爱咋咋的,不干谁事,没啥好说。可在我这里,事情偏就不如此简单。在下非但不爱看远离生活、胡编乱造的新戏,偶尔看上一两部,还要多此一举地对编导作些无谓的揣测与追问:既然缺乏生活,艺术根底还不够深厚,为什么一定要急不可耐地认准那样的陌生题材去拍?为什么一定要就不太能把握得住的事情去胡编乱造、去投机取巧、去戏弄观众、去弄巧成拙?先把基础性的工作做扎实,厚积而后薄发不行吗?就那么崇拜钱?一时赚得盆满钵满,那又咋的?所失去的不是更多吗?

试问:你若对我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事实有足够的了解,对电视艺术的要领有足够的把握,对电视艺术创作有足够严谨的态度,对电视艺术的受众有足够的尊重,对电视艺术品位有足够的敬畏,为什么不把艺术真实视为生命,把艺术真实牢固地建立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之上?以搞笑的态度“玩”艺术,所“玩”出来的东西还是艺术吗?这种“艺术”能“玩”得久远吗?做一锤子买卖,以后还怎么在电视界混?

人一旦患上某种疾病,就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治愈的了。不仅看电视剧要揣测这揣测那,就连看几眼广告,也要疑神疑鬼、问这问那。我知道,我病得不轻,却真的不知道如何才能治好。


你看那广告,多么“够意思”,多么富有济世与牺牲精神:可以免费给你上理财课、教你炒股,还可以免费送你能帮你轻松赚钱的炒股软件,还请出听了理财课、领取了炒股软件而发财者“现身说法”,有形有声,搞得像真有那么回事似的。可是,同志哥哥同志姐,你想过没有?教你理财,教你炒股,送你炒股软件,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天下真的会有这样的好事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当代白求恩们,他们真的已经赚了太多钱,实在没法花完,非贴着钱为你做好事不可了吗?这其中会不会有坑,令人生疑。“钱再多也不会咬手”,一心要为你提供免费服务的人们,他们为什么不用自己所拥有的软件和硬件、智慧与才能不声不响地去理财赚钱,而非要在那里做免费给你授课、送你软件那样的贴本生意不可呢?在当下世界这样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那样的做派可信度有多高?试问:你真的会相信一个叫卖的肥婆手上的减肥药、一个面容并不白净的姑娘手上的增白霜是有实效的吗?


我知道,这种揣测,这种疑问,大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嫌疑,但病人毕竟是病人,尤其是疑心病患者,是不可以常人的眼光视之的。

哎,我还是去看看医生罢。

然则,医生会有办法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白求恩   上个世纪   胡编乱造   小气   随笔   事情   真实   人生   艺术   广告   电视   软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