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与隐忧:再谈“缺芯贵电”

近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的一番言论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在11月8日开幕的中国汽车论坛上,朱华荣表示,中国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从技术尝鲜向大众普及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痛点,重点就是:缺芯、贵电。无独有偶,比亚迪执行副总裁廉玉波也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整体风险的抵抗能力仍然不足。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

此外,今年7月份,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也曾吐槽电池太贵,并笑言,“我现在不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缺芯贵电似幽灵一般潜藏在新能源汽车的繁华盛景之下。从2015年到2021年,新能源车销量持续攀升,去年销量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将超过600万辆,实现50%左右的增速,全球占比达60%,市场渗透率接近25%,保有量在1500万-1600万辆之间。而自主车企10月份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到52.9%,借此,自主品牌零售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63%的高位。

朱华荣董事长的一番话,戳到了几乎所有新能源车企的痛点。外人是难以理解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短期内创造了全球惊人的增长速度,但背后的投入与产出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巨大的投入下去,背后供应链不断涨价、芯片短缺卡脖子,成本高企,很难盈利。这也对中国新能源车企提出挑战:繁华背后,车企如何才能在销量、利润、品牌方面均做上去,也许那才是中国汽车强大的时候。

缺芯贵电,挤压利润空间

当下,疫情蔓延、消费电子产品需求增长、芯片行业周期波动等等因素令芯片短缺成为一段时间内车企所面临的一大结构性难题。汽车分析机构AFS数据显示,截至10月中旬,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约353.71万辆汽车。10月第一周,由于芯片短缺,全球汽车制造商就减产逾9.4万辆汽车。从年初至10月,我国各车企因缺芯带来的减产为16.67万辆,去年同期中国市场减产就已超过160万辆。

近日,国内汽车芯片龙头企业,地平线创始人余凯也表示 “在过去不到24个月的时间里,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累计出货已突破200万片。”

而电池成本高涨,“贵电”也令车企头疼不已。目前,电池成本已经占到一款新能源车价格的40%到60%。 据了解,电池级碳酸锂已从2021年初的5.3万元/吨,大幅上涨到当下的近60万元/吨,涨幅超过10倍。有业内人士表示,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每上涨1万元/吨,动力电池售价至少提高7%。而动力电池企业实施原料价格联动机制,通过提高电池价格,将成本压力转移到下游整车厂。

动力电池价格不断上涨,令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公,过度压缩了下游整车企业利润空间。据了解,目前整车厂利润率仅在5%左右。从长远来看,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构成挑战。

加码电池、芯片布局

为了突破芯片、电池对于行业发展造成的瓶颈,实现核心技术产业链自主可控,不少汽车企业正在向产业链中上游进军。

缺芯之痛令新能源车企意识到汽车芯片供应链的重要性,全力投入。比亚迪、吉利等企业选择自研自产,比亚迪旗下的比亚迪半导体早在2004年就开始了集成电路及功率器件的研发。吉利汽车也在2018年成立了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并在去年年底自研出了中国第一颗7nm车规级SoC芯片,于今年实现该芯片量产。

还有的车企选择入股或者与其它企业联合开发芯片,如上汽集团、一汽集团、奇瑞汽车等。目前,在芯片领域布局的车企已经有十余家。传统车企更侧重于最为短缺、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MCU(微控制器)芯片。而造车新势力们则更偏爱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芯片。2020年,零跑汽车发布了车规级AI智能驾驶芯片——凌芯01。蔚来与小鹏也都传出了在智能驾驶芯片领域布局的消息。

应对贵电压力,新能源车企不甘做“打工人”,纷纷布局电池产业,提升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为主机厂带来巨大压力,后者涉足电池与原材料领域成为必然。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认为:“未来,‘整车为王’是必然趋势,整车企业要做产业链链长。未来做新能源车的企业,要想有盈利,产业链能力非常重要,特别是电池产业,必须掌控在自己的手上。”

目前,比亚迪自研自产的刀片电池已经成为行业风向标,特斯拉也已经研发出电芯容量和能量密度更高的4680大圆柱电池并形成了成熟产线,埃安、蔚来、长城等都投资成立电池生产研发公司。而且广汽、上汽、蔚小理等企业还扶持中创新航、瑞浦等电池企业,提升对于上游的掌控力。

机遇、风险同在,须长期规划

缺芯贵电,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逼迫着新能源车企们砸下大笔真金白银在芯片、电池领域布局,不过,这些操作更多来自那些“不差钱”的头部优势企业之手。在这些新领域投资同样需要较大投入,而且要有长期规划。

对于车企来说,自造电池将会成为一种趋势。电池地位就相当于燃油车时代的发动机与变速箱,属于核心技术之一。但生产电池需要有一定技术门槛、销量门槛以及强大的资本支持,而且需要企业做好长期计划。动力电池制造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庞大的资本投入,无论是对于传统车企还是“债多不压身”的造车新势力都难言轻松。再有,如果电池出现质量问题,最终会直接影响品牌价值。因此,整车企业布局动力电池行业打持久战的准备是必须的。

车企进入芯片领域,资金、技术、人才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样要做好长期准备。

新能源大潮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了换道超车的难得机遇。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如何克服贵电缺芯这些产业之痛,在新能源领域再现“整车为王”,需要车企有足够的战略定力,打好基本功,待机而动。当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拥有更强大的产业链控制力,不只销量可观,又有品牌声望,还有大把利润可拿,那样的繁华更值得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隐忧   销量   新能源   整车   短缺   产业链   布局   繁华   芯片   电池   汽车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